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养殖简要技术保吉安水产部提供一、刺参的生物学特性 刺参喜欢生活在岩礁底的浅海中,在海底匍匐,行动缓慢,10 分钟可运动1 米喜欢在海藻丰富的地方摄食:摄食时将有机碎片、藻类及原生动物等,连同泥沙一起带入摄食最高值出现在 2-3 月份,最低为 8 月份生长温度:幼参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19-20 摄氏度,适温范围为 15-23 摄氏度,5-15 厘米的海参生长温度为 10-15 摄氏度繁殖:海参在水温 15-17 摄氏度时开始产卵,产卵盛期水温 17-20 摄氏度 二、刺参的养殖技术 (一)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 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将刚出池体长约 1 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 3 厘米,然后用于放流与养殖场所的选择及设施:以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设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处必须是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设施为改良的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 60×60×30 厘米,外包网目为 1.4毫米的网衣,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由于我国北方中间育成正值冬季,因此育成笼应在水面下 3-4 米以下,或沉于海底,不要设在表层,以免因刺参受冻害而造成死亡。
此时可增加投饵次数,但每次的投饵量则应适当加大,因在低温下饵料即使剩余也不会腐败在育成期间要依水温及风浪情况调节水层,在春季到来之后要加强管理,要及时清洗网笼,避免网眼堵塞,同时要及时清除杂物经中间育成后,一般应在个体长到 3 厘米左右后进行分笼,并转入海上养殖二)池塘养殖(虾池养参)技术 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 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 0.3-0.3 米,条石间宽 1.5 米左右;二种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 0.5-1 米投石一堆,每堆 0.5 米左右;第三种是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中投石 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与栖息,大小重量以搬运方便为宜有孔的参礁,孔径 10 厘米左右,便于刺参栖息与采捕 其它材料:虾池内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有利于刺参的栖息,木质腐蚀后亦可做刺参饵料旧轮胎、砖瓦、碎石、水泥管、陶瓷碎片、碎陶管等都是很好的底质材料,灰绿岩及养贻贝的胶胎也是较好的材料。
旧轮胎初次使用效果不好,可以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 2、稀软底质改造方法: 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其方法有二: 因为底质稀软,投物极易淤陷,刺参根本不能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木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瓷管、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石槐、石板等物吊在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述所提及的材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