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情却有情 看似无情却有情 摘要: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归有光散文抒情艺术民族特色 提起归有光,我们就会想到《先妣事略》,想到《项脊轩志》,想到《寒花葬志》确实,在归有光的各类文章中,那些抒写身世和家人朋友琐事,描写亲情的历来备受推崇王锡爵为他写的墓志铭中就说:“所为书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1]尽管在其文集中,上述题材散文及其他抒情记叙小品不足百篇,却是其散文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著、最为光彩夺目的部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散文又缘何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极淡与极致的高度统一 归有光散文历来被视作唐宋派的代表,甚至是明代散文最高,虽然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他不属于唐宋派,但是也好,非也罢,人们最感兴趣的仍是《项脊轩志》一类的文章。
作为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归氏所作有《史记》风神,开辟出唐宋未有之境,《先妣事略》、《项脊轩志》等文章以极淡之笔写出动人之情,历来受人称赞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认为,归氏的优秀作品不是那些严格按照道学家文论要求所写的文章,那些恰恰是糟粕,他写得好的是回忆往事、哀悼亲人的散文,较少道学气息,抒情气氛浓郁,语言朴素,前所罕见郭预衡认为,归文的这类文字得到“必传”不是偶然的,自古以来书写家人父子之情的文章虽多,但像这样一往情深的却不多见,归文发自肺腑,抒情自然,并不说教,和历来宣讲伦常道义的文章相比,独具特色夏咸淳《明代散文流变初探》说归文既无王慎中、茅坤的气势,又无唐顺之的洒脱,但其有平淡朴素之美,长于写人间真挚感情,尤其善于叙悲 在抒情散文中,归有光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刻画剪裁一些生活琐事,以寄托他的感情和理想,写来如诉家常,娓娓动听,十分清新自然他的文章如风行水上,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氏善于把复杂内容凝缩在短小的篇幅中,也善于用参差不齐的语句表达多层次的意思这些成就,启迪了后来的桐城派大家,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看似无情却有情 摘要: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
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归有光散文抒情艺术民族特色 提起归有光,我们就会想到《先妣事略》,想到《项脊轩志》,想到《寒花葬志》确实,在归有光的各类文章中,那些抒写身世和家人朋友琐事,描写亲情的历来备受推崇王锡爵为他写的墓志铭中就说:“所为书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1]尽管在其文集中,上述题材散文及其他抒情记叙小品不足百篇,却是其散文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著、最为光彩夺目的部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散文又缘何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极淡与极致的高度统一 归有光散文历来被视作唐宋派的代表,甚至是明代散文最高,虽然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他不属于唐宋派,但是也好,非也罢,人们最感兴趣的仍是《项脊轩志》一类的文章作为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归氏所作有《史记》风神,开辟出唐宋未有之境,《先妣事略》、《项脊轩志》等文章以极淡之笔写出动人之情,历来受人称赞。
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认为,归氏的优秀作品不是那些严格按照道学家文论要求所写的文章,那些恰恰是糟粕,他写得好的是回忆往事、哀悼亲人的散文,较少道学气息,抒情气氛浓郁,语言朴素,前所罕见郭预衡认为,归文的这类文字得到“必传”不是偶然的,自古以来书写家人父子之情的文章虽多,但像这样一往情深的却不多见,归文发自肺腑,抒情自然,并不说教,和历来宣讲伦常道义的文章相比,独具特色夏咸淳《明代散文流变初探》说归文既无王慎中、茅坤的气势,又无唐顺之的洒脱,但其有平淡朴素之美,长于写人间真挚感情,尤其善于叙悲 在抒情散文中,归有光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刻画剪裁一些生活琐事,以寄托他的感情和理想,写来如诉家常,娓娓动听,十分清新自然他的文章如风行水上,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氏善于把复杂内容凝缩在短小的篇幅中,也善于用参差不齐的语句表达多层次的意思这些成就,启迪了后来的桐城派大家,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