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旅游考察报告桐庐旅游考察报告篇一:寒假调研大赛作品关于家乡特色产业的调查研究旅游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桐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桐庐县地理概况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 29.35ˊ~30.05ˊ和东经 119.10ˊ~119.58ˊ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 77 公里,南北宽约 55 公里总面积1825 平方公里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 东 20 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 南 19 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 西 39 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 北 13 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 27 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 西南 12 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 16 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 西北 41 公里至高塘界临安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 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 海拔 1246.5 米, 为境内最高峰 。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 225 年) ,曾于隋开皇九年(589 年)废桐庐入钱塘县, 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 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置严州 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 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 年)复名 分水县宝应元年(762 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 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 三年(906 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1949 年 4 至 5 月桐、分两县解放,1958 年 11 月废新登、分水 两县入桐庐1960 年 5 月又废富阳入桐庐,并隶属于杭州市1961 年 10 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政 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二、桐庐县的自然资源 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 距桐庐县城 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 1000 米,游览面积28000 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天目溪漂流傍红灯笼外婆家,选取毕浦码头至冷坑一段长约 5 公里的江面,行程约一个半小时。
天目溪又称分水江乘竹筏款款而下,溪流蜿蜒曲折,洲滩众多,一个滩连着一个滩,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置身竹筏上,时而穿涧过坳,山回水转;时而跌宕起伏,破浪逐水让人痴痴沉醉,尽享漂流之乐 垂云通天河,与闻名遐迩的瑶琳仙境仅一江之隔,特别之处在于溶洞内有长达 4500 米的地下暗河,划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观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别有一番探险趣味 浪石金滩,清澈逶迤的天目溪流转到一个名叫浪石埠的地方划了一个圈,圈的外面镶嵌着柔软的金边(沙滩) ,古时这里是天目溪水陆要津,相传有巨石能随波上下浮动,故名“浪石” 现在嬉水节目“龙舟竟渡”已列为杭州市龙舟比赛定点训练基地 琴溪香谷,这里林窒幽深,溪涧大气候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悬崖石壁,以及状元神洞、象鼻洞、水龙洞等多处小型溶洞尤为奇特的是,峡谷内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径的樟树,以及成片的“黄金柴”林和山兰,形成了满目青翠,四季飘香的自然景观 大奇山,史称“江南第一名人” ,海拔 600 余米,境内峡谷溪瀑,鸟语花香,满眼自然野趣眼下在金牛潭景区西侧“长”出 56 座蒙古包,透出浓浓的草原风情,热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宛如置身“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白云源,在落差 1200 米的白云源景区,溪水随山势,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飞瀑跌泉,整条溪内有深潭 50 多个,有气势的飞瀑 10 多处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为一体,让人充分领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 纪龙山,放松身心的休闲野营之地,可以越山野、探洞灾;可以狞猎射击、烘烤野味;可以夜宿帐蓬感受篝火晚会的奇异乐趣,也可住到淳朴农家之中享受农家饭的美味三、桐庐的旅游景点 (1)桐庐芦茨湾农家乐芦茨湾农家乐位于桐庐县富春江镇东南部,是浙江省首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首批“杭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 这里处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既有山水和谐,山势峻峭,水色澄碧,山居民风,渔村风情等特色,景色十分迷人;晚唐诗人方干故里与“严子陵钓台”隔江相望,著名的旅游景点“江南龙门湾” 、 “白云源”风景区使您留恋忘返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又因水环境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形成江南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凉,尤其因为这里的浅水地带特别多,所以夏季又是天然的游泳场这里土特产丰富这里的石蛙、石笋、石斑鱼和土鸡被称为“三石一鸡” ,是天然美味食品严陵坞有桔园 400 多亩,由于受富春江水库小气候的影响,桔子味道甘甜,桔园观光旅游也深受游客喜爱。
农家乐属芦茨湾区块,座落于芦茨村中心,是芦茨湾农家乐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屋边有清沏见底的小溪,炎炎夏日就是最有名的天然浴场,游客还可以在天然浴场洗澡、戏水,晚上不需要打空调,是避暑的好去处平时可上山亦可下水,上山可去挖早笋,既可以炒来吃,也可做笋干咧;下水可以去溪里抓抓鱼、摸摸虾,没事坐在溪边,吹吹山里的凉风,也是很惬意的事2)红灯笼外婆家位于桐庐县城西 25 公里的天目溪畔,紧邻外婆家,自然风光旖旎独特,有怪石嶙峋的象鼻山,有芳草萋萋的卵石滩,更有清冽的天目溪缓缓流过去红灯笼乡村家园,要穿越 60 米长的隧道,再过依山峭壁而建的长百米的栈道,临崖设有栏杆、亭阁人行其上,仰首是直插云霄的陡岩峭壁,俯视是深不可测的碧潭走进家园,一幢幢被命名为“山花寨” 、 “稻香村”的建筑群,是由 48 幢风情小木屋组成,高低错落,廊道盘回它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配上杉木条盖顶,辅以一串串计有 XX 余盏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点缀每幢小木屋内,彩电、空调、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一幢幢小木屋,姿态种种,风格别致,门楣上各自以蔷薇、水仙、红豆、睡莲、紫藤、兰花等花卉树木名字命名,透出浓浓的村野之趣,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神韵和意境,住起来味道比都市里的宾篇二:关于赴沪浙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的报告关于赴沪浙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4 月 8 日至 12 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县区分管领导、县区农村工作部、有关乡镇赴崇明、德清、桐庐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这三个县区都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德清和桐庐是全国百强县市崇明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上海低碳经济示范区德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美誉,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县(区)之一桐庐获得中国最美县城称号通过实地考察,深感崇明等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力度大、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崇明、德清、桐庐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特点1、突出因地制宜三个县区利用自然特色和村情原貌,因村施策,做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规划理念上,各县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 “不求大、不求洋” ,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崇明县绿华镇绿港村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傍湖临江地理优势明显,使得旅游资源格外丰富;庙镇合中村以种植名贵药材西红花而远近闻名,重点发展翠冠梨、有机蔬菜、有机稻、西红花等生态农产品,推进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以点带面,增强特色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仙桥村秉持“建美丽的仙桥村,做幸福的仙桥人”的建设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通过创意、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使广大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来红利与实惠,营造了一个仙桥人舒适的家园,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 ;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 。
这里的每个村几乎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2、突出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了本村历史文化,人文古迹,使美丽示范村建设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德清县生态文化馆采用声光电动态沙盘、展版、展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德清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态文化,展馆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分为五馆一厅,即:山之秀、水之清、林之美、田之硕和湖之韵五个主题馆和德之行展望厅;燎原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民国文化” 、 “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村落人文色彩与乡土古韵并存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致力于开发清境文创园、欧洲便捷酒店等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论坛基地、精致西餐、艺术酒店、室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创智、创业特色基地桐庐县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文物资源品牌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各县非常注重庙堂、古树、古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我们所到之处,看不到大拆大建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桥、古居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不同程度保留了几十年前群众居住土房子、石头房子,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历史,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3、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每村县以上财政投入多数在1200-1500 万元左右,加上乡村雄厚的财力支持,建设资金比较充足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崇明、德清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二是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有力支持三是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肯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4、建设档次高,管理严格各县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普遍先后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劳岭村加大了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施了绿化长廊、慢行车道、生态河道、农房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对村庄道路、沿路景观、标识、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改造提升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差距和问题1、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项目实施衔接还不够紧密。
美丽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稍早于省、市规划编制批复下达时间,导致建设规划编制与项目实施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不够紧密同时,美丽示范村规划要坚持三至五年甚至五至七年才能逐步完成,但个别村在项目第一年实施后,就将《规划》形同虚设,在随后建设中遵循落实不够2、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省级美丽示范村省、市、县各配套资金 100 万元,共 300 万元;市级美丽示范村市、县各配套资金 100 万,共 200 万元;县级美丽示范村县财政配套资金 20 万元这与建成省、市、县美丽示范村资金标准相差较大3、资金整合困难较大资金整合主要以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为主,但在实施美丽示范村建设的行政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已经实施,导致整合项目资金难度加大,与要求整合项目资金额度相差甚远4、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宣传不深入建设美丽乡村是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但由于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导致一些镇村干部和村民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全民参与、全社会建设美丽乡村的合力尚未形成三、我市今后示范村建设建议1、因地制宜,一村一色今后要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主题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