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牛奶再生蛋白质纤维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88.74KB
约3页
文档ID:47419610
牛奶再生蛋白质纤维混纺纱产品的开发_第1页
1/3

2 0 0 9 · 4 ( 总第8 4 期) 《 陕西纺 织》 4 1 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维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赵博 (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4 5 0 0 0 7 ) 牛奶蛋 白质纤维 , 强力大 , 手感柔软 , 比丝、 羊绒强 度高, 比羊毛防霉 、 防蛀性 能好 , 有丝一般 的光泽 , 羊绒 般的手感, 仿真丝感极强, 还具有天然抗菌性能经研 究发现牛奶蛋 白质纤维中所含的蛋 白质对人体皮肤有 良好的营养 和保护作用 , 它主要由蛋 白质 、 水 、 脂肪 、 乳 糖和维生素组成 , 对皮肤有营养作用 , 能滋润皮肤并护 肤健体 ,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型及环保性纤维 , 适合 开发优质高档纱线为满足市场需要 , 我们研制开 发 了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维与羊绒混纺纱产 品, 结合生产 实践 , 探讨 了提高混纺纱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 为企业 开 发新产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纤维特性 1 . 1 纤维特性 用牛奶再生蛋 白质 纤维 和羊绒开 发的混纺 针织 纱 , 可以使两者各展所长 , 充分使牛奶纤维独特的性能 和羊绒的轻柔滑糯性 能充分发挥 出来 , 牛奶再生蛋 白 质纤维和羊绒的主要物理指标见表 1 。

表 1 牛奶纤维和羊绒纤 维的物理性能 牛奶 再生 山羊绒 项 目 蛋 白纤 维 纤 维 细度( 脚 ) 1 3 . 8 6 1 6 . O ~l 8 . 0 长度( — 砌 ) 3 8 . 0 o 2 8 . 0 ~4 1 . 0 卷曲率( %) 1 . 7 4 1 2 . 5 干断裂强度( c N / d t e x ) 5 . 6 1 . 4 2—1 . 6 2 湿断裂强度 ( c N / d t e x ) 4 . O 1 . 3 1 ~1 . 5 0 干断裂伸长( %) 1 6 . 8 4 1 . 2— 4 5 . 3 湿断裂伸长( %) 1 7 . 3 4 3 . 6~ 4 5 . 7 体积质I t ( g / c m 3 ) 1 . 3 2 1 . 3 2 4 回潮率( %) 8 . 8 6 1 6 . 4 质量比电阻E l g ( n. e-,/ c m : ) ] 9 . 0 9 . 8 1 . 2 混纺比设计 原料混纺比确定产品的风格, 在确定混纺比时, 要 充分利用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维 的优 良性 能, 表现 出牛 奶再生蛋白质纤维的独特风格 , 同时也要体现羊绒的 优良特点, 根据羊绒纤维 的性能 , 羊绒含量要适 中, 以 提高可纺性 , 降低成本 , 使羊绒的优 良特性得以充分发 挥。

经过反复试验 , 确定产品的设计 为牛奶再生 蛋 白 质纤维/ 羊绒按 8 5 / 1 5—8 0 / 2 0比例混纺 , 这样 即可体现 羊绒的柔软滑糯, 又可提高可纺性, 降低成本, 提高经 济效益 2 生产 工艺流程 原料选配一预处理一染色一和毛一梳毛一细纱一 后加工处理一成包 3 各主要工序 的技术措 施 3 . 1 原料选配与纺前预处理 原料选配要根据成 品的风格来 确定 , 以充分体现 羊绒的轻柔滑糯和牛奶再生蛋 白质 纤维 的优 良性能 , 需用两者互补所短, 各展所长羊绒细度越细 , 可纺支 数越高 , 条干越均匀 ; -K度越长 , 成纱强力越好 , 纱线条 干均匀度高 , 所以羊绒平均细度1 6 . 1 ,u m、 平均长度3 4 . 8 细度离散在 2 0 . 1 %左右 , 长度离散为 2 1 . 4 %, 羊绒含 · 粗率在 0 . 6 5 %以下, 回潮率 1 6 . 3 %这样可 以充分体 现织物风格 , 提高产品的身骨和弹性 , 使两者 的优 良特 性得到充分发挥 牛奶再生蛋白质纤维具有整齐度好 , 杂质少 , 蓬松 性大 , 抱合力小 , 比电阻高, 静电严重的特点 , 生产过程 中容易缠绕机件 , 所以牛奶蛋 白纤维开包后 , 要把适 当 量 的抗静电剂喷洒在纤维表面 以便后工序能够顺利进 行 。

3 . 2 染色工艺 牛奶蛋 白质纤维选用活性染料 、 中性染料和弱酸 性染料及 中性染料均能上染 , 但其 固色率 、 色牢度和染 色同色性能都有一定 的差异, 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维的 物理和化学结构不 同于羊毛和羊绒等蛋 白质纤维 , 在 加工过程 中所加的添加剂和着色基 因的结构 也不 同 根据经验采用棉用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 , 并采用一浴 两步法 , 同时根据实际颜色效果 , 选用合理的染料和助 剂用量 , 保证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维 的颜色均匀和 良好 的色牢度 3 . 3和 毛工 序 和毛工序的质 量直接影响毛纱的质量和性能 , 和 毛不仅要求混色均匀 , 而且加油水也要求均匀 , 和毛加 油水不匀会使纱线条干不匀, 纺纱时断头率增加, 同时 和毛回潮率控制不适 当也影响毛纱生产 的正常进行 和毛过程中的操作工作对毛纱 的生产十分重要 , 首先 要做好铺层工作 , 每个毛层的厚度要一致 , 含油率和均 4 2 《 陕西纺织》2 o 0 9 . 4 ( 总第8 4 期) ’ 匀度是衡量和毛工序的重要质量指标 , 也是梳毛工序 顺利进行的保证, 所以回潮率和含油率必须根据生产 情况严格控制。

根据以上原则, 考虑牛奶纤维和山羊绒的特点, 加 入适量的抗静电剂和增摩剂及适当量的和毛油, 配制 成均匀的和毛油水 , 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 增加纤维的导 电性能, 使混和毛料具有一定的回潮率, 从而保证工艺 的顺利进行 3 . 4 梳毛工序 在粗梳毛纺中, 梳毛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 , 细纱条 干、 强力及质量直接取决于梳毛机制成的粗纱质量 , 粗 纺的粗纱只需经过梳毛机一次加工而成 , 因此要求粗 纺梳毛机除了设备处 于良好的状态外 , 要求各通道光 洁, 无毛刺 , 工艺参数要合理, 同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 施 生产 中采用” 低速度 、 紧隔距、 轻定量、 快转移、 少 损伤” 的工艺原则 , 降低梳理速度和锡林 同工作辊的速 比, 采用偏小 的张力, 以减少纤维 的损伤 和毛粒 的产 生 ; 适当增加车间相对湿度 , 减少飞花和静电对半制品 质量的影响, 生产中采用 B C 2 7 2 B型梳毛机, 梳毛工艺 参数为: 加 油率 1 . 2 %, 出条线速度 1 6 . 8 4 m / m i n , 喂毛 量 1 5 2 g / 次 , 喂毛时间 3 6 s / 次。

通过采取 以上技术措施, 使梳毛工序顺利进行 , 毛 网清晰, 不易烂边, 粗纱 断头根数较低, 纵横 向不匀率 较小, 粗纱不匀率为 1 . 3 2 %, 为提高成纱质量创造 了 有利的条件 3 . 5 细纱工序 , 细纱机采用 B C 5 8 4型细纱机 , 该机 由喂入机构、 牵 伸机构及加捻卷绕机构等部分组成 , 喂入机构的作用 是将粗纱顺利地倒退 出来并喂入牵伸机构 , 牵伸机构 直接影响细纱的条干水平 , 粗纺细纱机牵伸倍数一般 较低 , 经过牵伸后 , 须条结构松散, 纤维问摩擦力较小 , 强力很低 , 为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 , 需要对须条加上一 定的捻度, 捻度的大小需根据生产效率、 产品用途及织 物风格来确定 由于该产品为针织用纱 , 所以对条干 均匀度、 毛羽等指标要求较高, 捻度设计时考虑到针织 纱强力低、 手感柔软、 条干均匀光滑, 所以捻系数设定 为 5 6 —5 2 , 要使纱线条干均匀 , 捻度不匀率降低, 实际 生产中采用新型胶辊和胶圈 , 并根据纱线品种和原料 性能, 合理选择胶辊硬度, 以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有效控 制, 减少滑溜 , 改善成纱质量 , 降低捻度不匀率。

采用 新型锭带 , 并保 证锭带的规格及材质优 良, 使锭 带一 致, 以保证锭带张力一致, 使捻度不匀率降低同时适 当增加粗纱的回潮率, 使粗纱保护良好的结构, 即粗纱 中纤维的分离度、 平行伸直度要好, 降低细纱牵伸后纤 维间的内应力, 降低牛奶蛋白纤维的较大抗扭及抗弯 刚度对细纱加捻的不利影响由于牛奶再生蛋 白质纤 维卷曲少, 抱合力小, 经过细纱机牵伸后纱条结构较松 散, 容易滑脱, 造成细纱条干恶化, 为改善条干均匀度, 牵伸倍数控制在 1 . 3 2 倍左右除了选择偏低的捻系 数, 使纱线光泽柔和均匀, 手感细腻滑糯, 还需要考虑 纱线捻向, 采用相反的捻向, 能改善纤维强度利用系 数 , 增加强力 , 使股线更柔和 , 光泽好 , 所 以采用 z s捻 向, 有利于发挥山羊绒强伸度大及弹性好的优点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 ,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 细纱机易造成 毛纱条干恶化和纱疵的产生 , 主 要原因是粗纱退绕不良, 有意外牵伸, 细纱机的牵伸机 构和胶辊偏心等造成牵伸不正常, 针对以上问题 , 要采 取措施 , 加强细纱维修保养工作 , 加强细纱和梳毛工序 的清洁巡 回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保证生产顺利进 行 。

( 2 ) 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 6 8—7 0 %左 右, 以减少 静电作用的不利影响, 使细纱车间生产顺利进行 ( 3 ) 细纱机适当降低锭速和车速 , 降低离心力作用 和静电积聚现象 , 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 4 ) 各纺纱部件机械状态要 良好 , 钢领钢丝圈要配 套 , 两者通道要宽畅 , 选择耐磨性好、 热磨损小 , 以及走 熟期与衰退期相对短的钢丝圈, 可明显降低断头率和 毛羽数量 ( 5 ) 使用硬度适中的胶辊 , 有利于加强对浮游区纤 维的控制, 缩小加捻三角区, 提高成纱条干水平 ( 6 ) 在保证成纱中纱体中纤维的约束力增加, 纤维 不易从纱体中滑出, 而且能经的起后道工序的反复摩 擦 , 而纱体损伤小的前提下, 细纱捻度偏 小控制, 以提 高生产效率 , 保证纱线手感柔软 ( 7 ) 生产中按” 低捻度、 小牵伸、 小后区牵伸、 重加 压、 大后区隔距” 的工艺原则安排生产 3 . 6 后 加工工 序 在络筒工序, 络筒机采用 1 3 3 2 M型络筒机, 由于 纱线的单纱强力不匀率和伸长率较高, 络筒工序应从 减磨保伸人手, 络筒速度偏小掌握, 张力圈采用光面且 重量偏轻的圆盘式张力垫圈, 有利于保持原纱的物理 性能, 减少毛羽、 伸长及断头, 为提高产品品质和结头 牢度 , 采用无结头的空气捻结器 , 为清除纱疵 , 使纱线 表面光滑, 保证纱线弹性, 采用电子清纱器根除纱疵。

生产中按” 轻张力、 小伸长、 保弹性、 低( 下转第4 o页) 《 陕西纺织》 2 0 0 9 · 4 ( 总第8 4 期) 表 3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R o t a t e d C a ~ p o n e n t M叻 f a ) C o mp o n e n t l 2 3 4 5 6 身高 O. 0 9 0 O . 9 3 2 0 . 1 2 3 0 . 1 4 4 0 . 0 3 9 0 . ( y 7 O 颈椎点高 O . 1 4 9 0 . 9 2 6 0 . 1 1 2 0 . 1 7 1 O . 0 2 0 —0 . 0 o 8 坐姿颈椎点高 0 . 3 3 1 . 6 4 3 0 . 3 1 0 0 . 3 3 1 0 . o 0 8 O . 0 3 o 腰围 0 . 9 4 3 0 . 0 8 8 0 . 1 0 l3 O . 1 4 6 0 . 6 O . O 4 6 颈根 围 O . 6 3 6 O . 1 1 6 0 . 3 8 6 O . 2 6 3 O . 0 8 6 0 . 3 0 8 颈围 O . 7 O . 1 l 7 0 . 3 1 3 O . 2 4 5 0 . 1 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