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题目:爱家乡爱祖国,探寻地名文化专业:网络营销班级:网营 201401姓名:周魁学号:201405021415爱家乡爱祖国,探寻地名文化——东坡赤壁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东坡赤壁也一直作为黄冈的标志,黄冈市旅游宣传的 logo 也才于东坡赤壁由于历史上长江多次改道,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 和“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但通过新一轮的扩建改造工程,这一景象会再现在游客面前简介赤壁风景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告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 归去来兮》词东坡赤壁风景区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赏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 月波摇影” 、“栖霞挹爽”、“ 东坡问天” 、 “龙崐山松声” 、“竹楼夜雨”、“镜湖观荷” 、“索桥飞瀑 ”、“赤壁夕照”等 30 个主要景点。
西晋初年,龙骧将军蒯思为纪念三国赤壁大战始建江馆,后代多有增建北宋元丰三上(1080 ),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游赤壁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因此得名后修建多座纪念建筑南宋末毁于兵燹,元、明、清三代屡毁屡建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 3 万平方米现存二赋堂、坡仙亭、睡仙亭、问鹤亭、酹江这、放龟亭、挹爽楼、涵晖楼、留仙阁、鸟石塔、栖霞楼等主要景点编辑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 1868 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东坡赤壁二赋堂而得名党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楷书,由清人程之桢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 重写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苍劲有力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题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堂 内嵌有民国临时总统徐世昌书写的二赋与楹联,亦为世人所重留仙阁清代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修建,12 月 19 日苏轼生日那天落成,阁内原塑苏轼坐像,取坡仙长留阁内之意,名之“留仙阁” 此阁中嵌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 12东坡赤壁留仙阁块,素为书画家注重挹爽楼建于 1925 年苏轼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
坡仙亭坡仙亭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矶头,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 26 块,其中苏轼的书画碑刻 14 块最为世人注重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酹江亭酹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一樽还酹江月”之意酹江亭内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 14 块,其中以康熙御书 《赤壁赋》与清人叶志诜“一笔寿”最为知名此亭为清同治七年重修碑阁碑阁 [5]碑阁内四壁嵌有由清人杨寿昌创意、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贴》石碑 126 块而得名《景苏园贴》石刻分为六卷,其中 119 块为苏轼手书,另外 7 块为历代名人题跋《景苏园贴》石刻是目前我国苏轼手书作品最多、摹刻质量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苏书碑林栖霞楼栖霞楼系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赤壁最高处,有“江淮绝胜” 之誉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名栖霞楼今楼名系茅盾亲题2006 年 05 月 25 日,东坡赤壁作为唐至清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字藏 (zang )又名石字葬,古时候烧带文字的纸的一个地方,类似香炉,古代一般在文风盛行的地方和府第,有专人将书写过的废纸收集起来,太阳西落之时,将其放到“字葬塔”内焚烧,酹江亭称谓葬字。
表明重视文字,重视文化古人提倡不要用脚踩写有字迹的字张,不能用头枕书籍,不能用字纸当便纸,否则会瞎眼,因为那是糟蹋圣贤”字葬行为体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文化的一种敬重和情感3历史回顾东坡赤壁 [2]广场右侧是苏东坡展厅,在展厅里通过大量文字、图书以及微型泥塑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东坡赤壁”的历史面貌—— 公元 1079 年 7 月(北宋元丰 2 年),身为湖州太守的苏轼因写诗寓物托讽新法(乌台诗案)被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丰 2 年正月,时年 45 岁的苏轼被押出汴京赴黄州,长子 苏迈徒步相随,家眷继续留在南都(即现商丘)苏轼在黄州生活期间,持躬耕作,扁舟草屐,放浪山水间,与渔杂处他心胸豁达,与人民建立了深厚情感在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约 220 首、词 66 篇、赋 3 篇、文约 169 篇,还有书信 288 封等大量文学作品这段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 出展厅向后,一条红褐砂石的石阶小道蜿蜒而上,径直通向半山腰间的东坡赤壁远远望去,那大小不等、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亭阁楼榭半隐在翠绿丛中每级石阶的中部都被磨成了凹陷,由此可见它记录着多少岁月的痕迹。
小道的一侧是红褐峭壁,另一侧是用白玉条石砌成的护栏,护栏下面是片片竹林棵棵翠竹挺拔直上,竹叶在微风轻拂下簌簌作响象是在热情地招呼游人 赤壁的正门为方框式结构,“ 东坡赤壁”四个大字镶嵌在门楣的正上方,一幅“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的对联装点着大门,给人一种典雅肃穆、庄严别致的气息4名称由来编辑东坡赤壁位于黄州区赤壁矶头,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写有《赤壁怀古》词和前后《赤壁赋》而得名,又称文赤壁赤壁矶背依青山,面临长江现建的赤壁公园中,拥有剪刀峰、白石龟、二赋堂、东坡陈列馆、栖霞楼、留仙阁、碑阁、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问鹤亭等景观到坡仙亭,可看到苏轼的《赤壁怀古》这首词的石刻二赋堂里,《赤壁赋》的木刻真是字字如珠玑而东坡陈列馆,则收藏了不少有关苏轼的文物,尤其是苏东坡手书《景苏园帖》的全幅石刻,称得上是稀世珍宝登上问鹤亭,只见赤壁之下的一弯回环曲折的荷花池,西南岸的樱花园以及玉带般的长江和眉黛般的远山、一碧万顷的原野此地是否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还有待更多史料及文物出土验证《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所说的“ 故垒”就是指的黄州城苏轼给他的朋友范子丰的书信中解释说: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栖霞楼赤壁者。
或曰非也《与范子丰书 》)在这段话中,曹公所败的赤壁在黄州之西的说法,是取用“传云”,也就是传闻,并非依据史料记载然而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在地理位置上,此地亦有很大可能性但以史料无法完全证实所谓“文、武赤壁 ”的说法,赤壁之战的真正所在地,还待后人考证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唐代大诗人李白,黄州刺史杜牧;宋代黄州刺史王禹偁,韩琦、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元代元好问、赵景文、李纯甫;明代张以宁、方孝孺、杜庠、解缙、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袁宏道、杜茶村;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状元刘子壮、陈沆,何绍基、张之洞,近代的秋瑾、宋教仁、吴佩孚、王葆心、蒋介石等历代名人游历赤壁,并创作大量的诗词歌赋,形成了传统文化与山水名人情感的独特东坡赤壁文化这就是东坡赤壁,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