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转场技巧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69.99KB
约5页
文档ID:575361019
第五章转场技巧_第1页
1/5

第五章 转场技巧 镜头的合理连接是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的,只有这样镜头连接才会呈现出有目的的连贯性这种内在关联就是镜头连接的逻辑性要求,具体而言,镜头连接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思维的逻辑常见的逻辑关系有: 因果,呼应,对比,烘托,平行等等,一定要照顾完整性 从镜头连接技术的角度,特技连接和直接切换是连接镜头、也是段落转场的两类方式,分别被称为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性转场 技巧性转场主要利用特技技巧和光学技巧连接镜头,常见手段有:渐隐渐显、叠化、定格、翻转、划像、多画屏分割、甩、变焦点等; 无技巧转场利用镜头内外在内容、造型上的关联和自然过渡来连接段落,常见手段有:利用相似体、承接性镜头、遮挡镜头、景物镜头、运动动势、两极镜头、主观镜头、特写镜头等 景别、运动方式、元素匹配等从形式因素上加强了人们感受镜头运动和意义表述的效果,也为剪辑者提供了选择恰当的剪接点的判断依据但是,在实际剪辑过程中,在选择和组合镜头时,首先考虑的是并不是这些形式因素,而是镜头的内容意义,或者说,是后续镜头与前一镜头之间的关系,只有存在着能够让观众明白的逻辑关联,镜头之间的分解组合才可能有意义。

第一节 技巧性转场方式( 特技连接) 用特技方式连接镜头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也是影视蒙太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特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它直接关系到影视时空的变化、场景转换的力度、画面内涵的拓展等一系列蒙太奇语言的准确度,并且对观众的视觉感受、审美感知以及叙述风格都产生影响 目前,电视特技的类型及其在基础类型上发展变化的各种样式已难以计数,在这一节中,主要是从特技影响叙事和转场的角度,分析几种最常用的技巧方式 如:渐隐、渐显(又称淡出、淡入) ; 叠化;定格(或称静帧) ;划像;翻转、翻页;多画屏分割;虚实互换(又称变焦点) ;甩出、甩入;电脑特技等等 (一) 渐隐、渐显(又称淡出、淡入) 渐显是画面从全黑中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一般用于段落或全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引领观众逐渐进入;反之,渐隐是画面由正常逐渐暗淡直到完全消失,常用于段落或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激发观众回味通常,渐隐渐显连在一起使用,对于电视节目而言,这是最便利也是运用最普遍的段落转场手段它具有以下特点: 1 、表现大幅度的时空变换,可以有效地省略中间过程,段落间断效果最为明显,主要用于大段落划分中,表示某一个情节或内容结束,另一情节、内容开始。

2 、渐隐、渐显的速度影响表现效果 3 、渐隐渐显可以分别与切换一起使用 4 、渐隐渐显具有制造视觉节奏的功效 5、过多使用渐隐渐显,会使整体布局显得比较琐碎,结构拖沓 (二) 叠化 上镜头消失之前,下镜头已逐渐显露,两个画面有若干秒重叠的部分叠化方式可以是前一画面叠化出后一画面,也可以是主体画面内叠加其他画面,最后结束在主体画面上 1 、可以表现明显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过渡,常用于不同段落或同一段落中不同场景的时间空间的分割,强调前后段落或镜头内容的关联性和自然过渡 2 、在表示时间流逝感方面作用突出 3 、多重叠化(或者称多层套叠)表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4 、前后镜头长时间叠化可以强调重叠画面内容之间的对列关系 5 、叠化速度不同产生的情绪效果不同 6 、叠化有时也称作 “软过渡”,因为当前后镜头组接不畅、镜头质量不佳时,比如镜头运动速度不均、起落幅不稳等,都可以借助叠化冲淡缺陷影响,同时避免了切换镜头的跳跃 (三) 定格(或称静帧) 前一段落的结尾画面作静态处理,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段落的画面,比较适合不同主题段落的转换,而且,一般来说,定格具有强调作用,因此,采用定格转场的段落结尾镜头通常选择有强调必要、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

因为定格具有画面意义强调性和瞬间静止的视觉冲击性,因此,在强化画面意义、制造悬念、表达主观感受、强调视觉冲击效果(比如,运动镜头、运动主体突然静止)等场合中,经常被使用 定格画面还可以弥补由于镜头表现不足而造成后期剪辑困难比如,镜头太短,不足 1秒,很难让人看清,采用定格,活动影像变为固定性镜头,可以突出画面内容或者增加画面内的信息叙述时间 (四) 划像 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画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个段落根据画面退出方向以及出现方式不同,划像可以有多样化的具体样式比如:上下划、左右划、对角线划、圆形划(又称圈出圈入) 、菱形划、方形划等等 划像可以造成时空的快速转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多种内容,所以常用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事件的分隔呼应,节奏紧凑、明快划像在文艺、体育节目中被大量使用 (五) 翻转、翻页 翻转是画面以屏幕中线为轴转动,前一段落为正面画面消失,而背面画面转至正面,开始另一个段落一般来说,翻转比较适宜于对比性或对照性强的两个段落 翻页是前一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后一画面随之显露,时空连接紧密翻页在技巧表现上与划像基本相似,也可以在基础方式上根据翻页速度、方向、卷页方式等发展出多种变化,一般应根据前后镜头的画面形态、运动方向及内容关联而选用某一种方式。

(六) 多画屏分割 在屏幕上同时出现多幅同一影像或者不同影像,构成多画屏,产生多空间并列、对比的艺术效果,它可以使发生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事物同时出现,然后各自表述多画屏技巧大大丰富了画面内容,还可以通过画面对列来深化内涵 (七) 虚实互换(又称变焦点) 整个画面由实而虚或者由虚而实,前者一般用于段落结束,后者用于段落开始,从而达到转场目的 (八)黑场 非线编、电脑动画以及各类图像制作软件,给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视觉样式,也使电视编辑手段发生变革,技术进步为艺术表现带来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前期画面素材只是整个电视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要的是后期根据特技效果的总体设计,将各种视觉元素加以创造性融合,从而开拓出电视画面难以估量的表现潜力 第二节 无技巧转场方式(直接切换) 无技巧转场是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 无技巧连接不是不要技巧,而是需要更具匠心的艺术考虑,在镜头拍摄、安排上,要精心设计选择,只有上下镜头具备了合理的过渡因素,直接切换才能起到承上启下、分割场次的作用常见的直接切换转换场景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相似性因素 (二)利用承接因素 (三)利用反差因素 (四)利用遮挡元素(或称挡黑镜头) (五)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 (六)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 (七)利用声音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和画面的的配合实现转场 (八)利用特写 (九)利用主观镜头 练习题:熟练掌握常用转场方式。

第六章 电视解说词 第一节 解说词的地位 电视解说最重要的配合对象,无疑是电视画面它的一切写作、处理、安排的思路,首先从画面出发它依赖画面、来自画面、补充画面要知道电视解说从何入手,必须了解电视画面的局限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使用解说 一、狭义电视画面主要的局限 1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2 、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 3 、难以直接揭示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 4 、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5 、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6 、无法全部回答新闻基本要素 二、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从构思、行文到结构形式,都有许多和文学写作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起来,就是要为“看”而写 体现电视解说为“看”而写的特点,在文字处理上要做到: 第一、电视解说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 “过去,南极只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梦中如今,南极来到了我们的眼中。

” 第二、电视解说词在表述过程中应该有大量的、足够的指代性语言如“这个那个,这些那些,这里那里,如此这般” ,以及“他、他们”之类的指示代词要特别多 “骑车是锻炼 ” “不骑车也是锻炼 ” “但是千万不能这样练 ”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因此,解说词的创作必须充分考虑它前后左右各种因素的配合关系,必须考虑同时出现的其他因素形成的环境影响,精心设计它在一部作品中的位置、分量和布局 由于电视解说非独立性的特点,创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只有在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叙述事件尽可能不要依赖解说,也不要依赖采访 (2 )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 (3 )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 电视解说是通过与图像相伴的有声方式播出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正规的语言逻辑结构方式。

这意味着逻辑方面的明显中断和缺乏是电视解说的特点它的种种疏漏与欠缺,正是留给或让给电视其他手段充分发挥的天地 (4 )解说少写甚至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 因为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 第二节 解说词的功能和作用 一、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1 、对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的介绍 2 、对新闻事件各个要素的介绍,都需要解说词来完成 3 、通过解说调动观众的再造想象 二、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 1 、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2 、对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的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和引导 三、 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四、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五、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 六、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第三节 解说词创作的相关因素 1 、拟定精彩标题 2 、准确合理使用字幕 3 、同期声与解说的配合 第四节 电视解说词的形式 一、画面长度与解说字数的关系 电视解说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展示空间的艺术,也是在空间的转换中展现时间的艺术。

对于撰稿人来说,对时间字数的准确把握,是同画面配合的重要技术要求电视解说不能天马行空,要注意到画面长度的容纳字数和解说的语速 现在电视解说的速度,是大约每分钟画面配 250-300个字左右的解说词 解说词写完之后,一定注意结合画面掌握一下时间和字数,不适当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像下面一段解说,就很有弹性, “重庆是一座山城,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如果觉得画面太长,解说分量不足支撑,可以按照这个句式加入修饰成分,什么“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等等如果画面不够,去掉其中的修饰成分也无伤大局,实在不够了,一句解说就解决问题--“重庆是一座山城” ,把最主要的信息交代了 二、需要严格对位的地方不能错位特别对画面中那些特殊的背景,特指的人物,必须强调的细节,解说的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汇,必须同相关画面的位置对得很准,与针对性的画面形象同时出现,才能取得声画结合的预期效果 三、数字的形象化处理 四、谨慎使用简称 (1 )不能随心所欲自己发明简称简称在电视中使用,必须看它的社会接受程度,媒介宣传中的流行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行其是。

(2 )注意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代际界限的简称 (3 )注意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简称 (4 )在企业或地区的简称后面加“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简称本来问题不大,可是一加“人”就容易出问题 (5 )使用简称要注意对象、场合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的简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正式的场合和重要的时刻,需要使用全称比如重要外事活动,正规的外交公报或照会都要使用全称 五、避免同音不同义的字词产生误解 记住解说词为听为看为读而写,配合、补充说明画面 六、电视解说语言的规范化要求 (1 )不要出现明显的逻辑混乱 比如,电视上曾经长期播放过一则广告, “我喝了一辈子酒,只有××酒喝了不上头 ” (2 )不要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 特别在人名、地名、民族、宗教、地理、历史、典故、引文等方面,一定要认真核实,不要自以为是随意使用 (3 )不要出现语言感情色彩或分寸感的失误 比如主持人说“这部电视剧歌颂了真善美,践踏了假恶丑 ” 思考题:电视解说词的写作和运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附:影视作品评析文章的写作角度 一、从思想倾向的角度评:评主题,评作品的现实意义,观后感:自己的想法,从“我”写起。

二、从人物的角度评:正面,反面,人物的内心,人物的象征意义等,原型批评 三、美学评论:从片子的艺术样式评,是悲剧还是喜剧,纪实还是传奇、历史等;从片子的风格评,抒情的、诗意的,创新的 四、影视语言、特性 电视节目的语言运用;结构(有没有情节上的悬念设计;是什么蒙太奇组接顺序) ;修辞(对比、夸张、象征等等) ;节奏(通过剪辑、拍摄、表演所形成)是舒缓的、还是紧张的;音响、音乐;色彩、色调;评细节;评表演等等 具体写作时可以着重从某个角度,几种角度综合进行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