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1课 古代日本[7].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63KB
约7页
文档ID:528295422
第11课 古代日本[7].docx_第1页
1/7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中日交往开始的时间,密切交往的时间及原因,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进行大化改新的作用,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它是怎样向这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日本的历史讲授新课:一、6世纪前的日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入”部分)简介日本:日本是东亚岛国,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和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历史上的日本曾有东瀛、东洋、扶桑等别称,古代日本人崇拜太阳神,所以把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的国旗叫日章旗,也是源自于太阳崇拜,8世纪时开始使用,直到1999年才确定为国旗同时,也产生了法定的国歌《君之代》,歌词大意:我皇统治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日本并没有法定国徽,习惯上用天皇的家族徽章菊花徽章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国家徽章而使用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日本的和服是效仿中国唐朝服饰改造而成,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6世纪前的日本是什么情况呢?(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1、出现小国(利用P52“相关史事”材料分析)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上百个国家,其中30多个国家曾派使者到中国中日交往的有考古发现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东汉时,汉光武帝赐给日本使者一枚金印,上书“汉委奴国王”东汉初年,日本国王遣使到洛阳进贡,愿意成为汉朝的藩属国求光武帝赐名,因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就赐名为“倭国”日本大王又求光武帝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中日交往从汉朝时便已经开始了3世纪初(相当于三国时期),日本的九洲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女王国——邪马台,与三国中的魏国有密切的往来2、大和统一日本(结合地图)3世纪,本州的大和政权逐渐兴起,地图上绿色的部分是大和兴起的地方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7世纪,大和的版图已经扩大到橘色的部分3-7世纪,日本处于奴隶社会时期3、大和国的社会结构统一之后,大和是如何对全国进行管理的?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政治结构)大和君主的称呼是“大王”,到了隋炀帝统治时期,日本在国书中首次使用了“天皇”一词从图示可以看出,大和虽然统一了日本,但建立起的却是一个被大大小小奴隶主割据的国家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部经济结构)王室和贵族私领地上的居民按分工编成了不同的部,包括负弓矢以充警卫的韧负部;提供陶制品的土师部、陶部;充任宫廷杂务的膳部、豚养部、马饲部、锻冶部、弓削部;地方上提供水产的海部、看守山林的山部;在屯仓、田庄中耕作的田部、部曲;由外来移民中的有知识者编成的史部、藏部等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阶级结构)部民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中国和朝鲜的移民,战俘和罪犯较少。

这些人只能用于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地位近似于奴隶在当时,部民和奴隶大约占日本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平民的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是什么让日本文明突然发展起来的呢?二、大化改新1、背景日本为什么会走上改革之路?我们来看两段材料展示材料)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改革前的日本社会情况如何?(国内因素(根本原因):7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局势?(国外因素:中国隋唐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周边国家也相继进入封建社会公元6-9世纪,中国正处于繁盛的隋唐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还有古代朝鲜引导学生阅读P54“知识拓展”)朝鲜半岛是由三国混战走向统一的公元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各国统治者为了争霸不断混战,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918年,朝鲜的大地主王建建立了高丽王朝,在936年统一朝鲜在高丽王朝的后期,遭到蒙古人入侵,国王投降高丽军队统帅李成桂发动兵变,瓦解了高丽王朝,建立李氏王朝,在1910年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也就是今天的首尔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改革)改革都会遇到阻力,当时的大和国有哪些人反对改革呢?(以苏我入鹿为首的大奴隶主贵族反对改革应该如何冲破阻力呢?(发动宫廷政变)这次变革以宫廷政变作为开端,经过1年多的准备,在改革呼声高涨之际,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贵族中臣镰足上演了血溅宫廷的一幕,一举铲除了苏我入鹿的势力这次宫廷政变为改革的推行创造了前提条件2、内容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作用: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图示比较)仿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日本实行了 “二官八省”制两者虽然在形式上有差异,但其性质都是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中央集权稳定了国内局势,巩固了统治基础②经济上: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剥削,解放了生产力将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抑制了土地兼并;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广大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解放了生产力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作用: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社会地位有所改善,提高生产积极性,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六年一班,受田人死后,田地归公c.统一赋税作用: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得到田地的农民要缴纳赋税,纳税方法采用唐朝的租庸调制租,就是实物地租;庸,是力役及其代纳物(布匹或米);调,就是征收的地方特产租庸调占口分田收入的1/5,由于土地国有,上交的赋税自然也归国家所有,这一措施充实了国库,提升了日本的实力改革前,大王依靠贵族管理地方,改革后,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土地国有,政治经济大权都收归中央,天皇权利高度集中。

改革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3、影响(材料分析)材料一 改革前后的图示材料一反映出改革前后,国家的权利有什么变化?(政治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材料二:大化改新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稳定国内资源不断开发,金属的冶炼技术迅速提高,农业上,出现了犁耕、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纸张和棉布的质量很高———《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材料二反映出改革对日本经济有何影响?(经济上:使日本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材料三:……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材料三反映出,改革后的土地制度有什么变化?(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总而言之,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练习:大化改新的“新”体现在什么方面?(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材料展示)从大化改新的措施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所实行的新制度与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非常相似,虽非原创,但也取得了成功从这个事例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善于借鉴、学习创新的精神,日本才由一个弹丸之地的落后小国逐渐变为今天的科技强国不论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学习和创新都是促进自身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起来天皇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发生了变化,从神道向武士道转变三、武士和武士道自主学习:阅读“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1、庄园的形成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武士是为了保护庄园而产生的但是,国有的土地上怎么会出现庄园呢?起初,大化改新规定,土地国有,由国家分配,按照不同功劳、职位、地位等把土地分给国民耕种收租,不能买卖随着赐封的田地和人口不断地增加,公田不够分配,政府为了增加耕地,鼓励人民垦荒,土地私有化开始合法化。

口分田之外,贵族官僚还有职田、位田、功田,此外,寺院和神社也占有大量土地,赐封越多,土地兼并就越严重10世纪左右,日本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庄园,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大的庄园则包括几个村落庄园有什么特权?(“不输不入”,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结合地图)到11世纪中叶,日本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归庄园主所有,拥有自由身的农民已经很少了,日本各地的权利逐渐落入豪门贵族、寺院和神社手里,天皇及其朝廷逐渐被架空12世纪末,大大小小的庄园遍布日本全境2、武士的形成为了保护庄园,就产生了武士武士由哪些人组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武士相当于庄园主蓄养的专职打手,他们本身不从事农业生产,专职练武,庄园主负责武士的生活,授予他们专门供养的土地3、武士集团的形成小的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的职能是什么?(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这说明了什么?(朝廷不得不承认国家体制外的武装力量的合法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