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徐霞客叩访上饶山水郑大中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5.95KB
约12页
文档ID:53376188
徐霞客叩访上饶山水郑大中_第1页
1/12

徐霞客叩访上饶山水郑大中“两山一江一湖”的上饶山水(上饶地理,北、东南三面环山,武夷山,东北——西南走;怀玉山·鄣公山,东南——西北走;中间一条信江,向西直奔鄱阳湖),“千丈晴虹,百里翠屏”(辛弃疾在《沁园春·期思卜筑》),是很有魅力的一生游山川如会知己、 探穷凹如掘至宝的徐霞客, 六次叩访过上饶山水,到过三清山、铜钹山、鹅湖山、龟峰、鄱阳湖等地走笔为记的他浓彩重墨地描绘了他在上饶所“过化”的地方经徐霞客“人化”的山水,各显奇妙今天,我们读了这些文字,不得不敬佩他对上饶山水了解、 观察得如此细致详实, 描述得准确、生动而有感染力此文以徐霞客过信江和白花岩的走笔飨读者叩访信江山水崇祯九年( 1636 年), 51 岁的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次放舟南下西游,万里远征,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跋涉至云南等“蛮荒”地,历时4 年这次,他从浙江常山入玉山,沿信江西进,开始江右(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别称为“江右”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在《徐霞客游记》之十九《江右游日记》中,他一路所记述的玉山、上饶、铅山、弋阳等地的山水、地名方位及有关风土人情,都十分准确而生动:丙子(公元 1636年)十月十七日,鸡鸣起饭,再鸣而行。

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为常山、玉山两县界,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又西三里, 即南龙北度之脊也 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 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玉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又十里,东津桥, 石梁高跨溪上 其水自北南流,其山高耸若负扆,然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 盖自草萍北度, 即西峙此山, 一名大岭,曰三清山 山之阴为饶之德兴,西北为徽之婺源,东为衢之开化、常山,盖浙、直、豫章三面之水,俱于此分焉余昔从堨埠山裘里,乃取道其东南谷中者也渡桥西五里,由玉山东门入,里许,出西门城中荒落殊甚, 而西,城外市肆聚焉,以下水之埠在也 东津桥之水,绕城南而西,至此胜舟时已下午,水涸无长舟可附,得小舟至府,遂倩之行二十里而暮,舟人乘月鼓棹夜行三十里,过沙溪又五十里,泊于广信之南门,甫三鼓也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停河下者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然闻其地多盗,月中见有揭而涉溪者, 不能无戒心。

广信西二十里有名桥濒溪,下流又有九股松,一本九分,参霄竞秀,俱不及览初拟由广信北游灵山,且闻其地北山寺,丛林甚盛,阻病创而止郡城横带溪北,雉堞不甚雄峻,而城外居市遥控,亦山城之大聚落也城东有灵溪,则灵山之水所泄;城西有永丰溪,则永丰之流所注十八日,早起,觅舟至铅山河口西南下三十里,有峰圆亘,色赭崖盘,曰仙来山舟过时,卧未起,及经二十里潭,至马鞍山下,回望见之,已不及登矣 自仙来至雷打石, 凡二十里,石山介溪左右,俱如伏牛覆釜, 或断或续,不特形绝崆峒, 并无波绉文,至纎土寸茎,亦不能受山断沙回,霜痕树色,出村庐石隙中又二十里过旁罗,南望鹅峰,峭削天际此予昔年假道分水关、趋幔亭处 转盼已二十年矣 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又二十里抵河口, 日已下舂一水自东南分水关,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两溪合,通大舟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胜重舟也十九日,下贵溪待附舟者,久而后行是日密云四布,时有零雨舟二十里,西至叫岩濒溪石崖盘突,下插深潭,澄碧如靛,窦横开其上,回亘峰腰,穿穴内彻,如行廓阁道,窓楞户牖都办崖上大书“渔翁隐次”云崖右循磴而上,列石纵横,穿石隙而遶其后见一径成蹊, 溯源入壑。

众峰环亘,积翠交加,心知已误, 更欲穷源壑回峯易,居人多截坞为池,种鱼鳞鳞绕麓一山家,庐云巢翠,恍有幽趣投问之地, 已属兴安其前对之山, 圆亘而起,曰团鸡石岭,是为铅山之西界岭前,即叫岩寺也叫岩,前临大溪渔隐崖当岩左突出, 又一崖翼其右 右崖之前,一圆峰兀立溪中,正如扬子之金焦,浔阳之小孤,而此更圆整, 曰印山寺后岩石中虚,两旁回突,庋以一轩,为叫岩岩为寺蔽,景之佳旷在渔隐不在此也西十里,抵弋阳界有山方峙溪右,若列屏而整,上有梵宇,不知其名,惜以棹急失之,盖亦奇境也又三十里,日已下舂,西南望孤峰插犬际,询之知为龟岩,心艳之又十里,至弋阳, 而舟已觅贵溪者,不能中止,遂以行李托静闻督舟去予与顾仆留旅舍,为明日龟岩之行夜半风吼雨作二十日,早起,雨不止平明持盖草编雨具行,入弋阳东门其城南临溪上,溪至此稍逊而南, 濒城乃复浚支流为濠, 下流复与溪合雨中过县前,又西至西南门,遇一龟岩人舒姓者欲归,遂随之出城过濠梁,三里,渡大溪溪南有塔,乃弋阳之水口也自是俱从山冈行,陀石高下,俱成块而无纹,纤土不受也时雨愈甚,淋漓十里,望龟峰杳不可睹忽睹路口一峰,具体而小,疑即夜来插天诱余者,询之知为羊角峤,其去龟峰尚五里也⋯⋯当年,徐霞客在“溪南”(信江南岸 )的文星塔上岸,看到龟峰这片丹霞山水间,“竹色林岚,掩映一壑”,“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驻足逗留了3 天。

因而,接下来,他用了3400多个字,绘形绘神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弋阳龟峰丹山碧水的美妙,感叹道:“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在《江右游日记》 的记述中, 玉山县城“荒落殊甚” 确实如此据玉山县志记载, 当时玉山县城因城墙矮小而城门又破损不堪,匪盗频繁袭扰,所以“荒落”到了沙溪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在夜晚,也仍然是“市肆甚盛, 小舟次停河下者, 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 ,很热闹写到上饶城南门城墙及城外 “居市”、灵山、灵溪、丰溪等,以及由信江和铅山河汇合而形成的河口市肆,都描述得十分生动而准确而当船到傍罗,看到“峭削天际”的鹅湖山,即联想到二十年前从鹅湖古道越分水关、过幔亭(分水关南的福建大安)的往事,发出“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之慨叹叩访铜钹山明崇祯三年( 1630年)夏秋, 45 岁的徐霞客从江苏江阴出发,经浙赣边南游福建此行是他第三次南游福建(他前后5 次游福建,都经过上饶境域)这次,他扣访了铜钹山,盛赞其“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恋环列,此真独胜”(《徐霞客游记》之十二《闽游日记》):七月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

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返寓打点行李,准备前往)⋯⋯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初二日,登仙霞岭,越小竿岭,近雾已收,惟远峰漫不可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 其地东南有浮盖山, 跨浙、闽、江西三省, 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梨岭间,为诸峰冠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拏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遏,徧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上,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 道小而近余闻白花岩益喜, 即迂道且趋之, 况其近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 取小级而登 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冈环转而左, 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冈两重, 转下山之阳,则大寺也右有梨尖顶,左有石龙洞,前瞰梨岭,可俯而挟矣。

余乃从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 越其东,坞下水皆东流, 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捨之逾冈西下,复转南上,二里,又越一冈,其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登龙洞顶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娟然可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雨阻寺中者两日初四日,冒雨为龙洞游 同导僧砍木通道,攀乱碛而上雾翁棘铦,芾石笼崖,狞恶如奇鬼穿簇透峡,窈窕者,益之诡而藏其险,屼嵲者,益之险而敛其高如是二里,树底睨峭 崿攀踞其内,右有夹壁,离立仅尺,上下如一,似所谓“一线天”者,不知其即通顶所由也乃 爇火篝灯,匐匍入一罅罅夹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线天,第外则顶开而明,此则上合而暗初入,其合处犹通窍一二, 深入则全黑矣⋯⋯既出,欢若更生,而岚气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峡前行,芟莽开荆,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层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徘徊久之,复上跻重崖,二里,登绝顶,为浮盖最高处踞石而坐,西北雾顿开下视金竹里以东,崩坑坠谷,层层如碧玉轻绡,远近万状,惟顶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岭而下, 乃知此峰为浮盖最东由此而西,蜿蜒数峰,再伏再起,极于叠石庵,乃为西隅,再下为白花岩矣⋯⋯别之南下, 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岭之麓。

登岭,过九牧,宿渔梁下街在江山青湖,徐霞客“踞坐石上”览胜,有一姓刘的说:“江山北二十里, 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 ”于是,“欣然返寓”,冒雨西行三十里在廿八都吃中午饭,遥瞻三省四府之界的浮盖山丰姿卓越, “兴不能遏, 徧询登山道” 有个放牛的指示道:“由丹枫岭而上,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一听到说白花岩,“益喜”,他更来劲了,“即迂道且趋之”,“登岭”,“下岭”,“渡溪”,“转入”,又“取小级而登”,但见“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即“已入胜地,竹深石转”,到了白花岩他欣喜地描写道:“石痕竹影,娟然可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并在寺中住了两日从这些文字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游浮盖山、白花岩早就列在徐霞客此游程的计划之中他早就对白花岩做了了解, 早就想到白花岩一游,一经放牛的指示,便一路急切切地直奔白花岩徐霞客每次出游( 22 岁出旅游,直到56 岁生命结束,历经34年)都事先要对游线所经之地进行详细的了解,搜集有关文献资料, 研读有关地理形势和文化遗产,再亲临实地一一考察核实之白花岩,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的浮盖山西北、广丰县铜钹山高阳村境。

有峰突起,登顶极目,视野开阔,三省山峦石林幽谷尽收眼底有一巨大岩石,远望如大瓮斜立,又似吐蕊花瓣,其岩面光滑柔润,岩势则危峻高耸;其下岩穴,面积约2500平方米,岩高 60 米左右,岩腹空旷,建有寺庙(岩腹中的“广福寺”,始建于唐朝,今存为清代建筑)有“白花岩”、“别一洞天”、“界外福地”、“今到真佛仙岩”、“东南第一峰”等历代文化名人的崖刻临风白花岩巅,环视无遮,举目三省山川胜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溢满心怀, 难怪徐霞客一听说白花岩, 就“兴不能遏” 了到了白花岩,心情“益喜”即使是在大雨中游白花岩,也仍然大大地感叹“此真独胜”因为徐霞客到过浮盖山、写过浮盖山1998年,福建省将浮盖山列入第四批省级风景区, 南平的宣传资料说:“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积10 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景区内形态各异的顽石星罗棋布,峰顶由巨石累叠而成,下者如盘,上者如盖,有‘集大地之顽石于一身’之誉,又‘似盖之浮动’,因而得名随后, 浙江江山将仙霞关、廿八都等开发为风景名胜区和列为历史文化名镇,又出现了一个浙江的浮盖山,并说其“最高处海拔 932米,各种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垒垒巨石,巧夺天工般地堆砌在一起,散落在整个山麓,营造出一处处奇妙的堆石洞群景观,并因山顶有巨石为盖,若浮若动,而得名‘浮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