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啮合的基本技术要求齿轮啮合的基本技术要求齿轮机械是我公司绝大部分产品不可缺少的传动机械,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就必须确保齿轮的精度.齿轮的精度大体可分为齿轮的设计精度、制造精度、测量 精度、装配精度四个方面.只要保证国齿轮的精度,将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提 高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一.设计精度,在审核图时应保证以下技术要求: 1. 一对啮合齿轮的模数及压力角必须相等;2. 齿轮轴与齿轮孔的配合间隙,五金轴与胶齿轮应在 0.01~0.03 范围内,合金轴 与胶齿轮应在 0.03~0.05 范围内.胶轴与胶齿轮应在 0.03~0.05 范围内.五金轴五金 齿轮应在 0.01~0.02 范围内; 另外齿轮是用在轮轴上时应保证一定的过盈量,五金轴与胶齿轮应在 0.06~0.08 范围内,五金轴与五金齿轮应在 0.01~0.02 范围内.(注:轴径在 0~3mm 之间) 3. 齿轮分度圆与齿轮孔是否标注径向跳动误差,一般跳动量不得大于 0.03mm, 并且齿轮端面跳动量不得大于 0.05mm; 4. 齿轮的分度圆、顶圆、底圆的尺寸误差应是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0.03mm,齿 宽尺寸误差应是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0.05mm,齿厚尺寸误差应上偏差为 0, 下偏差为-0.03mm; 5. 齿轮的周节尺寸及公差是否正确合理; 6. 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 7. 齿廊曲线的选择是否正确,常用渐开线; 8. 齿轮表面是否有光泽度要求,一般为0.8 9. 齿轮啮合的中心距应是两齿轮分度圆半径之和,但装配中心距应偏大0.05~0.08mm,保证齿轮侧隙; 10. 蜗杆、蜗轮、斜齿轮旋向必须相符;11. 检查传动比计算车速是否符合客人要求. 二.制造精度. 1. 提高设备的精度; 2. 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 3. 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4. 齿轮的制造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 三.测量精度 1. 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2.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 3. 检测的结果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 需检测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 分度圆的跳动量,业就是齿轮的偏心量;(台式千分表测量仪) 2. 齿轮孔的孔径 (圆柱量规) 3. 齿顶圆的直径 (游标卡尺) 4. 齿轮的断面跳动量 (杠杆百分表) 5. 齿厚 (齿厚游标卡尺) 6. 齿槽 (专用量规) 7. 齿形 (专用量规)8. 齿侧隙 (专用量规) 9. 齿宽 (游标卡尺) 10. 节距 (专用量规) 11. 齿数、模数、分度圆直径三者关系是否相符.(计算)d=mz 12. 检查齿轮外观是否有批锋、缩水、走胶不齐,并且检查入水口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明显夹水纹、齿轮承受传动扭力的大小,并做寿命试验;四.装配精度. 1. 采用合理的装配工艺; 2. 采用精确的装配工具; 3. 培养工人的装配技能,了解齿轮的传动的基本原理;4. 选用先进的装配设备. 四.相关零件的检测1. 牙箱的装配孔孔径检测 (专用量规)2. 牙箱两端的装配孔同轴度检测 (专用量规)3. 牙箱的孔的中心距检测 (专用量规)齿轮、蜗杆、牙箱精度要求及检测方法齿轮、蜗杆、牙箱精度要求及检测方法一.齿轮 1. 齿轮的齿顶直径、齿根直径、公差标注:a.3~10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3 b. 10~17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 c.17~24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8 2. 齿轮的宽度a.1~7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3. 台阶轴长及外经公差标注. a.1~7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 b. 7~14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84. 齿轮孔(间隙配合)公差标注(基轴制) a.1~3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03,下偏差为负 0.01 b. 3~6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04,下偏差为负 0.025. 齿轮孔(过盈配合)公差标注(基轴制) a.1~6mm,范围内上偏差为负 0.02,下偏差为负 0.046. 齿厚公差标注,以 10 齿为例 a.m 等于 0.3 时,齿厚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3 b. m 等于 0.4 时,齿厚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3 c.m 等于 0.5 时,齿厚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 d. m 等于 0.6 时,齿厚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7. 分度圆同心度标注(以内孔轴心为基准) a.3~10mm,径向跳动小于 0.03 b. 10~20mm,径向跳动应小于 0.05 c.20~30mm,径向跳动应小于 0.078. 齿轮端面跳动量标注(以内孔轴心为基准)a.齿顶直径在 3~10mm,范围内端面跳动应小于 0.05 b. 齿顶直径在 10~20mm,范围内端面跳动应小于 0.08 c.齿顶直径在 20~30mm,范围内端面跳动应小于 0.10 9. 在图纸上必须注明以下参数 a.模数b. 齿数c.压力角,一般取 20° d. 表面粗糙度,齿轮内孔基渐开线齿廊面一般为0.8 , 其它为3.2 二.蜗杆 1. 蜗杆齿顶直径、分度圆直径、齿根直径公差标注a.3~10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3 2. 蜗杆长度公差标注a.3~10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53. 蜗杆内孔公差标注(过盈配合) a.小于等于 3mm,范围内上偏差为负 0.02,下偏差为负 0.04 b. 大于 3mm,小于 6mm,范围内上偏差为负 0.03,下偏差为负 0.05 注:过盈配合长度为 2~4mm 4. 蜗杆周节,分度圆齿厚公差标注a.周节公差标注:上偏差为正 0.02,下偏差为负 0.02 b. 齿厚公差标注:上偏差为正 0,下偏差为负 0.02 5. 分度圆同心度标注(以内孔轴心为基准) a.径向跳动小于 0.03 6. 在图纸上必须注明以下参数 a.模数 b. 齿数c.压力角,一般取 20° d. 螺旋角 e.表面粗糙度,齿轮内孔及渐开线齿廊面一般为0.8 ,其它为3.2三. 牙箱(与齿轮装配有关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1. 齿轮轴直径公差标注a.1~3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差为负 0.02 b. 3~6mm,范围内上偏差为正 0,差为负 0.02 2. 齿轮轴与齿轮轴中心距公差标注a.上偏差为正 0.08,差为正 0.06 3. 齿轮轴与蜗杆轴中心距公差标注a.上偏差为正 0.10,差为正 0.08 4. 齿轮轴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a.所有的齿轮轴与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位 0.02 b. 蜗牙轴与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位 0.02 注:1. 对于塑胶零件及合金零件应标注入水位,分模面及顶钉位2.标题栏内应标注产品的名称、产品的编号、产品的用量、材料、热处理要求、 图纸的比例,及产品的缩放比例及日期、制图人姓名等。
四.齿轮、蜗杆、牙箱的关键尺寸检查 1. 齿轮a.分度圆直径检测 (1).方法 1:对于奇数齿采用 3 针测量方法对于偶数齿采用 2 针测量方法 (2)方法 2:首先测量出齿槽、齿厚形状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然后再测量齿顶直径是否 OK b. 齿厚检测(1).方法 1:采用放大投影仪测量 (2).方法 2:采用齿形规 c.齿宽检测 (1).方法 1:采用游标卡尺 (2).方法 2:采用通止卡规 d.分度圆同心度检测 (1).方法 1:采用标准齿轮啮原理检查齿轮综合跳动量 (2).方法 2:采用台式千分表测量齿槽的跳动量 e.齿轮端面跳动量检测方法 1:采用台式千分表测量端面跳动量 f.齿侧隙检测方法 1:采用台式千分表专用齿侧隙检测工具测量 g.齿轮内孔检测方法 1:采用通止圆塞规测量 2. 螺杆a.螺杆长度,外经尺寸检测方法 1:采用游标卡尺检验 方法 2:采用通止卡规检验 b.螺杆内孔检验方法 1:采用通止圆塞规检验 c.分度圆直径检测方法 1:采用 3 针测量方法 d.螺杆周节,分度圆齿厚的尺寸检测方法 1:采用齿形规检验 e.分度圆同心度检测方法 1:采用台式千分表测量径向跳动量 3. 牙箱a.齿轮轴直径检测方法 1:采用通止塞规检验 方法 2:采用游标卡尺检验 方法 3:采用多孔组合塞规检验 b.齿轮轴中心距检测方法 1:采用多孔组合塞规检验 方法 2:采用游标卡尺检验 c.轮槽位及螺牙轴承检测 方法 1:采用通止规检验 方法 2:采用游标卡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