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入门知识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3页
文档ID:38035488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入门知识_第1页
1/3

一、计生统计工作的一、计生统计工作的 14 个统计口径个统计口径 1.男女双方均未生育,经依法登记结婚且有生育证明出生的第一个孩子,统计为计 划内,否则统计为计划外(合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及时发放生育证明)2.按规定批准并领取二孩生育证明后出生的,统计为计划内二孩3.初婚多年未育,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经特批现又生育一个子女的,统计为计划 内二孩4.历年出生漏报在当前统计年发现的,在发现的当月及时报入《统计报告单》,按 当年出生人数统计5.非婚(不含事实婚姻)生育子女归女方户籍地报;已委托管理或女方户口未落实 的,由女方现居住地报,孩次按女方家庭现有子女数统计6.依法办理合法收养手续收养的,当月报入《统计报告单》,统计为计划内出生; 未办理合法手续收养的,当月填入村《统计报告单》,乡镇街道建立花名册;超过五 个月(从领养的时间开始计算)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于次月报入常规报表,统计 为计划外出生,同时按条例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收养的孩子的上报时间与出生时间 不在同一年,作往年出生补报7.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男方入赘到女方,如有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计生办签具 的确认其入赘纳入女方所在地管理的联系单(交接单)的,其家庭出生子女由女方户 籍所在地统计。

否则,农嫁农家庭出生子女的统计口径仍由男方统计8.夫妻一方为我省户籍,另一方为外省户籍,其出生统计经与外省联系,若外省不 予报入,由我省上报9.统计管理对象已办理委托管理交接手续的,由现居住地统计管理10.统计管理对象在办理委托管理交接手续后,现居住地发现其计划外出生未上报的, 退回户籍地,由户籍地负责上报11.2001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漏报初婚,在发现的当月应及时报入《统计报告单》, 列入当年初婚人数统计12.“人口流产”不包含自然流产,“引产”包含病理性引产13.“孩次”(一孩、二孩、多孩)是指婴儿出生时家庭现有子女数(包括抱养及前夫 前妻留下的孩子)的排列顺序14.计划外的双胞胎,二个孩子均统计为计划外二、计生统计对象、范围和资料二、计生统计对象、范围和资料 ·(一)统计对象:15—49 周岁的育龄妇女,包括离婚、丧偶、绝经、不育对象二)统计范围: 1.农嫁农的在男方户口所在地统计和管理;2.农嫁非、非嫁农、非嫁非的在女户户口所在地统计和管理;3.委托现居住地管理的由现居住地统计和管理三)统计资料: 村(居)设立“一卡一单”一卡”即《已婚育龄妇女卡》,“一单”即《统计报告单》。

三、计生统计的七个指标三、计生统计的七个指标(一)出生人数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的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总数所谓有 生命现象的婴儿是指胎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在一瞬间的呼吸、心跳、随意肌抽动 和脐带搏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的胎儿对刚出生即刻死亡的婴儿,即要做出生统计,又要做死亡统计二)死亡人数死亡人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死亡人数统计的关键是统计准确,不遗漏死亡人数统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死 亡人口容易被漏统:出生不久死亡的婴儿,生前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死 亡人口,农村中死亡绝户或无近亲的死亡人口;流动在外的死亡人口;由于某些原因, 亲属不愿让外人知道的死亡人口在进行死亡统计时,要注意了解有无以上几种死亡 人口,这对提高死亡统计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三)女性初婚人数女性初婚人数是指女性第一次经法定登记结婚和事实结婚(以出生小孩为准)的 人数,不包括复婚和再婚人数四)计划生育率 计划生育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 人数与该地区同一时期总出生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即 100 个出生婴儿中符 合当地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婴儿数。

计算公式为:某时期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计划生育率=—————————————————×100%同期总出生人数(五)性比例这项指标是研究男、女性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计算对应 100 个女子有多少个男 子数,其计算公式为:男子数性比例=——————×100%女子数(六)综合避孕率综合避孕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 避孕措施的人数占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它可以综合考察育龄 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程度和可生育人数的规模,也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一项重 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综合避孕率=—————————————————×100%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七)统计误差率统计误差率是全面评估统计数据准确程度的综合指标,是指统计数据与事实情况 的误差,其计算公式为:出生错报数(漏报、多报、内外错报)①出生统计误差率=————————————————×100%实际出生人数②计划生育率误差=报表计生率-实际计生率性别错报人数③出生性别误差率=———————×100%实际出生人数女性初婚错报数(少报、多报)④女性初婚错报率=———————————————×100%实际女性初婚人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