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变电站人员配置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0KB
约6页
文档ID:454276377
企业变电站人员配置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1/6

企业变电站人员配置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变(配)电站数量急剧增加、运行值班 人员配置和变电站管理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 集控运行一专职操作一分离辅助”的新运行管理和人员配置模式, 并就运作过 程中出现的后续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某大型矿业公司近几年 的运行实践证明,该模式是可行有效的,在提升企业变电站 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参考 价值关键词:变电站管理人员配置探索实践目前,在国内拥有矿山、冶炼、化工和金属深加工的大 型矿业集团为数不少, 这类企业的供电系统 (电压6Kv及以 上)中,一般都有数十个高压变(配)电、整流站(所) ,分布于井下、地表、生产厂房等方圆几公里的生产厂区,为 各生产流程提供电力供应变电站运行人员的配置和管理模 式各不相同大部分企业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基本采用以下 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央变电所和与大电网联系的变电站均有 人值班,设专门的部门管理,为生产流程直接服务或与用电 设备设施直接连接的配电设施由生产单位运行管理;另一种方式按供电电压等级划分, 6( 10)Kv及以上的变(配)电 设施设专门的部门管理,6 (10) Kv以下的供配电设施由生 产单位管理。

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种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一、管理现状分析与探索1、 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企业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行政上基本采用车间和班组两 级管理,业务上是生产调度、车间和岗位三级管理大多采 用变电站有人 24小时倒班,一站一岗,一岗一个班组,全 年连续运行的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改进和内 部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凸现:① 随着企业新项目不断投运,变电所数量急剧增加,需 要大量的运行值班人员现有运行值班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观念与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② 变电站无人值班已成趋势,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变 电站综合自动化、网络通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新技术 和设备的优势和效益难以充分发挥③ 由于新建变电站已逐步实现集中监控,下辖数个无人 值守站,监控人员操作、巡视和管理的范围扩大,日常工作 量增加,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已不相适 应2、 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近年来,企业变电站在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增加了大量 的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给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 课题,现有的运行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也不符合企业 依靠技术进步降成本和不断减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战略要求。

需要对现有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甚 至创新,以解决存在的问题,适应技术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 要① 优化运行值班人员结构,适当分离运行辅助工作分 析企业的变电站,不论是 110KV中央变电所、6KV配电所, 还是整流所,数量多,规模一般都不大,但与生产设备直接 相连,操作频繁,就近控制设备多值班人员主要承担各变(配)电、整流所的设备设施运行、巡检、简单维护,停送 电倒闸操作,运行故障和事故处理,设备设施看护及室内外 卫生清扫等优化运行人员结构,选用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 人员,抓住倒闸操作和运行巡检两大重点工作,搞好所辖范 围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整合岗位上一些不适合做运行工作的 人员,集中承担相邻多个站内没有安全风险和看护、卫生清 扫等一般维护保障类工作,减少一定数量的倒班运行人员② 实施集控运行模式结合新项目建设和老系统改造, 将负荷中心变电所建设成集中监控站,以减少人员配置现 阶段,可选择的集控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运行和操作合二为一,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操作者熟悉设备,分析能力较强,发生误 操作事故的可能性减小设备故障判别迅速准确,缩短事故 停电时间对每个运行值班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且工作很 繁杂,与单一的变电站管理没有大的区别,但管辖几个无人 值班站,相比较运行人员较少。

仅适合于少量变电站和整流 所的集中监控二是建立区域集中监控站,设置专职操作人员根据系 统接线方式和中央变电所所供负荷的范围等,在中央变电所 设立集中监控站,监控下属无人值班变电所倒班监控人员 承担变电所的常规工作,设置相对独立的巡视组,按常日班 工作,负责设备巡视和定期切换等工作根据变电所的地理 位置和数量,相应设置操作站(班)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一段时间(一般2-5年),系统内变电站数量增加而实现运行 人基本不增加或减少运行人员的增加缺点是操作队操作任 务较重,若遇多站都有操作时,人员数量可能不足或安排不 过来,延长操作完成时间三是区域集中监控运行管理将集中监控站设立在厂级 电力调度室,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由调度人员司职监控 或由监控人员司职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调度变电运行人员负 责操作、巡视等其他工作这种模式将监控和调度合为一体, 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的延伸, 适合于110 kV电压等级变电站特别密集的区域通过以上分析,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的变电站集中监控模 式是解决3〜10年内变电运行管理面临问题比较好的方法③ 依托中央变电所和集中监控站,将部分设备性能优、 故障率低、操作次少、运行可靠性相对较高的配电所设置为 无人值班变电站,对现一岗一班的运行班组进行整合,按地 域、电源系统或生产流程,实施分区域大班组作业,减少为 各班预分配的各类休假替班人员。

3、 管理流程问题企业变电所与主要生产设备的起停紧密相关运行管理 方式和值班人员倒班方式的变化引起工作联系方式的变化, 要以不对生产流程和设备的运行产生大的影响为前提,及时 与生产单位沟通协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企业内部生 产管理部门认可供电管理部门内部人员职责需重新划分, 规章制度需做适应性修订,以保证生产调度指令的畅通执 行,不影响企业的生产4、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防火防盗问题现企业内相当数量的无人职守变电站是在对站内设备 经过简单改造、主要信息上传形成的传统的防火防盗设施 和设备不满足新运行模式的需要为避免火灾或失窃问题的 出现,从全厂角度讲可利用厂内保安队伍对其进行重点巡 查,长远讲可增加投入, 采取技术手段,增设防盗报警系统、 图像监视系统、烟感火灾报警系统等来解决集控运行一专职操作一分离辅助”的变电站新运行管理 和人员配置模式,在增加变电站的同时不需要增加变电运行值班人员数量,在一段时间(2-5年)内变电站达到一定规模时,减人增效的特点较为明显这是缓解和解决目前企业 供电系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模式对有 条件实行 减员增效”的企业,在提高了变电站运行人员值班 效率的同时,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值得借鉴。

我们相信,如果能与各自企业的实际结合,解决好暴露出的 问题,该模式会更优化,效益会更显著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联盟[1] 郝晓平.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湖北电力.2009年第6期[2] 王振伟,金红核等.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探讨华东电力.2008年第10期[3] 许雪斌.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势 .上海电力.2005年第3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