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爵士时代”弗洛姆异化理论视觉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异化解读 夏古华1,王 馨2(1.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2.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Summary:“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鲜活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其主人公盖茨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深刻的异化过程本文从盖茨比变质了的美国梦,盖茨比和黛西物化的恋爱婚姻观,人与人之间功利的人际关系三方面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异化现象,探索了异化的根源,揭示了美国梦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社会问题: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其所创造的物之间的异化,以及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造成了盖茨比的悲剧命运Keys:盖茨比;异化;美国梦;悲剧I106:A:1673-2596(2013)03-0115-02一、“异化”的概念关于“异化”一词,它源于拉丁文Alienatiio,有疏远、脱离和转让等的意思,英文是Alienation,法文是Aliénation黑格尔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外化,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分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异化问题,指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①弗洛姆对异化的定义是:“所谓异化就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作一个陌生人②异化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而心理体验无处不在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异化的历史,只是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异化才变得无处不在具体来讲,异化主要指:生活方面的异化,社会关系的异化,生产过程的异化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异化的主要表现1.主人公盖茨比变质了的“美国梦”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1931年出版的《美国史诗》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国梦”一词,意思是,在美国这片梦想之地,不论阶级或出身,只要有能力或成就,每个人都有机会生活得更美好、更富有和更充实③在美国殖民主义时期,美国梦的代表人物为本杰明·弗兰克林的“自助者,天助也”概括了美国梦的本质意义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所有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④综上所述,传统的“美国梦”包含主要包括几点:在美国,人人都拥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原名詹姆斯·盖茨,出生于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普通家庭。
幼年时的他不得不靠捞蛤蜊和捉蛙鱼为生,上学后又因贫穷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鄙视,最终辍学卑微的出身让他从小就尝够了生活的艰辛但年轻的盖茨比怀着最为传统的美国梦,以富兰克林为榜样,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小说第九章中,盖茨比的父亲对尼克讲了许多盖茨比早年的故事,展示了一张小时候盖茨比写的一个自我提高时间计划表:每天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学习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坚强的毅力这些为盖茨比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盖茨比参加一战后,黛西嫁给了家境富足的汤姆他认为,是金钱的缺乏导致他无法得到黛西,他需要努力赢得财富,找回失去的爱情所以盖茨比在被自己心中女神似的恋人黛西无情地抛弃的情况下,又受异化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心中所追求的传统美国梦变异了,开始不择手段的赚钱首先,盖茨比通过非法贩卖私酒,一夜暴富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而颁发了禁酒令,但禁酒令非但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更使得不法者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盖茨比正利用了这个机会,交易私酒,获取了巨额暴利成功后的盖茨比,以药店老板的头衔来掩盖自己非法的发家史其次,盖茨比在黛西居住地附近买了一所豪宅,在那里他每周周末都举行盛大的晚宴,通过这种挥霍的方式,显示自己的财富,以期引起黛西的注意,找回失去的爱情。
为了赢回初恋情人黛西的爱,通过运用物质财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精神梦想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异化:幼年时激励人心的传统美国梦异化为为了赢回黛西不择手段追求金钱和地位的物质美国梦2.盖茨比和黛西物化的恋爱婚姻观关于盖茨比和黛西的第一次爱恋和分手,乔丹·贝克在小说第四章进行了叙述黛西原本是一个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洁少女在第一次大战期间,黛西是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一个漂亮姑娘,当时镇上的军官都喜欢她,盖茨比是其中之一盖茨比使黛西相信他是最适合她的,并赢得了黛西的爱但黛西却在盖茨比参加一战后嫁给了家庭优裕的汤姆爱情的失败深深打击了对爱情充满憧憬的盖茨比,他要努力赢得财富,重新找回黛西的爱由此盖茨比的爱情梦发生了彻底地变异:由原本对纯洁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变异为通过金钱来购买爱情关于黛西,小说具体叙述了黛西最终选择汤姆的过程盖茨比在战争之后被送进了牛津大学未能及时回到黛西的身边面对浮躁的世界,黛西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害怕未来的生活里的某种变化对她不利,希望生活现在就可以确定下来,这种希望随着四月汤姆的到来而变得实现起来此刻黛西要在盖茨比与汤姆之间做出选择:盖茨比能给她纯真的爱情,但他归来无期,还要承担未来不确定生活带来的风险;汤姆身材魁梧、富有、出身名门望族,能给黛两安全感,黛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选择汤姆。
在小说第五章,尼克叙述了盖茨比与黛西的重聚和和好如初起初,盖茨比与黛西的重聚十分尴尬,盖茨比碰翻了尼克的钟,并遗憾的告诉他说,这次会面是个错误但尼克的离开,让他们单独相处了半个小时,返回后发现,黛西在高兴的流泪,盖茨比脸色红润外面雨停了,盖茨比邀请黛西和尼克去他的家,让他们看看他的财产黛西为他的豪华的生活方式所折服,当他向他展示他所收藏的大量英国衬衫时,她哭了盖茨比告诉黛西,他夜夜守在外面,凝望着她的码头的那盏绿灯,幻想他们未来的幸福在第七章,尼克叙述了在那个夏季最热的一天,他和盖茨比在黛西家吃饭的情景期间,盖茨比满怀激情地凝望着黛西,于是汤姆确信了他们之间的恋情,那天下午,他们相约进城,盖茨比和汤姆在广场饭店交锋:汤姆谴责盖茨比撒谎说上过牛津大学,做非法贩酒生意那天下午之前还爱着盖茨比的黛西,一边看着他俩争吵,一边感到盖茨比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汤姆意识到他已击败了盖茨比,于是他打发盖茨比和黛西一起返回长岛,借此来以证明盖茨比无力伤害他,至此,盖茨比的爱情梦已寿终正寝3.功利化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作为人们相互间思想、情感、态度、信息等的交流活动,是人的基本生活活动之一然而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种美好的人际关系被物欲掩盖了,成了以金钱和利益为目的的交往。
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人际关系物化的本质:家人、亲戚间,朋友、夫妻间、情人间失去了信任、纯真的友谊或爱,剩下的是以金钱为主要目的的相互利用关系盖茨比的父亲是位普通的农夫,盖茨比为了摆脱卑微的出身,捏造了自己的出身背景在小说第四章,他向尼克介绍时自称是中西部一对富有的、患病双亲的儿子,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打过大猎物,在欧洲数个首都收集过珠宝他为了赢得梦中的爱情,年幼时就将名字由盖茨改为盖茨比,在他的理想世界里,他是上帝的儿子因此,“他的思想里从来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是自己父亲”,在他被枪杀后,父亲是通过报纸才得知的,可见,盖茨比对父亲是多么冷漠无情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男主人公盖茨比在孤独中追寻真爱,但和父母、周围的人群之间,相互隔绝、不了解在小说中,盖茨比和每周都来参加他所举办的豪华宴会的男男女女也并不熟识,大家只是为了能在这里得到免费的休闲而来,在外人看来他只是一名慷慨的“饭店老板”当这位老板生命结束,再不能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享受时,这些所谓的朋友便再也不出现了尼克对盖茨比的凄凉的葬礼情景的描述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出席在小说中,无论是黛西与汤姆,还是黛西与盖茨比,他们之间都是有目的的、相互利用的关系。
黛西为了能得到物质上的安全感与汤姆结婚,婚后忍受着汤姆的偷情,而她最后利用了盖茨比对她的爱,逃脱了她车祸杀人的责任,导致了盖茨比被威尔逊枪杀的悲剧汤姆和茉特尔的情人关系也是物化的关系茉特尔为了改善穷困的生活处境攀上了汤姆,可汤姆仅仅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汤姆在纽约城为她留了一套公寓.他们在那里约会小说中,当茉特尔的丈夫威尔逊发现妻子背叛自己之后,他将茉特尔锁在房里,要求汤姆把旧车卖给他,然后和妻子一起离开和丈夫发生争斗后,茉特尔跑到街上意外地被开着盖茨比的车的黛西撞死茉特尔死后,威尔逊不顾一切地要报仇受汤姆指使他杀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在小说中,人们相互之间美好的思想、情感、帮助、同情、态度、信息等的人际关系被物欲掩盖,异化为财富和欲望的人际关系三、异化的根源被称为“爵士时代”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消费主义盛行,对金钱和梦想的追求,成为这一时代美国人所坚信不移的人生信念具体表现为人们极度的玩世不恭,贪婪和盲目地追求享乐,恣意狂欢、颓废的宴会、疯狂的爵士乐就是最好例证对金钱和享乐的毫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传统美国梦的异化正如弗洛姆所说,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异化才变得无处不在人发明制造各种工具和物品是为其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但人与物的关系却发生了异化,人成了物的工具,物统治了人。
在小说中,一系列人物在金钱的诱惑下,逐渐地扭曲了人性、变异了梦想,最终导致了各自的悲剧注 释:①龙睿赟.论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J].科学发展观研究,2010,(6):35.②胡志,何秋瑛.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③韩利伟.爵士乐时代的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J].作家杂志,2011,(1):48.④游航.阿瑟·米勒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的体现[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0.(3):27.Reference:〔1〕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2〕F. S.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M].青岛出版社,2003.〔3〕Seed, David. The Great Gatsby—The Review of Stud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4〕Mieke Bal.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5.〔5〕Callahan, J. F. “F. S. Fitzgerald’s Evolving American Dream.” [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Hofstra University, 1996.( 张海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