文档详情

温庭筠诗词《杨柳枝》原文译文赏析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2KB
约6页
文档ID:252426478
温庭筠诗词《杨柳枝》原文译文赏析_第1页
1/6

温庭筠诗词《杨柳枝》原文译文赏析 《杨柳枝》 唐代: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似乎漂亮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解释】 御柳:宫禁中柳 九重:九层;九道亦泛指多层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九重宫,特指皇宫《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谓柳树清爽若美人之新妆也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赏析】 此篇咏皇宫中柳,以宫女媲美作品笔法特别独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体形象。

次句则转入对后宫窗户、帘帐的描写,重点偏向宫女风情的展现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丽之美,也可喻指宫女早起妆饰这样的写法一石二鸟,产生了双层意蕴表达的效果,饶有含蓄蕴藉之美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首起句,直人此题以“御柳”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这是咏皇宫柳再以“如丝”二字,表现柳条柔细轻快,纷披下垂,犹如丝线一样虽然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柳的详细、真实、可感的形象据史传记,南朝齐吴郡人张绪,美风姿,吐纳风流而齐武帝就曾以“条甚长,状如丝缕”之宫柳,与张绪风流媲美,日:“此杨柳风流得意,似张绪当年时《南史·张绪传》)所以,“如丝”的杨柳:最能显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如丝”与“御柳”紧紧相接,盖蕴含宫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得意,温词化用典故,往往不着痕迹映九重”三字,勾画御柳拂映皇宫的典型景象,非常显豁这宫柳,与一般柳所不同之处,即在于以柔细清丽之姿影,与华丽堂皇的“九重”宫殿相映这“九重”的意象,又给人以雄伟的联想那么,杨柳越长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丝丝飘垂,如绿色帘幕、绿色瀑布,更能传“御柳如丝”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凤凰窗映绣芙蓉”,宫中华丽艳美之物,衬托御柳的风姿,补充说明首句。

此一句,极美的意象!雕饰凤凰的花窗与镶绣芙蓉花的绣帘,染着“九重”宫室的奢华,并透出艳丽的颜色;它们与绿柳相映,愈显出柳丝的俏丽美妙所以,前辈谓:“凤凰窗”与“绣芙蓉”,“皆因柳而生色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转向对景阳楼畔柳的描写景阳楼,是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宫女闻钟,早起梳妆所以,“景阳楼”三字,引出漂亮的宫女来千条路,即路千条是说景阳楼畔路边柳色葱郁,柳丝千条万条,迎风婀娜,情意依依这里,千条杨柳,与景阳宫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妆”,照应“千条路”作结这“新妆”二字,马上杨柳化身为美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那清风细柳丝丝荡碧的形象,似乎漂亮的宫女新妆一样,婷婷袅袅,清丽可人一面”,表数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树排列成行,路边有一面新柳,远远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妆美人!写景颇!这“待晓风”三字,即描摹细柳沐浴在晨风中用一“待”字,写柳含情伫立,若有所待这一下,更把柳与轻快多情的美女形象,严密联在一起五代词人孙光宪有《杨柳枝》:“着行排立向春风”之句,也写绿柳成行,迎风而立。

但是比起温词“一面新妆待晓风”来,便逊色多了其关键在于孙词还是由物及物,给人的还是物的感觉;而温词更以物拟人,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这样的词,虽着墨不多,却“工致自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节奏舒服,甚有唐人绝句韵度 扩展阅读:人物争议 生卒时间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学者们主要依据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和《赠蜀将》等文进展推算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除此之外,还有生于元和十二年(817)、贞元十四年(798)、元和十一年(816)等说法 关于温庭筠卒年的说法也有三种,分别为咸通七年(866)、咸通十一年(870)、中和二年(882)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则他享年66岁 贬谪事由 温庭筠于大中十三年(859)被贬为随县尉其贬谪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关于贬谪时间,《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宣宗时。

《新唐书·温庭筠传》作“大中末”《旧唐书·温庭筠传》则云“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东观奏记·下》:“勅:‘乡贡进士温庭筠早随计吏,夙着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县尉’舍人裴坦之词也庭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连举进士,竟不中第至是,谪为九品吏进士纪唐夫叹庭筠之寃,赠之诗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人多讽诵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废制中自引骚人长沙之事,君子讥之前一年,商隐以盐铁推官死商隐字义山,文学宏博,笺表尤着于人间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其中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次年 关于贬谪缘由,《唐摭言》卷十一记出于烦扰科场:“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烦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有认为温庭筠被贬是由于得罪令狐绹《南部新书》丁卷:“宣皇好文,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进士温岐即庭筠续之,岐以‘玉跳脱’应之,宣皇赏焉。

令以甲科处之,为令狐绹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绹曾问故事于岐,岐曰:‘出《南华真经》,非僻书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怒甚后岐有诗云‘悔读《南华》其次篇’之句,盖为是也有认为是由于得罪杨收见前所录旧唐书传及新唐书传:“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也有认为是得罪宣宗的《北梦琐言》卷四:“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曰:‘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烦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可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