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1材料科学基础晶核的形成材料科学基础晶核的形成(xíngchéng)和和成长成长第一页,共70页 材料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chēnɡ wéi)凝固金属及合金一般都要经过熔炼与铸造,也就是说要经过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金属及合金的结晶组织对其性能以及随后的加工有很大的影响,而结晶组织的形成与结晶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有关金属和合金的结晶理论和结晶过程,不仅对控制概述(ɡài shù)第1页/共69页第二页,共70页铸态组织,提高金属制品的性能(xìngnéng)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有助于理解金属及合金的固态相变过程 合金在极快冷速下可呈非晶态;玻璃的凝固为非晶态;热固性塑料、橡胶冷凝后为非晶态;热塑性塑料有些为非晶态,有些为部分晶态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是目前制备材料的两种主要类型第2页/共69页第三页,共70页●纯金属(jīnshǔ)的凝固●固溶体的凝固(nínggù)过冷现象(xiànxiàng)凝固过程平衡凝固非平衡凝固:成分过冷形核长大均匀非均匀L-S界面微观结构生产形态胞状树枝状粗糙光滑原因临界条件第3页/共69页第四页,共70页。
表面(biǎomiàn)细等轴晶柱状晶中心粗等轴晶●铸锭组织(zǔzhī)●共晶合金(héjīn)的凝固形成形态第4页/共69页第五页,共70页晶体(jīngtǐ)材料熔液凝固的基本规律一、液态(yètài)金属的结构●固体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液体则是由许多原子集团所组成在原子集团内保持固体的排列特征,而在原子集团之间的结合(jiéhé)受到很大的破坏●长程无序,近程范围存在着接近于晶态的原子排列情况(近程有序排列)第5页/共69页第六页,共70页●浓度起伏:各原子集团之间成分的不同的现象●能量起伏:液态(yètài)金属中各原子之间能量的不同和各个原子集团间尺寸的不同的现象或指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具有的能量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大小不一的现象●结构起伏:液态金属(jīnshǔ)中各种结构不稳定现象●所有原子(yuánzǐ)集团都处于瞬息万变状态,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第6页/共69页第七页,共70页二、金属过冷现象的结晶(图) 热分析实验表明,纯金属实际开始结晶温度T总是低于平衡结晶温度Tm(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实际结晶温度T与平衡结晶温度Tm的差ΔT称为过冷度。
过冷度的大小(dàxiǎo)可由在一定条件下所测定的,冷却曲线来确定当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Tm以下的某一温度时,,,第7页/共69页第八页,共70页液态金属开始结晶,由于结晶潜热的释放,冷却曲线出现温度回升当所释放的结晶潜热正好补偿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时,结晶过程将在一恒定温度下进行,直到结晶结束,在冷却曲线上表现为一个水平段(图6–1α)这个水平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金属的实际(shíjì)结晶温度T,T与Tm的差值即是金属在该冷却条件下的过冷度第8页/共69页第九页,共70页 过冷度的大小与金属的性质、纯度以及冷却速度有关,不同金属的过冷倾向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就越大 在及其缓慢冷却条件下,水平(shuǐpíng)段的温度与理论结温度相差甚小,故可把缓慢冷却曲线水平(shuǐpíng)段所对应的温度看作是平衡结晶温度Tm(图6–1b)TmTΔT温度(wēndù)(α)图6–1 纯金属(jīnshǔ)结晶的冷却曲线Tm时间时间(b)第9页/共69页第十页,共70页驱动力液态(yètài)和固态的吉布斯自由能-温度曲线第10页/共69页第十一页,共70页。
表示(biǎoshì)实际晶体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必须过冷即第11页/共69页第十二页,共70页返回(fǎnhuí)第12页/共69页第十三页,共70页第13页/共69页第十四页,共70页 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熔点Tm以下的某一温度开始结晶时,在液体中首先形成一些稳定的微小晶体,称为晶核随后这些晶核逐渐长大,与此同时,在液态金属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稳定的晶核并长大整个结晶过程就是晶核的不断形成和不断长大、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最后各晶体彼此接触(jiēchù)液体完全消失,形成了第14页/共69页第十五页,共70页固态金属的晶粒组织每一个晶核长大(chánɡ dà)成为一个外形规则的晶粒,晶粒之间的界面程为晶界如图) 因此,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形核和长大(chánɡ dà)两个基本过程所形成,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液态金属结晶时所形成的晶核越多,结晶后的晶粒就越细小,反之晶粒则粗大第15页/共69页第十六页,共70页第16页/共69页第十七页,共70页第一节 晶核的形成(xíngchéng)假设形成(xíngchéng)一球形的晶核,即合金由液态晶核为球形的固相晶核,其能量变化为:(临界(lín jiè)晶核半径):在均一的液相中靠自身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形形成新相核心的过程。
返回第17页/共69页第十八页,共70页又形核的形核功表示容易(róngyì)形核,临界晶核半径小第18页/共69页第十九页,共70页晶核半径(bànjìng)与△G之间的关系L-S的体积自由能差可补偿临界晶核所需表面能的2/3,而另外1/3则依靠(yīkào)液体中存在的能量起伏来补偿第19页/共69页第二十页,共70页返回(fǎnhuí)6- 2第20页/共69页第二十一页,共70页依附于液相中某种固体表面(外来(wàilái)杂质表面或容器壁)上形成的过程6-56-5第21页/共69页第二十二页,共70页表面张力(biǎomiànzhānglì)平衡:第22页/共69页第二十三页,共70页第23页/共69页第二十四页,共70页(2) , ,因此(yīncǐ),,说明固体(gùtǐ)基底可视为现成(xiànchéng)晶核表明固体不起非均匀形由此可得到下列结论:第24页/共69页第二十五页,共70页的基底作用 (3)若基底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曲面,表明当θ角和临界角半径(bànjìng)相同时,晶核的体积为在基底凹面 最小,平面居中,凸面较大。
可见凹面对形核的促进作用效能最高第25页/共69页第二十六页,共70页三.形核率:单位时间(shíjiān)单位体积中所形成的晶核数6-3第26页/共69页第二十七页,共70页第27页/共69页第二十八页,共70页形核率N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所形成的晶核数目 对于均匀形核,形核率受两个方面的因素(yīn sù)所控制,即获得能量起伏的几率因子N1和原子扩散因子N2 在过冷度较小时,形核率主要受N1所控制随过冷度增加, N1增大,形核率迅速增加;但当过冷度很大时,形核率主要受所N2控制;随过冷度进一部增大, N2下降,形核率也迅速降低 第28页/共69页第二十九页,共70页 对于非均匀形核,由于其形核功要比均匀形核小得多,因此,可以(kěyǐ)在较小的过冷度下获得很高的形核率由于非均匀形核主要是依附再杂质或模壁等表面形成,因而非均匀形核的最大值取决于液态金属中可作为基底的固态粒子的种类和数量 返回(fǎnhuí)第29页/共69页第三十页,共70页第二节 晶体(jīngtǐ)的生长粗糙界面——L-S原子并不完全分离,排列(páiliè)高高低低,粗糙不平。
光滑界面——L-S原子分开,排列成平整(píngzhěng)的原子平面图 第30页/共69页第三十一页,共70页一、材料的熔化熵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熔化熵是表征材料晶体生长特性(tèxìng)的基本参数,用ΔSƒ/k= 表示式中Δ Sƒ =Ss–SL, k为玻尔兹曼常数, ΔHƒ为熔化热,Te为理论凝固温度1) <2 (这种类型的界面在晶体生长时,液态原子可在界面上的任意位置转移到固相,导致晶体的连续生长其生长速度v=kΔT, k是个很大的比例常数 ΔHƒkTeΔHƒkTe第31页/共69页第三十二页,共70页2) =2~3.5液固界面只有一个原子层厚,通常称为光滑界面,界面上有许多台阶和扭折,液态原子只有附着(fùzhuó)于台阶和扭折上才能生长沿着台阶侧向生长的方向当原子铺满了这一单原子层时生长即暂时停止,等到表面再产生新台阶再继续生长;但当晶体表面存在有螺型位错便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生长台阶ΔHƒkTe第32页/共69页第三十三页,共70页(3) ≈10 生长速度很慢只能靠在液固界面上不断地二维形成才得以生长,这类材料的凝固过程(guòchéng),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形核速度而不是生长速度。
kTeΔHƒ粗糙(cūcāo)界面负温度梯度:枝晶生长(shēngzhǎng)正温度梯度:平面状生长第33页/共69页第三十四页,共70页光滑(guāng huá)界面正温度梯度:一系列小台阶(táijiē)负温度梯度:多面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zhèyàng)的形态?第34页/共69页第三十五页,共70页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呈平面状生长1)对于粗糙界面的晶体,其生长界面以垂直长大方式推进由于前方液体温度高,生长界面只能随前方液体的逐渐冷却而均匀地向前推移整个液固相界面保持稳定的平面状态,不产生明显的突起界面上的温度相同(xiānɡ tónɡ)并保持不变,由于粗糙界面的推移所需要能量较小,因此,大多数金属的动态过冷度相当小,晶体的生长界面与等温线几乎重合第35页/共69页第三十六页,共70页(2)对于(duìyú)光滑界面结构的晶体,其生长界面以小平面台阶生长方式推进小平面台阶的扩展同样不能伸入到前方温度高于等温线的液体中去,因此从宏观看液固相界面似与等温线平行,但小平面与等温线呈一定角度在负的温度梯度下,呈树枝状生长晶体生长界面一旦出现局部凸出生长,由于前方液体具有更大的过冷度而使其生长速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生长界面就不第36页/共69页第三十七页,共70页保持平面状而会形成许多伸向液体的结晶轴1)对于(duìyú)粗糙界面结构的金属晶体,以树枝状方式生长2)对于(duìyú)光滑界面结构的晶体,仍以平面生长为主,某些具有小平面的树枝状结晶特征返回(fǎnhuí)第37页/共69页第三十八页,共70页第三节 固溶体合金(héjīn)的凝固一、合金凝固的三种(sān zhǒnɡ)典型情况1、平衡凝固平衡(pínghéng)分配系数:平衡时固溶体的成分是均匀的第38页/共69页第三十九页,共70页2、不平衡凝固(1)固相内无扩散,液相内能达到完全均匀化,因为是不平衡凝固,所以平衡分配系数不是整个固相和液相在成分上的平衡分配,而是局部平衡,是指在界面上液固两相必须保持一定的溶质分配2)固相内无扩散,液相内只有(zhǐyǒu)扩散没有对流溶质原子只能部分混合第39页/共69页第四十页,共70页C0曲线(qūxiàn)1曲线(qūxiàn)3曲线(qūxiàn)3曲线3曲线1曲线2图6-16 合金凝固三种情况的溶质分部曲线比较曲线1——平衡凝固 曲线2——不平衡凝固,液体内溶质能均匀混合 曲线3——不平衡凝固,液体内只有扩散无对流k0C0第40页/共69页第四十一页,共70页。
二、固溶体的稳态凝固(nínggù)第41页/共69页第四十二页,共70页液相中溶质原子(yuánzǐ)完全混合:液相中溶质(róngzhì)原子部分混合:液相中溶质原子(yuánzǐ)依靠扩散来混合:第42页/共69页第四十三页,共70页有效(yǒuxiào)分配系数:图下页第43页/共69页第四十四页,共70页第44页/共69页第四十五页,共70页例题(lìtí)上页第45页/共69页第四十六页,共70页第46页/共69页第四十七页,共70页三、成分(chéng fèn)过冷1.成分过冷的概念(gàiniàn):在合金正常凝固时在液固相界面前沿液体中存在着溶质偏聚,导致了界面前沿液体溶点的改变合金液体的熔点随着溶质浓度的变化由相图中的液相线确定在Ko<1的情况下,液体熔点随溶质浓度的提高而下降界面前沿过冷的产生将不仅取决于界面前沿液体中实际温度的分布,还与溶质浓度的分布有关,这种与液体中溶质浓度相关的过冷称成分过冷第47页/共69页第四十八页,共70页成分过冷是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共同决定(juédìng)的成分过冷大小及分布的基本因素是凝固时界面前沿液体的溶质浓度与实际温度的分布状况。
●纯金属凝固——热温过冷●合金(héjīn)凝固 ——成分过冷第48页/共69页第四十九页,共70页第49页/共69页第五十页,共70页下页第50页/共69页第五十一页,共70页影响成分(chéng fèn)过冷的因素第51页/共69页第五十二页,共70页三、成分过冷及其对晶体长大形状的影响 当成分过冷区大时,晶体的树枝状生长能得到完善的发展;当成分过冷区较小时,生长的晶体表面前沿只能稍稍突向伸展于液体中,小的成分过冷区限制了它的生长,不能形成树枝状这叫胞状生长形成的胞状结构在横截面上呈规则的六角形,在纵截面上则为一组平行的棒状晶体,但每个晶体中间突起两侧凹陷,中间部分(bù fen)先凝固并把杂质排向两侧,这叫显微的胞状偏析 如图第52页/共69页第五十三页,共70页返回(fǎnhuí)第53页/共69页第五十四页,共70页第四节 共晶(ɡònɡ jīnɡ)合金的凝固一、共晶体(jīngtǐ)的形成合金(héjīn)的凝固过程形核交替搭桥长大相互促进的并列成长第54页/共69页第五十五页,共70页 在一定过冷度下,先析出(假如α),若α相为以A为溶剂,B为溶质的固溶体,则B组元被排出,使α周围液相β ,则β相依附形核,同理形成这样反复互相促进,交替形核,α与β也可以(kěyǐ)搭桥机制形核。
共晶(ɡònɡ jīnɡ)体的长大为两相的相互促进的并列成长,共晶(ɡònɡ jīnɡ)成长的原子扩散是靠两相不断成长来维持的,因此每一相成长都受另一相的影响,只有两相同时存在共同成长才成为共晶(ɡònɡ jīnɡ)凝固.第55页/共69页第五十六页,共70页第56页/共69页第五十七页,共70页二、共晶体(jīngtǐ)的结构◆共晶体的形态基本特征 两相交替(jiāotì)排列,但两相的形态却是多种多样的, 如层片状、棒状、球状、花朵状、树枝状、螺 旋状、针状◆按共晶(ɡònɡ jīnɡ)两相凝固生长时液-固相界面的性质来分粗糙-粗糙界面(金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金属-非金属型):不规则或复杂的组织形态,如树枝状、针片状和骨骼状层片状棒状第57页/共69页第五十八页,共70页◆第三组元对共晶组织(zǔzhī)的影响——胞状◆共晶合金中的初生(chū shēnɡ)形态初生晶为金属固溶体——树枝状初生晶为非金属固溶体——多面体第58页/共69页第五十九页,共70页三、杂质对共晶生长的影响1、杂质对第一类共晶生长的影响杂质对片层状共晶生长的影响(1)杂质可使纯共晶的平面式生长变为胞状生长。
2)杂质的影响还可使片状共晶结构变为棒状共晶2、杂质对第二类共晶生长的影响在第二类共晶中,当加入少量的杂质时共晶组织(zǔzhī)就有显著的改变1)在Al–Si共晶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钠盐,使粗大的片状第59页/共69页第六十页,共70页或针状的共晶Si变得很细且有较多的分枝;另外(lìnɡ wài),还有少量的铝初生晶出现在Fe–C共晶中(1)在灰铸铁中加入铈或镁合金时,可使片状石墨变为球状四、偏离共晶成分的合金凝固 材料的性能除取决于两相的本性以第60页/共69页第六十一页,共70页外,还取决于两相的体积比例及两相的形状如凝固生长时,G/R小于临界值,产生成分过冷,会形成胞状或树枝状组织(zǔzhī),只有G/R大于临界值才能得到棒状结构的共晶当C0成分的合金接近于CE时,易获得片状结构的共晶返回(fǎnhuí)第61页/共69页第六十二页,共70页第五节 制造(zhìzào)工艺与凝固组织第62页/共69页第六十三页,共70页表面细等轴晶:△T增大,各方向散热条件(tiáojiàn)相同,N增大枝状晶:垂直于型腔壁,散热快,长大(chánɡ dà)速度快中心粗等轴晶: △小,各方向(fāngxiàng)的散热条件相同。
三区形成原理?第63页/共69页第六十四页,共70页三区形成原理:(1)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浇入铸模后,液体受到强烈冷却获得很大的过冷,又由于模壁是非均匀形核的有利位置,因而在模壁表面上产生大量晶核,这些(zhèxiē)晶核迅速长大至相互接触便形成表面细晶区2)柱状晶区:在细晶区形成的同时,模壁开始受热升温,加上结晶潜热的释放使液体的过冷程度减小形核率迅速降低,只有细晶区中已形成的晶体向液体中长大由于沿第64页/共69页第六十五页,共70页垂直模壁方向的散热最快,而且细晶区中各晶粒的结晶位向不同,所以(suǒyǐ)只有那些与散热方向平行的晶粒能够继续优先向液体深处伸长,从而形成粗大的大致与模壁垂直的柱状晶区3)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固体层不断加厚,模壁垂直的散热速度减慢,柱状晶的生长速度也相应减慢同时,由于溶质的重新分布,第65页/共69页第六十六页,共70页液固界面前沿的液体中产生成分过冷,并随着柱状晶的生长而增大当成分过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柱状液固界面前沿的液体中形成许多新的晶核,并沿各方向(fāngxiàng)长大,这样阻碍了柱状晶的生长并形成粗大的等轴晶区第66页/共69页第六十七页,共70页。
本章(běn zhānɡ)思考题1.液态金属的结构有何特点?2.凝固的热力学条件?3.结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4.分析(fēnxī)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时能量变化、临 界尺寸、形核功以及外界条件对形核率的影响?5.晶体结构和温度分布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6.成分过冷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结晶组织的影响?7.说明铸锭组织形成三个晶区的原因?第67页/共69页第六十八页,共70页返回(fǎnhuí)本章首页返回(fǎnhuí)目录第68页/共69页第六十九页,共70页内容(nèiróng)总结会计学金属及合金一般都要经过熔炼与铸造,也就是说要经过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长程无序,近程范围存在着接近于晶态的原子排列情况(近程有序排列)●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各种结构不稳定现象三.形核率:单位(dānwèi)时间单位(dānwèi)体积中所形成的晶核数形核率N为单位(dānwèi)时间、单位(dānwèi)体积所形成的晶核数目其生长速度v=kΔT, k是个很大的比例常数2)固相内无扩散,液相内只有扩散没有对流溶质原子只能部分混合轻松一刻第七十页,共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