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建 筑 名 称 : 皇 城 相 府建 筑 地 点 : 皇 城 相 府 位 于 山 西 省 东 南 部 的 晋 城 市 北 留 镇 境 内 , 东 与 河 南 省焦 作 市 毗 皇 城 相 府邻 , 南 与 古 都 洛 阳 接 壤 , 西 与 山 西 省 的 临 汾 市 、 侯 马 市 相 交 , 北 与 山 西 省长 治 市 紧 连建 造 时 间 : 午 亭 山 庄 导 航 图内 城 始 建 于 明 崇 祯 五 年 ( 公 元 1632 年 ) , 有 大 型 院 落 八 座 , 为 明 代 建 筑 风格 外 城 完 工 于 康 熙 四 十 二 年 ( 公 元 1703 年 ) , 建 有 前 堂 后 寝 、 左 右 内 府 、书 院 、 花 园 、 闺 楼 、 管 家 院 、 望 河 亭 等 , 布 局 讲 究 、 雕 刻 精 美 康 熙 御 赐 的“午 亭 山 村 ”匾 额 及 对 联 “春 归 乔 木 浓 荫 茂 , 秋 到 黄 花 晚 节 香 ”至 今 保 存 完 好 概况: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 3.6 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 《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 35 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 “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建 筑 现 状 : 皇 城 村 居 住 着 234 户 , 680 余 口 人 家 , 耕 种 着 480 亩 土 地 , 全村 总 面 积 1.7 平 方 公 里 地 下 有 丰 富 的 、 得 天 独 厚 的 煤 炭 资 源 , 地 上 有 清 代康 熙 皇 帝 的 老 师 , 《 康 熙 字 典 》 总 阅 官 文 渊 阁 大 学 士 兼 吏 部 尚 书 陈 廷 敬 故里 “皇 城 相 府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先 后 创 办 了 煤 炭 开 采 , 轻 工 、 农 副 产 品 加工 , 旅 游 服 务 等 多 种 产 业 皇 城 相 府 2001 年 被 山 西 省 政 府 确 定 为 新 十 大 旅游 景 点 之 一 目 前 , 皇 城 相 府 每 日 游 人 如 织 , 络 绎 不 绝 "绿 树 村 边 合 , 青 山 郭 外 斜 "巍 然 城 堡 , 雉 堞 林 立 ; 旧 院 古 宅 , 错 落 典雅 。
绮 丽 的 自 然 风 光 同 返 朴 的 人 文 景 致 交 相 辉 映 , 构 成 了 皇 城 独 具 魅 力 的 风采 皇 城 相 府 已 成 为 太 行 山 上 一 朵 绚 丽 的 奇 葩 , 黄 河 流 域 一 颗 璀 璨 的 明珠 近 代 修 缮 : 陈 家 从 陈 廷 敬 的 祖 父 起 兴 盛 五 代 , 败 落 后 , 故 居 陆 续 住 进 了1000 多 户 村 陈 廷 敬 的 府 邸民 自 1998 年 5 月 以 来 , 当 地 政 府 将 村 民 迁 出 , 并 筹 资 2000 万 元 对 建筑 群 进 行 了 修 缮 同 时 , 有 关 部 门 根 据 史 书 记 载 恢 复 了 一 些 已 经 坍 塌 毁 坏 的建 筑 , 并 对 环 境 进 行 了 整 治 皇 城 村 已 先 后 成 功 地 举 办 了 “名 相 陈 廷 敬 暨皇 城 古 建 学 研 讨 会 ”、 “皇 城 相 府 首 届 文 化 艺 术 旅 游 节 ”历史人物:陈 廷 敬 既 是 康 熙 皇 帝 的 老 师 , 又 是 当 朝 宰 相 , 是 康 熙 的 近 臣 、 重臣 。
陈 廷 敬 20 岁 走 出 这 古 城 堡 , 中 进 土 、 入 翰 林 , 一 生 升 迁 28 次 , 参 与国 家 政 要 军 机 40 余 年 , 成 为 康 熙 皇 帝 的 股 肱 之 臣 , 为 清 王 朝 的 发 展 , 康 熙盛 世 的 形 成 , 尤 其 是 为 康 熙 皇 帝 文 治 武 功 的 施 展 起 到 了 重 要 的 辅 佐 作 用 , 立下 了 显 赫 的 功 勋 陈 廷 敬 是 一 位 出 色 的 政 治 家 , 同 时 还 是 著 名 的 文 学 家 、 史 学 家 、 理学 家 他 长 期 担 任 康 熙 皇 帝 的 经 筵 讲 官 , 同 时 主 持 编 纂 了 《 康 熙 字 典 》 、《 佩 文 韵 府 》 、 《 明 史 》 、 《 大 清 一 统 志 》 等 重 要 的 文 化 典 籍 , 这 位 杰 出 的思 想 家 、 文 学 家 的 研 究 成 果 , 极 大 地 丰 富 了 清 史 研 究 的 学 术 成 就 , 拓 宽 了 清史 研 究 的 学 术 领 域 , 为 中 华 文 化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突 出 的 贡 献 。
陈 氏 家 族 是 当 地旺 族 , 家 境 殷 实 , 教 育 得 当 , 因 而 人 才 辈 出 皇 城 村 陈 氏 家 族 中 , 从 明 代 中叶 至 清 代 嘉 庆 年 间 , 九 人 中 进 土 , 六 人 入 翰 林 , 有 作 品 传 世 的 诗 人 达 33人 之 多 , 成 为 清 代 北 方 声 名 显 赫 的 文 化 大 家 族 建 筑 群 体 总 体 布 局 :龟 城 : 纵 观 皇 城 相 府 ( 午 亭 山 村 ) , 总 面 积 36580 平 方 米 , 有 大 型 院 落 19座 , 房 屋 880 余 间 , 设 9 道 城 门 , 四 通 八 达 , 有 关 卡 可 守 , 形 成 了 外 城 抱 内城 , 内 外 连 环 套 , 稳 固 保 安 全 的 坚 固 堡 垒 , 城 墙 总 长 1700 余 米 , 平 均 高 度12 米 , 宽 2.5-3 米 不 等 , 城 楼 、 堞 楼 、 角 楼 相 互 关 照 , 垛 口 星 罗 棋 布 , 组 成了 一 道 坚 固 的 防 御 线 午 亭 山 庄 导 航 图内 城 始 建 于 明 崇 祯 五 年 ( 公 元 1632 年 ) , 有 大 型 院 落 八 座 , 为 明 代 建 筑风 格 。
尤 其 是 七 层 百 尺 河 山 楼 及 附 属 建 筑 107 间 藏 兵 洞 , 是 明 代 建 筑 中 的珍 品 , 也 显 示 出 古 老 古 堡 风 格 整 个 皇 城 , 包 括 内 城 "斗 筑 居 "和 外 城 "中 道 庄 "从 整 体 平 面 来 看 , 似 一 头北 尾 南 的 神 龟 , 虽 不 能 说 惟 妙 惟 肖 , 却 也 轮 廓 鲜 明 , 因 而 又 有 "龟 城 "之 说 ,寓 千 管 水 固 之 意 ……建 筑 规 模 : 内 城 "斗 筑 居 ": 为 避 战 乱 而 建 , 依 山 就 势 , 东 高 西 低 , 巍 峨 壮 观 东 西 相 距 71.5 米 , 南 北 相 距 161.75 米 , 设 五 门 , 墙 头 遍 设 垛 口 , 重 要 部位 筑 堡 楼 , 并 在 东 北 、 东 南 角 制 高 点 建 春 秋 阁 和 文 昌 阁 , 维 神 是 借 城 墙 内 四 周 设 藏 兵 洞 , 计 五 层 125 间 , 为 战 时 家 丁 、 垛 夫 藏 身 小 憩 之用 内 城 北 部 建 一 高 堡 楼 , 名 曰 河 山 楼 , 长 三 丈 四 尺 , 宽 二 丈 四 尺 , 高 有 十丈 。
楼 分 七 层 , 层 间 有 墙 内 梯 道 或 木 梯 相 通 , 底 层 深 入 地 下 , 备 有 水 井 、 石磨 等 生 活 设 施 , 一 应 俱 全 并 有 暗 道 通 往 城 外 , 是 战 乱 时 族 人 避 敌 藏 身 之 处 内 城 建 筑 分 祠 庙 、 民 在 和 官 宦 邸 三 类 , 风 格 迥 异 祠 庙 建 筑 有 陈 氏 宗祠 , 民 居 有 世 德 居 、 树 德 居 和 麒 麟 院 , 官 宦 私 邸 有 容 山 公 府 和 御 史 府 等 外 城 "中 道 庄 ": 紧 依 内 城 西 墙 斗 筑 居而 筑 , 基 本 呈 正 方 形 , 比 西 城 略 短 , 东 城 内 主 要 建 筑 为 陈 廷 敬 府 第 -冢 宰第 、 大 学 士 第 , 配 套 建 筑 有 书 房 、 花 园 、 小 姐 院 及 管 家 院 相 府 大 门 外 有 一大 一 小 两 面 三 刀 座 功 德 牌 楼 , 城 墙 以 南 有 南 书 院 、 花 园 、 状 元 桥 、 飞 鱼 阁 、八 卦 亭 、 祖 师 庙 等 止 园 书 堂 , 为 三 进 院 落 , 占 地 11000 平 方 米 , 为 旧 时陈 氏 家 族 子 弟 读 书 的 地 方 。
树 德 院 : 位 居 内 城 之 东 北 角 , 建 于 明 嘉 靖 年 间 该 院 为 东 西 向 的 两 个 并 列四 合 院 , 主 院 由 正 房 、 厢 房 和 倒 座 围 合 而 成 , 正 房 为 三 层 楼 房 , 采 用 "明 三暗 五 "形 式 , 厢 房 和 倒 座 均 为 二 层 楼 , 院 落 四 角 为 封 闭 或 开 敞 的 天 井 这 种 建筑 形 制 极 其 独 特 , 与 云 南 "四 合 五 天 井 "式 民 居 有 某 些 类 似 之 处 院 内 地 面 以素 砖 枵 条 石 铺 筑 , 主 院 西 北 天 井 辟 门 与 偏 院 相 通 , 门 不 设 影 壁 偏 院 布 局 同主 院 基 本 相 同 世 德 院 : 该 院 为 陈 廷 敬 出 生 地 明 崇 祯 十 一 年 ( 1638 年 ) 11 月 27 日 陈 廷 敬 出 生 于 该 院 西 房 院 落 大 体 形 制 均 与 树 德 院 类 同 统 观 其 整 个 明 代 建筑 , 简 洁 、 古 朴 、 典 雅 除 祠 堂 外 一 概 不 用 斗 棋 , 柱 间 枋 木 组 合 主 要 为 : 平板 枋 、 大 额 枋 和 雀 替 , 柱 础 、 门 枕 石 、 影 壁 均 为 素 面 , 门 窗 一 般 为 拱 形 或 方形 , 窗 以 直 棂 窗 和 支 摘 窗 为 主 , 木 栏 板 , 梁 架 结 构 极 少 装 饰 , 室 内 次 间 多 设落 地 罩 , 纹 饰 一 般 为 几 何 图 形 。
河 山 楼 : 位 于 内 城 北 部 河 山 楼 , 名 取 "河 山 为 囿 "之 意 , 建 于 明 崇 祯 五年 ( 1632 年 ) , 当 时 正 值 明 末 战 乱 风 起 云 涌 之 时 楼 平 面 呈 长 方 形 , 长 15米 , 宽 10 米 , 高 23 米 , 共 七 层 ( 含 地 下 一 层 ) 楼 外 墙 整 齐 划 一 内 部 则 逐层 递 减 整 个 河 山 楼 只 在 南 向 辟 一 拱 门 , 门 设 两 道 , 为 防 火 计 , 外 门 为 石 门 ,门 后 施 以 杠 栓 楼 层 间 构 筑 棚 板 屯 贮 人 员 物 质 暗 层 内 有 井 、 有 碾 、 有 磨 楼 顶 设 垛 口 和 堞 楼 便 于 了 望 敌 情 , 抛 掷 矢 口 建 筑 特 征 : 整 个 皇 城 相 府 的 建 筑 特 征 是 : 依 山 就 势 、 随 形 生 变 、 层 楼 叠 院 、错 落 有 致 、 古 朴 庄 严 、 浑 厚 坚 固 在 河 山 楼 内 还 有 井 、 碾 、 磨 , 并 有 暗 道 直通 城 外 , 聚 甲 藏 弩 、 护 城 保 庄 、 抵 御 外 侵 。
柳氏民居建筑名称:柳氏民居建筑地点: 柳 氏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