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适应和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师德论文_师德论文一. 中国产业设计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 1. 中国产业设计教育的历史背景 中国产业设计教育始于80年代初, 在此之前的设计教育体系,主要是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从1902年起,在南京创办的中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院就开设了图画手工科,进行有关绘画、透视和手工及材料工艺的课程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一批学子到西方接受工艺设计教育,学习包括染织、陶瓷、图案等专业课程并回国执教他们将30年代西方的设计思想和法国、日本的工艺设计教育体系带回中国,成为以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基础 1956年景立的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以工艺美术和设计为主的学院,所设立的专业主要包括染织艺术、陶瓷艺术和建筑装饰等几个方面,当时情况下,设计教育以传统的美术教育为主,工艺美术教育为辅50年代以后,在中国其他地区分别成立了一些综合性的美术和艺术院校、专科学校,形成了包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职业中专在内的设计教育体系 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设计所面临的对象大多是政府的大型建筑工程的外饰和室内装修、以及配合政治宣传的展示活动,为企业服务只是围绕轻产业的少数产品,设计被以为是装饰美术的代名词,人们普遍将设计等同于工艺美术。
在将近10年的***期间,正常的教育体系被中断,设计教育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70年代末***结束之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政府曾经提出了日用品工艺化、工艺品日用化的口号,但这一口号只是把设计看作为一种对生活的装饰和美化的典型熟悉,对当时还缺乏竞争的计划经济市场,这一口号对企业和社会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实际功能 1974年,在政府要求下,一批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者和汽车制造界的工程师们被组合起来,共同针对汽车的外观造型设计进行国有汽车产品的开发,根据当时国际产业设计发展的情况,他们提出了产业美术的概念1977年,当漫长而黑暗的***结束时,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恢复高等教育体制,产业美术系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当时的产业美术系中设有两个专业,即室内设计和轻工产品造型设计1984年该系分离为产业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系,使产业设计在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正式独立成为一个系和此同时,湖南大学也正式成立了产业设计系,成为工科院校中第一个设立该系的院校从此,中国产业设计教育体系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2. 中国产业设计教育的发展阶段 1) 创立和启蒙期 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产业设计教育的创立和普及阶段,80年代初,包括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纷纷成立了产业设计系,并邀请了吉冈道隆等日本设计教育家来华讲课,在国内开始了产业设计传播的历程。
1982年,广州美术学院产业设计系的王受之教授开始宣讲西方产业设计史,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在这一时期,少数高校教师被国家派送到德国、北欧和日本等国家学习产业设计,一部分留学职员回国后开始在各个高校任教,将西方产业设计的基础教育方法和设计思想引进国内,在国内几乎空缺的产业设计教育土地上开始播种和耕耘在这个时期中,处于中国北方的中心工艺美术学院和地处南方的广州美术学院,成为对中国产业设计教育最有影响的两个院校而广州美术学院处于经济开放的广东地区,最先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竞争对设计的需要处于北方的中心工艺美术学院则通过引进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和设计基础课程的改变而引起了国内院校的震动在这个时期中,以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者向社会各界举办了大量的产业设计讲座,并通过中心电视台进行宣传,在普及产业设计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87年阿瑟.普洛斯等国际设计界的著名教授来华讲学,表明国际设计教育界和中国设计教育界开始了更多的交流 80年代也是中国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和过渡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严酷竞争,通过地方政府的重复投资和保护主义下求得生存发展,到逐步走向接受和认可市场经济的功能,开始对产业设计有所关注。
整个社会对产业设计的熟悉进进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政府部分和教育治理机构仍然把设计看作是对生活用品的装饰和美化,甚至一些探究工艺美术的学者也将产业设计看作为现代工艺美术,不愿意承认产业设计的独特性质和功能 中国产业设计协会从其申办成立的1980年开始,就由于在专业范围上涉及到轻产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新题目,而被国家指定由轻产业部对该协会进行管辖从而使中国产业设计被历史性的限制在轻产业产品的范围和概念上但实际上,由于产业设计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性质,使得中国产业设计的发展在多个政府部分和机构中得到涉及 2) 普及期 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可以说是中国产业设计的普及阶段,很多80年代初接受产业设 计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进进其他的院校执教,将产业设计思想的种子撒向全国同时一些具有美术基础或工学基础的现任教师又在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接受进一步的设计教育和培训企业中也有一些美工或工程师到大学接受产业设计的基本练习,他们将产业设计的观念带回企业,促进和进步了企业对产业设计的熟悉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企业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股份制改革,出现了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品牌着名度的大型企业产业设计部分在这些企业中得到确立和认可,并逐渐显露出其对企业竞争上风的功能。
同时,一些设计院校的探究所和部分教师也为企业开展设计咨询服务,得到企业的接受和认同这些院校教师成为中国产业设计实践者的先驱者,使中国产业设计的咨询服务业得以启动 1986年,在国家机械产业部教育司的主持下,在工科院校内成立了产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对所属工科院校开展产业设计进行指导和协调同时产业设计也被正式的列进了国家教育部所指定的专业教学目录,成为一个正式的专业 于1987年正式成立的中国产业设计协会,汇集了部分政府官员、艺术教育家、设计师和企业家,在80年代末对中国产业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在80年代末发行的杂志《设计》曾经得到国内设计界的认同 80年代末开始,中国独立的设计咨询业开始起步和发展,在中国沿海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设计公司,为企业提供包括市场分析、概念设计到产品样机的设计服务 3) 成长期 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中国产业设计逐步进进了成长阶段,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产业设计专业,产业设计教育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教学体系由以工科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和以艺术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原有机械部产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划回教育部治理,并成立了2001—2005产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由11个重点设计院校的教授组成,其目的是为政府的教学行政机构提供咨询、专业教学评估、指导和教材建设、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
同时教育部所制订的本科生专业学科目录也将产业设计列进二级学科,强化了产业设计的专业学科特色 90年代末对于全中国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改革和动荡的阶段过往隶属于国家部委治理的院校由于国家机构的全面改革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大部分国家部委都不再治理院校而将教育治理权限移交到国家教育部和地方高等教育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院校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和重组一些在中国着名度较高的大学通过收编和扩充其它院校和专业,扩大了规模和范围,并占领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和社会意义的领域清华大学和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就是一个例子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着名度,其理工教育和科研的背景在中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所学院,对于清华大学来说,和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发展中心工艺美术学院则通过并进清华大学在和理工和科技方面的结合上得到更多的跨越和拓展合并之后的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在原有系科的基础上扩展了绘画系、雕塑系和工艺美术系 根据2001年初的调查,在全国1166所普通高校中,约有400多所院校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有192所院校设有产业设计专业,均匀每年毕业人数超过3000人以上。
目前该数字可能已被刷新!但从就业状况来看,毕业后从事产业设计的职员仅为10%以下,其他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展览、室内设计、广告和多媒体等工作 对于成长期中的中国设计教育发展来看,不仅面临着不断的教育改革和调整,还面临着国际设计教育的压力和竞争90年代末一些国外设计学院通过和中国院校的合作办学,在中国开始了新的一轮设计教育模式,目前合作办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服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方面并受到政府政策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中国国民收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条件自费出国学习,中国目前的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30万人,其中自费留学职员占60%前往欧美学习产业设计的留学生明显增多这种状况一方面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交流和融合,也给中国的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 经济发展下设计教育架构的变化 1. 传统设计教育在高速经济发展下所受到的冲击 80年代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初期的设计基础课程, 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练习注重通过摹仿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在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练习和社会存在间隔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很长时间内,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现代主义和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在中国并没有得到传播。
人们的真正思想解放是70年代末开始的80年代后以德国和日本的设计基础课程开始被引进,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为当时设计教育的新趋向,人们积极的接受了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思想和系统 在一些以工艺美术传统和美术为主导的院校,在对待现代设计和传统的关系上发生了很多争议 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以为现代设计只不过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延续,一些学者总是愿意在“设计”前面加上“艺术”、“装饰”等修饰词,以表达他们对现代设计意义的理解,人们对设计的熟悉还停留在“造型”和“装饰”的层面上在大多数院校中讲授和探究现代设计史的学者仍然未几由于语言方面的因素,很多西方设计教育中所探究和关注的新题目还没有在中国得到展开有关设计教育的大量出版物仍然是以设计技法的练习为主要内容比如效果图的表达技法就使一些企业对设计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产品的表达上面,导致了对设计的错误理解 80年代末开始,以中心工艺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为代表的设计教育者提出了设计就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观点,并发展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设计教育中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熟悉80年代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有关人为事物的科学》一书被翻译出来并在设计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人们意识到除了色彩、形态和材料工艺之外,系统的设计方法是设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中国设计教育开始从对“造型”的引导向对“方式”和系统的引导过渡发展 90年代的经济发展促使企业更多的关注产业设计,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产业设计中心,加快了产品开发的步伐这一机会使院校和企业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干脆就是直接为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企业对院校的要求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状态,一些学院校除了教育,也变成了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进行从产品开发到包装广告的设计服务,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从好的方面看,增进了院校和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实践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在设计教育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状况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设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90年代末,院校的设计教育逐步有所扩展,由于社会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育出现了转变,即从过往单一的技法和造型练习向把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练习,从只关注美感和设计语义的形态探究转向对生活形态、设计治理、战略和产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