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精读背诵,提高作文水平强化精读背诵,提高作文水平同志们: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费时低效状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 生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经典范文精读、背诵不到位,没有形成量的积累,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因而语言表达能力差,思路不开阔,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产生了厌写怕写作文的不良心理针对这 一现状,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思考,我们认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 经典范文的精读、背诵,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初中语文,尤其是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 分几点阐述,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精读、背诵的理解及意义 精读是一种对读物认真细读精心揣摩的阅读方式如果把泛读(略读)比作对一支枪粗略的一 瞥,那么精读就好比把一支枪拆卸开来,对各个部件的特点、作用进行细致、认真的了解通过这 种方式的精读可以获得对读物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充分的而不是有限的理 解 背诵是在反复熟读及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对读物的背默诵读,也即不看读物自能凭记忆出口成诵 的阅读方式 精读、背诵有何意义呢?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也即反复精读,达到烂熟于 心, 成诵于口的意思。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犹神”,就表明了对好的诗文读 得越多越透对写越有好处的道理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可见熟 读精思的重要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说得更幽默:“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 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地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 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给了别人”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更是强调了精读熟背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出口成章,文思涌泉,与他青少年时代熟读背诵大量 的优秀诗文是分不开的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能牢牢把握中国革命的航向,一展伟人的雄才大略, 更得益于对大量古代历史典籍、文献的精读批注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他们最初的文学发韧及 以后的茁壮成长,也无不得益于青少年时代对大量优秀诗文的精读、背诵本人在这方面也感受颇 深,小学、初中、高中均受“文革”影响语文教材不值得一提,没学到多少东西,倒是背记了一 些毛泽东、鲁迅的诗词和文章,至今记忆犹新,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来上师范,见 到唐诗宋词及优美的文章,就如饥似渴地背诵,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文采,思路 也慢慢开阔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很多弊端,但其强化青少年时期对优秀诗文的精读、背诵却 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发扬的这也应该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实际的情形却并不如人意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语文课堂上老师独占讲堂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热情阅读,积极体验, 充分感悟的主体意识没有很好地发挥,因而课堂上没有多少时间落实精读、背诵;由于受升学压力 的影响,“题海”泛滥,因而学生疲于应付左一套右一套的试题,无心思,无时间顾及精读、背诵 也由于我们不少学生认识不到精读背诵的重要性,勤奋努力不够,因而疏懒于读文背书久而久之, 精读、背诵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甚至逐渐变成厌读怕背了现在不少初中毕业生语文教材读了十几 本,对其中优秀的诗文留下印象的不多,熟记心中的则更少,有的甚至是“胸中无点墨”试想一 下,如果一个初中生每学期精读背诵 20 篇文章,那么三年六个学期就可以精读背诵 120 篇文章如 果能精读背诵 120 篇文章,我们初中生的语文能力还成问题吗?但实际情形甚至不及十分之一可 见现实语文教学中精读背诵落实之差老师对文章过多的讲解分析,学生过多地作题练习等人为的 因素,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机会、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和阅读积累,使初中阶段学生的精读背诵几乎 成了一句空话。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精读、背诵记得快、记得牢,有的甚 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时期若能有意识地强化精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优秀 诗文,不仅对以后语感的熏陶与培养,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作文的构思与谋篇有着积极的影响,而 且对以后文学的修养、情操的陶冶、素质的提高乃至健康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 大声呼吁:多给学生些读书、背书的时间!学生要读好书、多读书、多背书! 2二、精读、背诵的范围及要求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值得精读的文章是很多的,象一些短小精美的叙事、写景、抒情的短文 如《金黄的大斗笠》、《散步》、《背影》、《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敬畏生命》、 《热爱生命》、《提醒幸福》、《安塞腰鼓》、《荔枝蜜》、《斑羚飞渡》、《谁是最可爱的人》、 《看云识天气》、《想和做》、《白杨礼赞》、《菜园小记》等另外前一轮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 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二次考试》、《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等也是值得选 来精读的因为这些文章语言规范优美、生动形象、准确严密,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比较接近, 对他们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强化精读很有意义。
课外选文精读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反之, 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较远,语言缺乏文学性、 艺术性,学生不爱读,无法模仿借鉴的文章, 虽 然列为教读课文或出自名家之手,也是不适合学生精读的 背诵的文章除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现代文、文言诗文篇段以外,一些思想性强、 语言 表达好的现代短文也是可推荐学生熟读以至背诵的,如《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巴金的 《海上日出》、朱自清的《匆匆》、冰心的《往事》、《理想的阶梯》、《说“勤”》、《事业篇》 、《纪念白求恩》等文章的一些段落及全篇前一套(80 年代使用)语文教材中的《井岗翠竹》、 《松树的风格》、《晋祠》、等文章的篇段也是很值得熟读背诵的能从现行报纸杂志上选一些充 满时代气息的精美短文让学生熟读以至背诵,那就更好了 怎样精读呢?那就是“咬文嚼字”、“锱铢比较”,细琢细磨,深入体会文字符号所蕴含的意义, 速度一般在每分钟 250 个汉字以下,理解率在 90%以上 这里介绍几种优秀诗文的精读方法,供 师生们参考 1、“九字”精读法 精读一篇好文章,可使用“圈、点、勾、画、批、注、评、抄、背”九字精读法圈点勾画批 注就是阅读时对文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或圈或点或勾或画,然后对其意思 或表达作用进行批注,必要时还要借助工具书;评,可针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语言、写作技巧等 做总评,也可抓住某一点,如某个词、某句话、某个段落进行点评,关键是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 方与写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所得、有所悟;抄,根据情况可全文抄录,也可摘抄文中重点的句 段,落脚点是背,只有背在脑子里,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六步”高效阅读法 有人说“讲求质量的一次慢读往往胜过粗疏草率的十次快读”,这是因为,阅读的速度虽然慢 了,但做到了精读,收效却高了怎样进行高效精读呢? ①通读通读就是逐字逐句地读目的是对全文有个轮廓性认识、掌握中心和要领,从而获得 文章所提供的信息 ②细读细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领悟细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和深入把 握文章精髓,力求达到“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③研读研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研读的目的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加以质疑、分析和创新由此 达到对文章整体的理性的把握,从而得出源于文章又高于文章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读有所悟 ④疑读细读同类文章或同一作家的作品多了,就会出现疑点聚焦,对这些疑点的突破,则是 强化我们思维训练,提高分析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读书有疑,才能有进步,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评读是在研读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观点加以评论这是阅读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 然出现的一种境界评读的方法是,对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层次分析思考,抓住其本质,加 以剖析研究,从而提炼出新观点 ⑥展读展读就是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在的东西,还要读懂文章外在的东西这是对知识信息进 行转化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文 章已有的结论,而且还要由此引申展开,探讨文章中悬而未决或是根本没有提到的某些结论 3、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 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所谓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外,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 多写,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讲堂录,读书或读文章后及时写读书录 3多想,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都要心中明白 多问,就是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 学生初学精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养成诸如“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不动笔墨不看书”、 “心静如水”等精心读书的好习惯切不可放任自流,染上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心地浮躁的坏毛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充分地理解读物的意义,受到一定的感染 和影响,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积累了较多的阅读经验,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 的范围,增加阅读的积累,从而潜移默化地反作用于文章写作 背诵较之精读,要求更高,那就是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背熟记牢背诵时可适当采用文脉背诵 法,先局部后整体背诵法,图表归纳背诵法和形象联想背诵法等。
要背熟记牢,就要努力克服遗忘, 克服遗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适当增加读背时间的基础上,将已背的内容作间断的复习, 间隔周期由短到长,直至完全记熟记牢融化于脑海为止此外适当的抄写,适时的练习默写也是巩 固背诵效果的好方法学生逐步养成了爱背诵的好习惯,背熟了、记多了, “胸中有丘壑”腹内皆经纶, 自然会增强语感,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那么作起文来,自然就会有话可说,得心应手而挥洒自如了 三、精读、背诵的目的及应用 以上所谈,对精读、背诵的长远意义阐述较多,在学生精读、背诵的实践过程中,也应该有具 体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学生在读背优秀诗文时,心里明白要有意识地学些什么 首先学语言优秀的诗文大多以精辟优美的语言表达取胜,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初中生尤其是农 村初中生作文所欠缺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观点的阐述和传达,靠 的是语言文字的承载和表述历年中考作文评分及以后的中考作文走势也都把作文的语言运用列为 重头因而精读、背诵优秀诗文取他人语言之长补自己语言之短极为重要 学语言要留心学习特殊的语言形式特殊的语言形式也就是出格的非一般的语言形式这种语 言形式常常是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
如魏巍《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觉察 她爱我们, 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的贬义褒用,充分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机灵又 如鲁迅《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发辫“实在标致极了”,其中“标致”一词,就是褒义贬用的 反语,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不思救国的丑态再如,诗人梅绍静说:“日子是散落着 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根根蘸着清水搓好的麻绳 ”这种比喻乍一看没什么道理,但细细一读,却 感到很有味道,这就是运用特殊语言形式的效果精美诗文中特殊形式的语言运用俯拾皆是,学生 阅读时留意勾勾记记,有心学学用用,对自己作文的语言表达增辉起色定会大有裨益 学语言要留心学习概括精炼的名言警句名言、格言、俗语、谚语流传已久,富于深刻的启发 教育意义,往往结合语境用得十分恰当如鲁迅小说《故乡》的结尾,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便是名言的运用,富有深刻的寓意,表明鲁迅先生继续寻求 救国救民真理的坚强决心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的结尾写到:“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便是蕴含深义的警句,形象地揭示了中年人应担负的重大责任使命。
又如《我总得 为你干点什么》叙述分析了大卫成功的原因后,精辟地议论到:“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 泥、自强的红砖之外, 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