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蒙医对胃痛病的认识 Summary: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胃功能减弱而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的病症《四部医典》云“胃弛则出现持续作痛”蒙医把胃痛病分为五个类型,随证施治Keys:蒙医;胃痛病蒙医认为人体是三根七素,构成的有机体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相互制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三根是指赫依、希拉、巴达干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三根来源于父母的精卵之中,并依靠认得饮食、起居、时节等因素不断地滋生来补充自身生理活动中的损耗,以保持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人体功能得意正常运转七素是构成人体的七种基本物质,分别是食物之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经血),也包括滋养这些物质的元素,即七素各自的清质(指精华之精)五元”充足的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后经咽、食道进入胃内在富庶巴达干的作用,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成食糜,食糜在消化希拉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消化于此同时调火赫依把食物精华与糟粕分开,其糟粕则变为二便排出[1]蒙医认为胃位于隔下上腹部,希拉之总位,也是病变巴达干穿行之道。
五元中之土元素精华糟粕聚集于胃中另外消化三能磨碎巴达干、消化希拉和调火赫依共存于胃内,但以磨碎巴达干为主,所以胃亦为巴达干之所舍胃痛病是消化三能之功能衰减而引起的上腹部持续疼痛的病症《四部医典》云“胃弛则出现持续作痛”本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疼痛、嗳气、泛恶、呕吐西医诊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等疾病在不同的阶段都出现胃痛的症状[2]蒙医病因其发病是由于三根之平衡失常,阴寒内盛,胃火衰败,或胃中巴达干、血因赫依寒凝结成痞所致在日常生活中,寒热不调,饮食生冷,不易消化之品导致肝胆热邪降于胃,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2.蒙医分型赫依盛型;希拉盛型;巴达干盛型;包如盛型;痞性2.1赫依盛型:饥饿时多痛,胃脘胀满,嗳气,脉虚芤,舌红而干,小便清2.2希拉盛型:胃刺痛,且食物消化后加重,口苦,泛恶,时或吐黄水或泄泻,脉细数,小便黄,舌苔薄黄2.3巴达干盛型:胃闷痛或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呕吐,口发涩,脉沉,舌苔浅灰色而厚,尿白2.4包如盛型:胃时痛时缓,遇寒加重,痛彻后背,口发涩,作呕反酸,脉大而数,舌红,小便赤黄色2.5痞性者,食后疼痛加重,嗳气,呕吐,在剑突下可摸及硬块,体虚,脉驰,小便见泡沫3治疗根据蒙医整体观理论调理失衡的“三根”止痛为原则。
结合各型不同的病因和年龄、性别、加减药量,可用寒水石八味丸,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散并酌情取剑突穴、痞穴、脾胃脉等穴位施以艾灸、火针、放血等外治3.1赫依盛型:用温性药和饮食调理失衡的“三根”,抑制赫依为原则,药物可投广木香六味散内服或与寒水石八味散交替服用3.2希拉盛型:清希拉止疼痛为原则常用阿拉坦五位丸与主剂交替服用,温开水或加少许冰糖服3.3巴达干盛行;治宜祛巴达干,止痛为原则,用胃方诃子十味散或洁白丸与主剂交替服用3.4包如盛型:治宜抑包如,止痛为原则用尤如乐—13、查干汤与主剂交替服,温开水送下3.5痞性者;治宜破痞止痛,用猛虎四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4.饮食护理胃痛要重视饮食与精神的调摄患者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食辛辣、生冷、干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等,进食宜细嚼慢咽胃痛持续不已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Reference:[1]宝龙著.蒙医学与中医学比较研究[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32[2]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学·蒙医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8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