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史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KB
约40页
文档ID:190615734
古代史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_第1页
1/40

古代史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一、课程名称:古代史专题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学时,2学时/周,共36教学周 五、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胡坤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问题;掌握学习中国历史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界重要的学术论著及学者;培养专业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专业所必须的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每年秋季学期,每周2学时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课程作业,占总成绩20%;课堂讨论或随堂测验,占总成绩2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八、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分为十一讲,讲授内容的时间范围起于史前时代,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主要以专题讲 授为主,会适当照顾但并不着意于课程内容的连贯其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 绪论(1学时,讲授) 要点介绍课程的内容及性质;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重大问题及学界的动态。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问题第一讲 史前时代(2学时,讲授) 1.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3.文献与传说中的古史 要点: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分布;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及特点;文献与传说 1中的史前史 重点夏娃理论;苏秉琦区系类型说;顾颉刚与古史辩派第二讲 三代历史(2学时,讲授) 1.从氏族到国家2.夏商周社会文明3.夏商周历史发展 要点: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明与历史发展重点:“治水社会论”与“东方专制主义”;封建制与宗法制第三讲 春秋战国(2学时,讲授) 1.争霸与并吞2.社会的转型 3.战国士人与百家争鸣 要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线索;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重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士阶层的崛起第四讲 秦与西汉(3学时,讲授) 1.秦帝国的兴亡2.休养生息与削抑制藩国3.汉武帝时期的全盛与转向 要点:秦的发展历程;汉初休养生息与削藩;汉武帝时期的统治重点:秦朝统一的意义;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七国之乱;轮台罪己诏。

第五讲 新莽东汉(2学时,讲授) 1.王莽改制 2.东汉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3.东汉时期的边疆与民族 要点:王莽改制;东汉外戚与宦官专权;东汉时期的民族与边疆问题重点:王莽改制;党锢之祸;东汉羌人大起义第六讲 三国两晋(2学时,讲授) 1.魏晋嬗代 2.魏晋风度与门阀士族 23.民族冲突中的十六国 要点魏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魏晋风度与门阀士族的形成;民族冲突中的十六国 重点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魏晋门阀的形成与发展;魏晋时期的民族冲突 第七讲 南朝北朝(2学时,讲授) 1.南朝皇权复兴与政治僵局2.北魏的统一与分裂3.北齐与北周:胡化与汉化要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重点:南朝的皇权复兴;北魏孝文帝改革;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形成第八讲 隋唐五代(3学时,讲授) 1.大运河与统一帝国的重建2.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唐五代时的藩镇 要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重点运河与隋唐帝国;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武周革命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与宦官专政。

第九讲 辽宋夏金(4学时,讲授) 1.斡鲁朵与四时捺钵2.两宋的基本历史线索3.西夏的兴衰 4.勃极烈与猛安谋克制5.10-12世纪少数民族政权 要点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脉络与主要制度 重点辽代斡鲁朵与四时捺钵;宋代的祖宗之法;金代勃极烈与猛安谋克制第十讲 蒙元帝国(3学时,讲授) 1.成吉思汗与蒙古西征2.黄金家族与四大汗国3.元代的政治军事制度 3要点: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元代的政治军事制度 重点蒙古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形成;忽里勒台制;行省制;怯薛制第十一讲 明清时期(4学时,讲授) 1.明清的内阁制度 2.明代的特务机构与宦官之祸3.明清的督抚制度4.清代的八旗制度5.康乾盛世与嘉道中衰 要点:明清时期的重要制度;中国走向近代的历程重点:明清的内阁制度;清代的八旗制度 以上讲授内容共计30学时,另外6学时安排讨论(2-4课时,讨论的主题根据授课情况随机安排),或者随堂测试(2课时)如有因节假日或学校安排之活动导致停课,亦从此6课时中进行协调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本课程教材 杨希义、陈峰主编。

《中国通史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1.教辅书目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1年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 2.古籍部分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年版《汉书》,班固,中华书局,1962年版《三国志》,陈寿,中华书局,1959年版《后汉书》,范晔,中华书局,1965年版《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1956年版 3.研究论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21年 4《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杨若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邓广铭治史丛稿》,邓广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邓小南,三联书店2021年《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余英时,三联书店2021年版《西夏史稿》,吴天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行省制度研究》,李治安,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乾隆帝及其时代》,戴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三联书店1999年版 第二篇:教学大纲-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壁画保护修复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壁画保护修复概论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课时 五、授予学分:2 学分 六、主讲教师:惠任 七、课程简介: 古代壁画不仅是一种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品,而且还对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美术、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因而它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壁画保护概论》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面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方向课,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掌握中国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使他们面对古代壁画实物能够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实施有效的保护方法 八、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4课时,讲授) 第一节 壁画概述 一、壁画的概念 二、壁画的分类 第二节 古代壁画的价值 第三节 壁画保护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原则 一、壁画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二、壁画保护的研究方法及原则 第二章 壁画保存环境(4课时,讲授) 第一节 地质环境 一、壁画的地质环境简介 二、地质环境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 三、地质环境对壁画的影响 第二节 气象环境 一、温度 二、湿度 三、环境温湿度突变对墓葬壁画的破坏 四、观众因素引起温湿度变化对壁画的影响 第三节 光辐射 一、光褪色和变色 二、光老化 第四节 空气污染与风沙对壁画的影响 一、有害气体对壁画颜料的影响 二、粉尘对壁画的影响 三、风沙对石窟壁画的影响 第五节 壁画的生物环境 一、微生物对壁画的影响 二、昆虫对壁画的影响 第三章 壁画彩塑制作材料及工艺(2课时,讲授)第一节 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一、壁画的制作结构 二、壁画的支撑体 三、壁画的地仗层 四、颜料层 五、壁画的绘制工艺 第二节 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工艺 一、影塑(浮雕) 二、石胎泥塑 三、木构泥塑 四、圆雕 第四章 壁画颜料及胶结材料(2课时,讲授) 第一节 古代壁画颜料种类 一、红色颜料 二、黄色颜料 三、蓝色颜料 四、绿色颜料 五、黑色颜料 六、白色颜料 七、紫色颜料 第二节 古代壁画矿物颜料制造工艺 一、粗制 二、精制 第三节 古代壁画颜料的分析方法 一、颜料分析的意义 二、古代壁画颜料的分析现状 三、古代壁画颜料分析方法 第四节 壁画中的胶结材料 一、胶结材料与壁画保护的关系 二、胶结材料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 壁画病害及保护修复(8课时,讲授) 第一节 石窟崖体裂隙及加固 一、工程构筑附加建筑 二、灌浆技术 三、锚固技术 四、加固实例 第二节 地仗层空鼓、大面积脱落病害及保护修复 一、空鼓、大面积脱落 二、产生原因 三、修复工艺 第三节 起甲、粉化病害及保护修复 一、原因 二、起甲壁画的修复 三、颜料层粉化及其原因 四、修复 第四节 酥碱病害及保护修复 一、酥碱及表现形式 二、酥碱的产生因素 三、酥碱的修复 四、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五节 壁画画面的病害与治理 一、尘斑 二、壁画画面霉斑、虫斑 三、烟熏壁画 第六节 彩塑的病害及保护其修复 一、彩塑的病害种类 二、彩塑修复技术 三、倾倒的修复 第七节 风沙的治理 一、工程治沙 二、化学固沙 三、生物固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