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贾汪发展状况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3页
文档ID:4733442
贾汪发展状况_第1页
1/3

1.贾汪的发展过程:贾汪地区位于陇海经济带和徐州经济圈,是一座古老的能源城市,有“百年煤城”之称贾汪区是徐州五个市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区情最复杂的市区这些因素不仅事关贾汪的自身发展,也影响到徐州特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淮海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巩固与强化贾汪的发展印迹,是社会对贾汪的历史评价贾汪城区因煤而立,历史并不久远,但贾汪区的历史功绩仍是可圈可点总的来看,贾汪的特点是“二区” 一是老区贾汪踞徐淮要津,为苏北门户,齐鲁南屏,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39 年,八路军 115 师运河支队成立,南依迢调之利,北凭黄邱套之险,于贾汪一带建立根据地,打击、牵制日寇主力;解放战争中,张克侠、何基沣率爱国将士举行了著名的“贾汪起义” ,为淮海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淮海战役“前委”指挥部曾设在贾汪, “前委”领导运筹贾汪决胜淮海,贾汪地区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矿区贾汪煤炭从 1882 年始建煤矿开采,区内曾有国有大型煤矿 5 个,累计出产原煤 4.5 亿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20 世纪 80 、 90 年代,煤矿一度成为贾汪的支柱产业,支撑了贾汪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2001 年国家对煤炭行业实行宏观调控整顿,特别是“ 7.22 ”事故后,区内 120 对地方小矿全部关闭,全区 1/3 以上的财政收入不复存在, 3 亿元固定资产荡然无存, 3 万人失去就业岗位;加之区内三个国有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并将工人及其家属人员交给地方,老矿区周边经济迅速萧条。

矿区的存在,给贾汪带来了一时的辉煌,也带来了长久的负担面对这一困境,贾汪区在省、市的大力扶持下,背水一战抓调整,负重前进求发展,全力推进经济从“地下”向“地上”转移,走出了一条非煤产业发展之路2.贾汪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水平: 从 1994 年区划以来,贾汪地区现状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面积变大全区总面积为 690 平方公里二是职能变化 1995 年经省政府批准享受和行使县级经济管理职能权限贾汪区由原来的 3 个办事处发展为 7 个镇、 2 个街道办事处、 1 个工业园区的大区目前的贾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条件与困难俱在存在的挑战与困难是:一是农业大区从人口来看,贾汪全区共有人口 50 万,其中农业人口 33 万;从基层组织来看,全区共有 98 个行政村、 55 个居委会,贾汪依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从农业的角度来看,贾汪仍有许多制约因素:一是丘陵山区贾汪北部为丘陵山区,有大小山头 28 3 座,其中有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51% ,不宜于农业耕种,交通出行和基础设施配套也较为不便二是采矿塌陷区受采煤影响,贾汪地区周边、南部地区多为采煤塌陷区,全区采煤塌陷区达 11.3 万亩,而且随着徐矿集团和天能集团,外地煤矿的开采,煤田范围内的耕地每年还以 2000 亩左右的速度继续塌陷。

三是特色不足受生产条件制约贾汪农业生产先天不足,规模养殖不成规模,标准化生产难以成片,劳动力转移面临困境二是城建弱区贾汪区自 1952 年成立矿区以来,城区建设一直未有大的变化,远远滞后于各县市的城区发展,更滞后于市区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发展城建方面起了几座高楼、多了几个小区,但与贾汪肩负的责任、与各市区相比差距甚大,各镇、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无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效果三是工业新区自从“ 7.22 ”小煤矿关闭后,贾汪人卧薪尝胆,在产业转型、发展工业经济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工业经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以 2005 年为例,全区完成 GDP55.2 亿元,同比增长 15%, 人均 GDP 11386 元,列全省 53 个县(区)第 31 位,固定资产投入 45.1 亿元,增长 20.3% ,列全省第 16 位;工业用电 8.32 亿度,列全省第 23 位应该指出,贾汪的工业经济已经克服了“ 7.22 ”关矿的困难,走上了较好的发展轨道但是,产业单一、资源消耗过大、市场竞争力较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贾汪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是:一是从区外环境看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徐州都市圈”经济区域化步伐明显加快。

四个“明显加快” ,为贾汪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机遇二是从区内环境看海螺水泥、贾汪电厂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产业层次扶步提升,发展的基础显著增强;通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实现,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三是从区内条件来看贾汪交通便捷,徐贾公路与京沪、陇海等铁路大动脉相连,拥有铁路线 126 公里,且运输能力 1.5 万吨,京杭运河横贯东西,港口年吞吐量 1000 万吨, 310 、 206 国道交叉穿境而过,京福高速出口直达城区贾汪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 3 亿吨、石灰石 16 亿吨,白云石 3 亿吨,耐火土、碱矿石、镁矿石、钛铁等储量可观,竞构、大蒜、经济林果、设施蔬菜、特种养殖均成一定规模贾汪能源充裕境内现有国有煤矿年产原煤 500 万吨,现有电厂总装机容量 65 万千瓦,阚山电厂 2×60 万千瓦机组进展顺利贾汪产业齐全,初步形成门类齐全、优势突出工业格局,电力、水泥、铜铁、纺织四足鼎立,造纸、食品、化工、家俱、铜铁等发展迅速3 城镇内部结构的组织情况 在当前贾汪地区城市改建过程中,形成了“一城两片,一心一轴七区”的城市结构一城:即一个贾汪城区。

两片:以 206 国道为界而形成的东、西两片,国道以西为老城区,国道以东为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区 一心:即以新城区的行政办公为主体与老城区中心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中心 一轴:一条城市发展轴,即 206 国道同时也是城市的主干道 七区:即七个功能区:传统商贸生活区、新工区生活区、新城中心及生活区、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现代文教区、大洞山生态保护区 传统商贸生活区:主要指 206 国道以西的老矿区,也是目前贾汪主要商业活动和居住的地区 新工区生活区:主要指原来的新工区,规划定量扩大,并配置一定的商业服务设施 新城中心及生活区:主要指新的行政商贸中心以及在中心东北规划的居住区,该区将与传统商贸生活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传统工业区:主要是以贾汪电厂为主的 206 国道以西的一片工业用地,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 新兴工业区:位于贾汪城南,206 国道以东,310 国道以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将以新兴的工业产业为主,也是未来贾汪工业产业的集聚地 现代文教区:位于城东,规划在现有教育用地如贾汪职业中学、第七中学、徐州煤技校、徐师大技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 大洞山生态保护区:位于城区东部,以大洞山为主体同时包括督公湖景区。

4.城镇总体建设情况:贾汪当前正在抓住“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坚持四个优先、实行五个统筹,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力争用近五年的时间,把贾汪建设成为一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旅游城市,达到“山水城市、绿色贾汪”最终目标首先,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重点,坚持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共同加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其次,通过结构调整着力从源头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依法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生产能力 再次,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节能减排,支持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启动“零排放”企业培育工程 另外,通过加强管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层层分解节能减排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企业的硬指标,合理实施企业内部能源计量制度,建立健全节能环保管理制度,实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公报制度,强化节能环保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监督考核到位。

在当前城镇改建的过程中,贾汪地区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工业结构合理发展,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和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就业问题,力争建设一座和谐,秀丽的新贾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