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妮塔·德赛《斋戒,盛宴》中的女性观研究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95.08KB
约58页
文档ID:40891821
安妮塔·德赛《斋戒,盛宴》中的女性观研究_第1页
1/58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安妮塔·德赛《斋戒,盛宴》中的女性观研究姓名:孙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王春景20100406III摘 要 作为印度三次获得英语文坛最高奖项提名的作家,安妮塔·德赛是印度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风景线,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创作题材上来说,女性题材小说在德赛全部作品中占有主要地位,也代表了她创作的最高水平这部分作品代表了作者的生存体验,反映了德赛的内心世界,是理解德赛女性题材小说的敲门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安妮塔·德赛的研究现状,确立论文的出发点 第一章分析《斋戒,盛宴》中的三类女性形象,觉醒的乌玛、湮没的阿娜米卡和畸变的阿茹娜通过对她们形象的分析,剖析出女性复杂的心理以及造成印度女性生存现状的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原因 第二章分析德赛的女性观从德赛对印度传统社会制度的批判、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对女性主体性的弘扬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揭示了印度女性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在肯定女性价值的基础上,极力倡导女性的自我觉醒,使人看到了印度女性的出路,对于思考当代性别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章以世界的眼光分析造成德赛女性观的原因。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印度独一无二的社会现实共同造就了德赛独特的女性观 第五部分为结语 本文从德赛小说《斋戒,盛宴》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女性主义、后殖民、新历史主义等理论,对德赛的女性观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她小说中难以言说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安妮塔·德赛 斋戒,盛宴 女性形象 女性观 IVAbstract As a writer who won “the booker” nomination for three times, Anita Desai is the most splendid view of Indian literature of the day who makes profound on modern Indian literature . As o open sesame to comprehend Desai’s novels , women’s theme in her work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er creation , they are the highest level of Desai’s creation , and her experience of existence .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ree kinds in fasting,feasting including Uma’s awakening,Anamika’s destruction and Aruna’s distortion. By discussing the female characters ,we can analyze women’s complex psychological and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by the survival status of Indian women and women's own reasons for social reasons.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Desai’s views of women which contain criticism of India's traditional social system, the critique of the women's affirmation of values and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The author reveals the Indian woman suffering from unfair treatment and definites the female values, advocates women's self-awareness strongly, making people see the way the Indian women, for gender issues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a reference. The third chapter interprets that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Desai’s views of women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we can see Western feminist thought and India's unique social reality together constitute Desai's unique views of women. The last part is a conclusion. This paper focus on female images in fasting , feasting and use Feminism , Postcolonialism to analysis Desai’s views of women and her inner world . Key words : Anita Desai Fsting,Feasting women characters views of women .I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安妮塔·德赛中女性观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绪 论 在印度当代文坛上,英语文学已经日益成为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印度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 30 年代之前,因其特殊的身份曾被认为是边缘写作,在西方庞大的英语文学阵营中处于边缘,在本国传统文学中同样处于边缘但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始,印度的英语文学逐渐引起英语世界的瞩目30 年代出现了安纳德、纳拉杨、拉迦·拉奥三大印英小说家,60 年代后,在英语文学的最高奖项“布克奖” (The Booker)的评选过程中,不断有印度英语作品入围,这打破了原有的西方英语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印度英语文学的重要价值逐步受到关注印度英语作家写出了脱离殖民统治之后印度知识分子的切身体会,描绘了当代印度的社会现实,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整合、交融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化心态⋯⋯总之,印度英语文学的重要地位日益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其丰富蕴含值得我们去挖掘 在印度英语文学中,女性作家的创作尤为值得关注印度女性特殊的文化地位以及女性创作的丰富内涵值得探究 印度女性在传统社会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英国文明进入印度之后,女性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她们依旧是被忽视的群体印度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三大女性作家——安妮塔·德赛(Anita Desai) 、莎西·黛西帕黛(Shashi Deshpande)、芭拉蒂·穆克尔吉(Bharati Mukherjee) ,她们在当代印度文坛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西方文化同时也深受印度传统文化的浸润,西方文化使她们以新视角、新立场来审视、观照印度女性问题,同时,印度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也给她们带来文化的疏离、漂泊者的孤单、内心的焦虑她们的作品中有对故国、文化之“根”的怀念,有处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个体经验,同时,也有男性作家笔下很少涉及的对于性别问题的思考。

对她们的解读,能让我们发现许多在泰戈尔、普列姆昌德、 安纳德等这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不能发现的价值 随着鲁兹· 贾布瓦拉 ( 《炎热与尘土》 ,1975) 、阿·罗易( 《卑微的神灵》 ,1997) 、基兰·德赛( 《失落》 ,2007)相继获得布克奖,印度女性作家的创作开始倍受关注在印度女性作家群体中,安妮塔·德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2安妮塔· 德赛, (Anita Desai,1937——)是印度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她的英语小说在印度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其作品在当代英语文学中很有影响,曾经三次入围“布克奖” ,分别是 1980 年的《白日悠光》 (Clear Light of Day, Harper,1980) ,1985 年的 《在拘留中》(In Custody, Heinemann, London, 1984, harper, 1985)以及《斋戒,盛宴》 (Fasting, Feasting,New Delhi:vintage,1999 ) 作为一个亲身体验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女性作家, 德赛在作品中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意义世界德赛的创作始于 1963 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是《哭泣吧,孔雀》(Cry,The Peacock, P.Owen ,London,1963),这部小说着重于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讨,对于女性境遇及心理的探究是她此后一段时期内创作的重点。

她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印度女性内心世界的探寻,另一类是通过男性的经历表现异乡知识分子无根漂泊的复杂心态 第一类女性题材的作品是德赛创作的主流,并使她享誉英语文坛德赛创作伊始,就十分关注女性问题,德赛早期的作品有《哭泣吧,孔雀》 (Cry,The Peacock, P.Owen ,London,1963) 、《城中的声音》(Voices in the City, P.Owen , 1965 )、《再见,黑鸟》(Bye-Bye, Blackbird, Hind Pocket Books, 1971) 、 《今年夏天我们去哪?》 (Where Shall We Go This Summer?, Vikas Publishing House,London,1975 )、《山火》(Fire on the Mountain, Harper,New York City,1977) 、《白日悠光》(Clear Light of Day,Harper,1980、Village by the Sea, 1982)这些作品大多是对印度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她了解当代印度社会、洞悉当代印度妇女的生存状态,作为女性,她便将目光放在了对印度女性心理的刻画上。

到了 80 年代以后,随着德赛生活经历的丰富、对西方文化认识的逐步深入,她越来越感受到身处西方世界时的漂泊感随之她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对印度女性的心理探究转向了对求学西方的印度知识分子的观照, 所以她逐渐走进留学国外的印度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着力表现了宗教、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以及心理的漂泊与苦闷,对女性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审视 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 《在拘留中》 ( In Custody, 1984)、《鲍姆加特纳的孟买》(Baumgartner's Bombay, 1988) 、《伊萨卡之旅》(Journey to Ithaca, 1996) 、《斋戒,盛宴》(Fasting, Feasting, 1999 )、 《钻石尘埃》 (Diamond Dust, 200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