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省安顺市市域经济与产业规划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0KB
约10页
文档ID:43318671
贵州省安顺市市域经济与产业规划_第1页
1/10

第第 1 章章 市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市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1、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总量现状经济发展总量现状2007 年安顺市三产变化情况一览表增加值(亿元)较上年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第一产业27.088.61.71第二产业57.8516.06.42# 工业45.6216.85.28# 建筑产业12.2313.21.14第三产业57.1017.36.93国内生产总值142.0315.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06 年的 20.26:39.84:39.90 调整为 2007 年的19.07:40.73:40.20说明安顺市的总体产业结构逐步在改善,朝着“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三次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产业第一产业近年来,安顺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畜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0.59 亿元,同比增长 8.6%,其中,农业产值 22.54 亿元,增长 3.8%,林业产值 1.19 亿元,增长 3.9%,牧业产值 16.05 亿元,增长 15.6%,渔业产值 0.54 亿元,增长 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0.27 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构成比由上年 58.3:3.0:36.8:1.2:0.7 改变为55.5:2.9:39.6:1.3:0.7,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2.8 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下降 0.1 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比重上升 2.8 个百分点表 8: 安顺市 2006 年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产业现价产值(亿元)比增%比重%农林牧渔合计40.598.6100农业22.543.855.5林业1.193.92.9牧业16.0515.639.6渔业0.5417.21.3服务业0.2750.7比重%林林业业 3 3% %牧牧业业 4 40 0% %渔渔业业 1 1% %服服务务业业 1 1% %农农业业 5 55 5% %图 11: 安顺市 2006 年第一产业各子产业产值情况根据表 8,安顺市第一产业的主力品种为农业和牧业;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第一产业的较快增长全年粮食和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 77.84 万吨和 8.06 万吨,同比增长 1.0%和 13.9%烤烟产量达 0.98 万吨,同比下降 7.7%蔬菜产量达 46.44 万吨,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第二产业(1)总体概况2006 年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西秀工业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开发区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 38.89 亿元,增长 11.4%,全社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29.87 亿元,增长9.1%其中: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 20.57 亿元,增长 7.1%分行业大类看:全市工业增加值上亿元的行业有 4 个,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0.56 亿元,增长 7.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 3.33 亿元,增长 1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2.14 亿元,增长 11.6%;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1.27 亿元,增长 9.5%中成药、原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航天军工企业是推动规模以上工业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表 9: 安顺市 2005 年重点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序 号项目名称现价工业总产 值(万元)比重 (%)现价工业增加 值(万元)比重 (%)销售收入 (万元)比重 (%)总计634077178510552201一重工业53893184.9915804988.5446554184.31二轻工业9514615.012046111.468666015.69在总计中1电力工业28947746.119217951.4621660139.232煤炭工业360225.682044011.45402877.303化工工业8829413.922513814.088284215.004冶金工业9511315.0097375.469546617.295机械工业149302.3548842.74130262.366医药工业387076.10102385.74349906.257食品工业302914.7852372.93272024.93备注:以上以备注:以上以2005年年12月快报数据,统计辖区不包含军工企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快报数据,统计辖区不包含军工企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料来源:安顺市资料来源:安顺市““十一五十一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图 12: 安顺市 2005 年重点行业所占比重情况电力工业,49%食品工业,5% 机械工业,3%医药工业,6%冶金工业,16%化工工业,15% 煤炭工业, 6%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化工工业 冶金工业 机械工业 医药工业 食品工业综合以上的分析,安顺的工业在十五期间发展良好,规模以上企业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增大。

2)轻重关系 从行业结构分析,地方规模以上的轻重工业的比例约为 15:85在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逐年上升,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逐年下降在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下降,加工工业上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电力、冶金、化工、医药、煤炭、食品、机械七大行业已构成安顺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随着一系列的电厂的建成(全市共有发电企业 19 个,装机容量达 174.16 万千瓦,其中:火力发电 120 万千瓦,水力发电 54.16 万千瓦在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中,安顺电厂二期(2×30 万千瓦) 、引子渡发电有限公司(3×12 万千瓦)陆续建成投产并发挥出规模效应,贵广直流安顺换流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安顺市基本形成了以电力工业为骨架的地方工业经济体系,相应带动了相关产业如煤炭开采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过渡、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服务业的日益兴旺发达重重工工业业, , 8 85 5% %轻轻工工业业, , 1 15 5% %图 13: 安顺城市产业轻重关系(3)产权结构关系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2005 年,96 户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37 亿元,比 2001 年增长 2.8 倍,占全市的规模以上企业的 58%,占市、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 95%,年均增幅达到 30%,高于全部的工业平均增长速度(16%) 。

表 10: 安顺市 2001—2005 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现价总产值完成情况年份全部现价工 业总产值 (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 长 (%)非公有制企业 现价工业总产 值(亿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 (%)非公有制企业工业总 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200023.778.15200129.2420.8013.2239.9045.21200233.5213.6014.8423.0044.27200344.4419.8021.5428.9048.47200455.0213.6031.0629.7056.45200563.41-3.036.7730.0058.00资料来源:安顺市资料来源:安顺市““十一五十一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备注:备注:1. 2001——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年,规模以上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11.3%,非公有制企业平,非公有制企业平均增长速度均增长速度30%2.以上数据不含辖区内军工企业以上数据不含辖区内军工企业表 11: 安顺市 2004——2005 年不同所有制工业增加值构成情况2004 年2005 年序号部门实绩(亿元)比重(%)实绩(亿元)比重 (%)全市29.02100.0033.47100.001国防(军工) 工业7.2224.889.7129.012省以上企业8.9330.779.1627.373市、县属企 业8.3328.718.6425.964规模以下企 业4.5415.645.9617.66资料来源:安顺市资料来源:安顺市““十一五十一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工业发展专项规划表 12: 2006 年安顺市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企业性质完成增加值(亿元)所占比例(%)同期增减(%)国有企业11.3137.879.2集体企业0.210.70-5.2股份制企业5.9820.02-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0710.2827.4不纳入地方统计9.331.13— 总计29.871007.1资料来源:安顺市资料来源: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股份制企业, 20.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0.28%集体企业, 0.70%国有企业, 37.87%不纳入地方统计,31.13%图 14: 06 年安顺市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 10-12 表明在 1988 年提出的安顺开发区进一步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与“多种经济成份共生繁荣改革试验”经济实践,在将近 20 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国防军工企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在上升,反映了当地的军工及其他的工业仍占相当大的份额,且其发展速度较快;相反,地方上的股份制和集体企业经营情况较有不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工企业与地方工业的脱节,军工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在发展其专业的高技术、开拓新兴产业方面起到了“高、精、尖”的带头作用,但是其对民用工业的促进作用不够,在产业带头、工作岗位和劳动力的转移上对地方帮助不大,所以应加大军民结合力度,将军工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高水平、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006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57.1 亿元,增长速度为 17.3%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 480 万人次,同比增长 81.86%,完成年度目标的 120%;实现旅游收入 11.35 亿元,同比增长 80.16%,完成年度目标的 110%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41.13 亿元,同比增长 15.6%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6 年全市拥有旅行社 13 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 85 家,其中购物点 13 家, 宾馆 35 家 “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和“安顺油菜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繁荣我市旅游市场。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 739.05 万人次,增长 53.8%全年实现旅游收入 37.08 亿元,增长 226.2%3 36 63 3. .5 53 3. .3 34 47 70 0. .7 73 33 3. .4 43 37 78 8. .7 75 56 6. .3 38 87 7. .7 79 91 11 1. .3 36 61 10 06 6. .0 03 33 37 7. .0 07 71 12 23 3. .7 73 30 02 20 04 40 06 60 08 80 01 10 00 01 12 20 01 14 40 02 20 00 01 12 20 00 02 22 20 00 03 32 20 00 04 42 20 00 05 52 20 00 06 6旅旅游游收收入入 ((亿亿元元)) 全全市市生生产产总总值值((亿亿元元))图 15: 旅游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消费品市场更趋活跃,消费水平稳步上扬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96 亿元,同比增长 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 29.94 亿元,同比增长 1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 2.92 亿元,同比增长 13.7%;其他行业实现 0.10 亿元,同比增长 22.5%。

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市、县及县以下市场同比分别增长 17.8%、18.4%、17.1%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5717 万美元,同比增长 13.1%,其中:进口完成 670 万美元,同比增长 910.2%;出口完成 5047 万美元,同比增长 1.1%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 53847 万吨公里,增长 10.7%,其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