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附件 6: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竣工架空输电线路验收卡线路名称: 220 kV 线路 # 杆型:□直线/□耐张 □初/ □复/□专检序号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标准验收评价/记录(√或○)1.1 基础无沉降、裂纹、损伤1.2 基础护坡、挡土墙、防撞墙等满足设计要求,无滑坡、塌方危险,塔位下边坡无施工弃土1.3 基坑应采用回填土夯实,并有 300~500mm 的防沉层;基面平整、无积水1.4 山地塔位应修砌基面Ⅰ型排水沟,山坡坡度较陡、或基面汇水可能较大的塔位应修砌Ⅱ型截水沟(塔位上方 8 米左右) ;ⅠⅡ型排截水沟采用砖、水泥材料浆砌,排水应通畅无积水,且出口不得是在虚土、易塌方及水土易流失处1 杆塔基 础1.5 基础保护帽表面平整美观,观感好,尺寸规格、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帽顶面应有一定斜度,防止长期积水2.1 接地装置的型式以及接地网、引下线的尺寸规格,符合设计要求2.2 接地引下线应顺直、服贴、并留有适当的裕度便于拆装,弯曲处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引下线与土壤接触部分上下 30cm 范围内应采用喷涂沥青等防腐措施2.3 接地射线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山地 0.6 米,水田 0.8 米;接地射线沟回填深度符合规定,沟面应有 100-300mm 的防沉层。
2.4 接地装置焊接工艺符合要求,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 6 倍,并应双面施焊;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 2 倍,并四面施焊2.5 每一基杆塔接地装置应至少开挖检查 2-3 处,分别为接地方网(或环网) 、接地射线、方网(或环网)与射线焊接处,检查焊接、防腐及埋深情况2 接地装 置2.6 杆塔接地电阻 100%测量,可在地线架设施工前采用常规补偿法测量,地线架设后应采用选择性补偿法进行测量,测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地线架设:是□否□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实测值(Ω): Ⅰ: Ⅱ:Ⅲ: Ⅳ:3 杆塔本 体 3.1 杆塔脚钉、角铁、联板等构件及螺栓无缺损、无变型;镀锌件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35–序号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标准验收评价/记录( √或○)3.2 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 1/750;塔脚板应与基础面解处良好,有空隙应垫铁片并浇筑水泥砂浆3.3 塔身螺栓紧固,无松动或打滑,且应满足拧紧力矩要求:M12-40 N·mm,M16-80 N·mm ,M20-100 N·mm ,M24-250 N·mm,4.8 级以上螺栓如设计无规定,按 4.8 级标准执行,抽查率:直线塔≥30%,耐张塔及重要跨越塔 100%,抽查塔脚板与主材、主材与主材、主材与横担、主材与侧面大斜材联接处螺栓各≧5 个;螺母拧紧后,无论单双螺母,螺杆应露出 2 个及以上螺距。
3.4 螺栓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间的接触处不应有间隙;螺杆必须加垫片者,每端不超过两个垫圈3.5 螺栓穿向符合规定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斜向者由斜下向斜上穿3.6 新建线路 10 米以下塔身采用防盗螺帽和防盗脚钉(人口密集区及易遭盗窃区横担以下) ,其余螺帽使用螺栓防松罩3.7 铁塔身部主材的联接均应采用包角钢连接,不得采用钢板相连方式;在同一横断面上主材采用焊接连接的不得超过2处 3.8 目测检查铁塔倾斜、挠度、横担歪斜符合要求,如有怀疑,要求仪器测量校核① 倾斜或挠度:转角塔、终端塔架线挠曲后,塔顶端仍不应超过铅垂线而偏向受力侧;直线杆塔结构倾斜不得超过3‰,高塔不得超过 1.5‰② 横担歪斜:不超过 1%3.9 目测检查钢管杆倾斜、挠度、横担歪斜应符合要求,如有怀疑,要求仪器测量校核① 倾斜或挠度:直线杆顶挠度不大于杆身高度 5‰,直线转角杆不大于 7‰;转角和终端杆 110~220kV 不大于 20‰② 横担歪斜度:横担对主材中心线垂直度小于 L/150(L 为中心线至横担尾部长度) ;横担在同一平面内偏差小于 5L/1000 且小于 10mm;同一侧横担间的垂直距离小于 10mm。
4.1 绝缘子串型号、尺寸规格及组装方式(片数、串数)符合设计要求;验算爬电比距是否符合对应污区绝缘配置要求4.2 瓷或玻璃绝缘子无破裂、脏污;浇装水泥无裂纹、气泡,钢脚无松动、偏斜;合成绝缘子芯棒、端部连接无变形或无裂纹,伞裙、护套等部位硅橡胶颜色无异常、无裂纹、无破损4.3 弹簧销、开口销齐全、完整,材料为铜质或不锈钢;金具连接正确、无缺件少件、镀锌良好无锈蚀,且连接结构灵活4绝缘子串及金具4.4 绝缘子串及各种金具穿向统一、符合要求① 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按线路前进方向穿入(使用 W 销时,绝缘子大口朝后;使用 R 销时,绝缘子大口朝前) ;螺栓及穿钉顺线路方向穿入,特殊情况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② 耐张串上的弹簧销、螺栓及穿钉由上向下穿(使用 W 销时,绝缘子大口朝上,使用 R 销时,绝缘子大口朝下) ,螺栓及穿钉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36–序号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标准验收评价/记录( √或○)4.5 悬垂串应垂直地面,个别情况顺线路方向与铅垂位置的位移不应超过 5º,且最大偏移值不应超过 200mm4.6 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通航河道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等,绝缘子串应为双串独立双挂点;相邻两杆塔高差大于 100 米或档距大于 700 米的耐张、直线杆塔使用合成绝缘子时必须为双串连接;三回及以上垂直排列方式的绝缘子均采用双挂点双悬垂串型式。
4.7 220~500kV 线路转角 45°外角侧跳线应采用双绝缘子串固定,220kV 单回路转角塔(干字塔)中相跳线应采用双绝缘子串(加支撑管) 或采用硬支撑棒式合成绝缘子方式4.8 测量瓷绝缘子的单片绝缘电阻不低于 500 兆欧,抽查率:线路总长度 50km 以内时按 10%杆塔数抽测,线路总长度 50km 及以上时按 5%杆塔数低、零值情况:5.1 导地线无损伤断股、无金钩、无打扭变形、无悬挂异物;500kV 线路须全线走线检查5.2 导地线弛度符合要求① 弧垂允许偏差220kV 及以上为±2.5%, 110kV 为+5%、-2.5%;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越档偏差不大于 ±1%,且正偏差不超过 1 米② 在满足弧垂允许偏差时,相间弧垂最大允许偏差 220kV 及以上不超过 300mm,110kV 不超过 200mm; ③ 在满足弧垂允许偏差时,不安装间隔棒垂直双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间的弧垂允许偏差为+100mm,0mm(630mm 及以上导线应在 550-650mm 范围内或设计范围内、500mm 及以下导线应在 400-500mm 范围内) ;安装间隔棒的其他形式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的弧垂允许偏差 220kV 为80mm,500kV 为 50mm。
④ 导、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达到 0.012L+1 米以上( L 为档距) ⑤ 导地线弧垂仪器抽测率≥(耐张段总数的)20%,重点抽测大档距(档距 700m 及以上) 、重要交叉跨越档等;除仪器抽测档外,其它必须目测合格,如有怀疑或无法把握到位,要求仪器测量校核5.3 耐张线夹、悬垂线夹安装正确、牢靠,部件齐全;液压管(耐张管、接续管、补修管等)无飞边、毛刺且应平直,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管体无穿孔、裂缝,管口外线材无明显烧伤、断股;引流板、并沟线夹螺栓应紧固,并使用弹簧垫片且应压平;引流板面间接触紧密、无间隙5导地线(含光缆)5.4 引流线应呈近似悬链线状自然下垂,实测每相对杆塔及拉线等地电位的最小电气间隙 S,必须符合规定引流线未使用瓷瓶或支柱式合成绝缘子固定的,500kV 线路应满足 S≥3300 mm(具体按设计跳线弧垂表查验) ,220kV 线路应满足 S=2050±100mm,110kV 线路应满足S=1200±100mm;引流线如已使用瓷瓶或支柱式合成绝缘子固定,其引线自由部分应自然收紧,并不得出现小弧垂 最小间隙距离 S:–37–序号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标准验收评价/记录( √或○)5.5 变电站、发电厂等进出线档导线遇垂直排列转水平排列情况时,应认真检查导线相间距离,特别是靠近变电站、发电厂等门型架侧。
如有怀疑,应提交设计单位论证5.6 导地线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110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通航河道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等,应做到无接头(具体见线路明细表) 5.7 导、地线损伤修补符合规定在一个档距内,一根导线或避雷线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在补修管之间、补修管与接续管之间、接续管(或补修管)与耐张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5 米,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 5 米接续管位置及数量:5.8 除并沟线夹及使用预绞丝护线条外,各种铝质绞线与金具连接均应在铝股外缠绕铝包带,其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浇制方向一致,铝包带应露出线夹但不超过 10mm,其端头应回缠绕于线夹内压住安装预绞丝中心线应与线夹中心重合5.9 防振锤或阻尼线安装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地面垂直,其安装距离偏差不大于±30mm5.10 分裂导线间隔棒的安装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其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端次档距的±1.5%,其余不应大于次档距的 ±3%;各相间隔棒安装的位置应相互一致5.11 光缆引下线夹具的安装应保证光缆顺直、圆滑,不得有硬弯、折角6.1 在导线最大弧垂下与树木的垂直距离 500kV 应不小于最大自然生长高度+7.0 米、220kV 应不小于最大自然生长高度+4.5 米、110kV 应不小于最大自然生长高度+4 米;在导线最大风偏下与树木的最小净空距离 500kV 应不小于 8.5 米、 220kV 应不小于 7 米、110kV 应不小于6 米,对于速生林在以上标准+6 米。
6.2 在导线最大弧垂下,与建筑物垂直距离 500kV 应不小于 9 米、220kV 应不小于 6 米、110kV 应不小于 5 米;在导线最大风偏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500kV 应不小于 8.5 米、220kV 应不小于 5 米、110kV 应不小于 4 米6.3 根据档距、地理环境(风口地段)等情况,估算导线最大风偏下对周边树木、构建筑物等的安全距离应满足要求现场目测如有怀疑安全距离不足,应进行实测验算(应另附实测点数据) 6.4 线路附近的采石场与线路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 500 米6.5 通道内无新种植毛竹、桉树等高杆植物6.6 线路通道不得跨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屋顶6.7 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如加油站、油库、炸药库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 1.5 倍,且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有上述危险场所6走廊保护区及风偏距离6.8 线路经过林区、附近有采石场等,均应详细记录,以便核实防护区青赔、采石场关闭等协议是否完备–38–序号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及标准验收评价/记录( √或○)7.1 对不允许接续档的交叉跨越净距应 100%实测,对交叉跨越物,其他一般交叉跨越目测明显符合规程要求的,可不用实测,但和对目测无把握或接近安全距离标准的,须进行实测,并填写 7.2 至 7.6。
交叉跨越物及目测情况:对地距离目测值:7.2 导线对地距离满足规程要求500kV、220kV、110kV 应不小于 14米、7.5 米、7.0 米 实测: 米7.3 导线对铁路轨顶的垂直距离满足要求500kV、220kV、110kV 应不小于 16 米、12.5 米、11.5 米 实测: 米7.4 导线对其他电力线路的距离满足要求500kV、220kV、110kV 应不小于 8.5 米、4.0 米、3.0 米 实测: 米7.5 导线对通信线的距离满足要求500kV、220kV、110kV 应不小于8.5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