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word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54KB
约49页
文档ID:529711705
(完整word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1/49

完整word版)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概述第一节 教育政策一、关于政策的涵义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了解教育政策的涵义,自然首先从总体上把握政策的涵义1.中国文化中的政策涵义《辞海》将政策定义为“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政策学者孙光认为,“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利益进行分配和调哨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陈振明在其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中则把政策定义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共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2.西方学者关于政策的定义西方学者对于政策的界说是与把政策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相联系的美国学者伊根·古巴(Egon G.Guba)曾将形形色色的政策定义作了归纳与分类,概括出关于政策的八种定义:●政策是关于目的或目标的断言●政策是行政管理机构作出的积累起来的长期有效的决议,管理机构可以对它权限内的事务进行调节、控制、促进、服务,另一方面,也对决议发生影响。

●政策是自主行为的向导●政策是一种解决问题或改良问题的策略●政策是—种被核准的行为,它被核准的正规途径是当局通过决议,非正规途径是逐渐形成的惯例●政策足一种行为规范,在实际行动过程中表现出持续的和有规律的特征●政策是政策系统的产品,所有行动累积的结果、决议,在官僚政治中成千上万人的活动从政策进入议事日程到政策生效整个周期的每个环节,都在产生着、形成着政策●政策是被当事人体验到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系统的结果二、关于教育政策的涵义根据《辞海》的诠释,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在有关教育学及教育政策学的教科书中,我们也可以见到刘教育政策的不同定义例如:“教育政策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公共方针之体系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1.教育路线与教育政策教育路线是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一方面,教育路线作为教育政策的“合理内核”,它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另一方面,教育路线作为教育政策系统中的一个上位概念,它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教育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与规范着教育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从以下几方面加深对教育政策的理解:(1)教育政策的主体2)教育政策的目的性3)教育政策是教育主体为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4)教育政策是一种教育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三、关于教育法规的涵义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综合,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教育法规的基本形式:1.教育法律:这里是指国家立法机构依据一定的立法程序或认可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法律,着重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教育的成文法2.教育条例: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行政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3.教育规章: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国家权力机关为执行《宪法》、法律,根据国家或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指定的有关教育的专门的规范性文件第二节 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一、保障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维护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表现:1.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是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

2.实施教育政策、法规,是为了保障教育事业能够按照政策、法规所确立的目标并沿着政策、法规所指引的途径向前发展二、规范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标准与范式,起着某种规定性的作用表现: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三、激励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一种激励、鼓舞、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它能引起社会大众情感上的共鸣和回应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人们对于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积极参与四、制约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有着限制或禁止某种教育行为的作用表现在它以明令禁止的方式限制某种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同时还表现为立法制约五、管理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的作用体现在:1.通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工作进行规划与部署,以保证教育活动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保证教育活动合法地进行2.通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3.通过教育政策、法规协调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保证教育活动的和谐地进行第二章 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与特征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类型与结构一、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1.按照国外学者的分类标准划分的类型:一是以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可将教育政策分为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二是以政策协调教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可将教育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和调节性政策三是以政策产生的效果为标准,可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2.按国内学者的分类标准划分的类型一是从指定政策的主体的角度,可将教育政策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二是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可将教育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是从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将教育政策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局部性政策(或区域性政策)四是从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将教育政策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二、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是指政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的存在及其表现方式1.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性文件 (2)教育法律、法规(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4)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2.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1)纵向结构依照政策空间系列划分,有教育总政策-----基本教育政策-----一般教育政策------个别(特殊)教育政策依照政策时间系列划分,有过去教育政策------现行教育政策-----指向未来的教育政策。

依照政策阶段性过程划分,有长期教育政策------中期教育政策-----短期教育政策-----即时教育政策2)横向结构教育政策的横向结构可划分为: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或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残疾人教育政策等第二节 教育法规的类型与结构一、教育法规的基本类型1.根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还可以分为制定法、判例法和习惯法2.根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或称之为基本法和单行法3.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法与特殊法4.根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同,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二、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1.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2)教育基本法(3)教育单行法(4)教育行政法(5)部门教育规章(6)地方性教育法规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表2-1教育法规各种主要形式排列表层级形式制定机关《宪法》中的教育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层级教育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层级教育单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层级教育行政法国务院第四层级地方性教育法规省级人大和有力大权的市级人大或其常委会第五层级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教育部及国务院有关部委政府教育规章省级人民政府2.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从实际出发,可将教育法规按横向结构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六类:(1)教育基本法(2)规范教育行政管理权限和动作方式的教育行政组织法(3)规范学校举办者行为的学校教育法(4)规范教师、职工、学生行为的教职学员法(5)规范实施教育的经费保障的教育经费投入法(6)规范学校设施必需额度及其标准的教育设备法也有人将较为完整的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分为以下八大类: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经费投入或教育财政法。

三、教育法规体系的构建动态从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上看,建国伊始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教育法规的内容比较单一,层级划分也不够明晰,通常是对新颖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和目的作出原则规定;从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教育法规从属于一般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一个小类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立法主体日益广泛和多样化,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有较大的更新和扩展,教育立法的步伐日益加快,教育法规的数量明显增加,我国教育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条件已经具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构建动态轨迹是明显可见的可以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教育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其体系结构框架已基本形成事实上,近年来教育法规调整的面越来越宽,涉及教育事业的众多领域;调整的层次越来越深,涉及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强,有效地影响着调整对象的行为第三节 教育政策、法规的特征一、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1.利益倾向2.目标倾向3.合法性与权威性4.功能多样性5.过程及阶段性二、教育法规的基本特征1.遵循教育规律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相结合2.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5.立法性与择优借鉴相结合第四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在教育活动中应予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行为依据。

2.一般来说,教育法规,尤其是教育法律,建立在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成熟稳定的教育政策会被立为教育法律3.教育政策的实施需要“法”的保障只有合法化的教育政策才能成为真正可供遵循、实施的政策,同时政策实施的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4.教育政策的制定应以法律为依据,法律规定了政策不可能设计的具体内容二、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区别1.基本属性不同2.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3.制定的程序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实施方式不同6.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7.公布的范围不同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基本属性不同是通过国家的政权表现出来的国家意志是通过国家政党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一般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依其层级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只对党组织和党员具有约束力,对党外群众一般不具有约束力制定的程序不同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通过党的领导机关会议等形式,在充分开展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究形成表现形式不同以条文形式出现通常以党组织机关的指示、决议、意见、通知等形式出来,其文体格式多样,内容大多较为原则性,突出指导性,富有号召力实施方式不同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靠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其强制力有一定限度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不宜随意变动调整的范围比教育政策要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