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46KB
约6页
文档ID:280568745
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 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邓计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难免会碰见一些繁杂、繁琐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拦路虎”肩负释疑解惑的教师们,该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引领学生另辟蹊径,告成歼灭“拦路虎”于无形呢?我的个人阅历是: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即通过学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重点,采取转化的方法,突破难点这样一来,“贵生课堂”所提倡的“以最少的时间实现完成最大限度的教学任务”就能落到实处,“贵生课堂”所追求的“用科学的教法减轻老师的课堂劳动强度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才能”就可得到充分的表达,将“贵生课堂”的理念与教学实践活动完备融合,创造出一个高效、生动的课堂 一、把繁杂问题转化为简朴问题 诗曰:“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应用题尽管形式或题目变化多端,但解题时所应用的照旧是最根本的数量关系 我在教学较繁杂的应用题时,是从复习简朴的应用题入手的通过一题多变,如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顺向提问变成逆向提问等,逐步加深,再引导学生查看、对比、归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解题方法,学会把繁杂的问题分化成多个简朴的问题。

例如:修一条长7.2千米的水渠,筹划15天完工,由于采用先进设备,结果提前3天就完成了修渠任务实际每天比原筹划多修水渠多少千米?学生乍一读题,感觉难度很大由于从题中所求“实际每天比原筹划多修水渠多少千米”启程,所必需的两个条件:①实际每天修渠多少千米?②筹划每天修渠多少千米?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办?我提示学生,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式学生恍然大悟,说出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数量关系式一确定,学生的思路便活跃了,很快把原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①实际用多少天完成任务?(15-3=12天)②实际每天修渠多少千米?(7.2÷12=0.6千米)③筹划每天修渠多少千米?(7.2÷15=0.48千米)④实际每天比原筹划多修多少千米?(0.6-0.48=0.12千米) 较繁杂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以及三步以上的一般应用题,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转化法,化繁为简,转难为易,呈现出根本的数量关系逆向的应用题只要用X代表未知数列式,那么逆向的问题即可转化为正向的问题,解答起来就轻易多了 二、把新学识转化为旧学识 数学学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假设适当地运用转化思想,把新学识转化为旧学识,既降低了难度,又突破了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达成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教学人教版第十册《长方体的外观积》一课时,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后,我引导学生在实物上标明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并在上面标出长、宽、高,再用剪刀把这些面剪开由于学生在前面已了解了“长方体的外观积是指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样一来,就把“求长方体的外观积”这个新内容转化成三年级时所学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再通过进一步查看,学生很快察觉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根据“求几个一致加数的和用乘法”,结果得出“长方体的外观积=长×宽×2+长×高×2+高×宽×2”以此一来,把新学识化为旧学识收到了化难为易,以旧导新的效果,不仅扶助学生抑制了畏难心绪,还在无形中教会学生融会贯串,综合运用已有的学识体系 三、把抽象的文字表达转化成直观演示 有些应用题所反映的事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确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应通过线段图示,实物演示及其他一些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文字表达形象化、概括化,使学生从直观演示中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达,获取正确的数量关系 例如这道题:一座大桥长3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8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4.5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火车完全通过一座桥所行驶的路程与桥长、车身长之间的关系。

但学生没见过火车过桥的场景,且车身较长,他们也无法确定运动质点,从而对理解题意产生了障碍于是,我用演示加图示的方法启发学生 首先以车头的最前点为运动质点,演示火车完全过桥所行驶的路程 接着,以车身上任意一点,再次演示其运动的距离 通过演示和图示,学生理解了火车完全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正好是桥长与车长的和 解:火车所行驶的路程:800×4.5=3600(米) 车身长度:3600-3400=200(米) 答:这列火车长200米 四、把零碎学识转化为整体布局 我们现行的授课形式,是一个课时一个课时举行的大量整体的学识务必把它们分解成若干个片面举行单独教学所以学生首先获得的是一些零散的学识为了使学生弄清学识群体关系和纵横联系,就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形成完整的学识体系 例如,教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和圆锥》两章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已知一个直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0.5分米,高2分米,它的底面直径是 ;底面周长是 ;侧面面积是 ;外观积是 ;体积是 ;和这个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诸如此类一条龙式的填充题不但能扶助学生复习公式、运用公式,而且极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这样反复练习,学生就有才能解答有关的综合应用题了 总而言之,教师理应擅长运用多种方法扶助学生释疑解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喜悦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