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潮汐影响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一、工况分析桩与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已大量采用,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工艺均已较成熟但是, 本工程地下水与大海直接相连,且水位与海水涨退潮密切联系,地下水属动水在此 情况下,如何有效阻断地下水与海水的联系或有效将地下水降至地下室施工面以下则 成为基坑围护成败的关键点、难点从水文条件看,地下水与海水直接连通,采用强降水显然不合适,时间长了,其 成本巨大,且若降水过程中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较合理解决地下水问题应该是 疏堵结合,既止住大部分地下水,局部漏水采用强排的方式在满足地下室施工要求 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减少造价另外本工程地下水位与海水涨退潮密切联系,地下水属流动水,存在水力梯度, 开挖过程中易出现管涌等问题二、流砂及管涌的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开挖面因钻探孔密封不好或开挖面局部疏松出现管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平面图 剖面图 处理步骤(1)设置导流管2)用袋装水泥筑围堰3)在围堰内填入碎石,在围堰上用木板加盖4)回填土方形成操作平台5)对地基进行注浆处理\ Y * ■、'八■,I [ 1* —r-. r *注意事项(1)盖板要有足够强度,承受上部注浆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围堰内要填满碎石,一方面承受上部荷载,另一方面要起到滤砂作用3)如突涌现象十分严重,水量很大,可以用大量混凝土或土方覆压回填基坑三、围护桩侧移、地面沉降<1>可能产生围护桩侧向位移过大的原因 <1.1>开挖深度过大,未按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1.2>围护桩顶地面荷载过大<1.3>出现流砂和管涌等渗流破坏,桩间漏水及水土流失、涌砂<2>处理措施<2.1>及时上报有关单位<2.2>补加钢支撑<2.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开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 层、浇筑底板;<2.4>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如开挖后发生较大变形后,可在坑底加厚垫层,并采用配筋垫层,使坑底形成可 靠的支撑,同时加厚配筋垫层对抑止坑内土体隆起也非常有利减少了坑内土体隆起, 也就控制了支护桩下段位移<2.5>如果是由于支护的刚度不够、地面超载而产生较大侧向位移,则应加强支护体后土体强度四、渗水与漏水(一)桩间渗水与漏水vl>桩间为较大渗漏时将缝凿成深度各70mm的V形槽,先填塞开孔形©=30的 PE泡沫条,用堵漏王水泥封缝并每隔1.5m埋设注浆管1根后,灌注水溶性聚氨脂堵 漏,再贴涂塑无纺布(涂塑面在内侧)用醁丁乳胶水泥抹面,并起出两边缝口各50mm。
<2>桩间轻度渗水时,同上操作,手压注浆泵注入 0.5:1-0.8:1 的水泥浆液二)桩体渗水与漏水土方开挖后支护桩出现渗水与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 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桩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1>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 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桩间上水平打入一根钢 管,内径20〜30mm,钢管一端安装球阀,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薄弱处用堵漏 水泥封堵,再从管口注入水泥-水玻璃溶液<2>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并带有细砂的情况采取流砂、管涌的处理措施<3>发生流砂、管涌对附近建筑物的稳定和施工极为不利,因此,在后续工程施 工前,必须提出防治措施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当围护结构、边坡某些部位出现流砂 现象时,应及时查明流砂出现的具体位置及相应的地质条件、流砂出口的形状及范围 流砂量的大小,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步骤如下:<3.1>填堵封口当开挖土体、桩上出现流砂时,应停止挖土流砂从孔洞或裂隙中涌出时,先用 棉絮堵塞孔洞或裂隙。
然后再在棉絮中注入水泥浆—水玻璃浆液 ,水玻璃的浓度为 41〜43 波美度<3.2>打孔注浆封堵流砂如上述方法不能堵住流砂,应用土回填堵住流砂口,然后在流砂口附近采用风钻从内向桩外打斜孔,孔径为4.0cm,孔深根据孔的斜度及流砂部位确定在孔中注入水 泥——水玻璃浆液,浆液通过双液注浆泵压入围护结构后的土体内<3.3>在地表打垂直孔进行注浆如上述方法仍不能堵住流砂,在围护结构外侧靠近处理部位处打垂直孔进行注浆 封堵流砂采用轻型钻机打孔,孔深根据流砂的部位确定,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玻 璃浆液,用双液注浆泵将浆液注入流砂地段的土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