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弹性理论一、重难点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 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 a.一般公式: b. 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 2.需求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2)需求无限弹性,即Ed→∞。
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 =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3.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4.收入弹性(1)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 (2)收入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收入弹性分为五类: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m=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线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平坦的线。
第三,收入缺乏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陡峭的线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与横轴成45°的线第五,收入负弹性,即Em<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我们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为低档商品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为必需品 5.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2)对于不同的商品关系而言,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密切;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接近于1,替代关系就越强;如果交叉弹性为零,则这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
6.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含义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2)供给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供给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第一,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都不变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第二,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既定而供给量无限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第三,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成45°,并向右上方倾斜的线第四,供给富有弹性,即 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平坦的线第五,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且较为陡峭的线 (3)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相关供给取决于生产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影响一种商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也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时间因素在经济分析中,时期长短与时间多少无关,而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调整。
如果在某一时期内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完全可以根据产量来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长期如果在某一时期内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一部分可以根据产量调整,而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不能根据产量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短期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相关一般来说,在价格发生变动之时,供给量很难调整,即生产无法立即增加或减少,所以,即期供给弹性几乎为零换言之,在价格变动之后的极短时间内,供给量几乎不变在短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原料这类生产要素来改变供给量但由于生产规模不能变,调整的幅度有限,短期中供给缺乏弹性在长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调整生产规模,供给可以充分调整,长期中供给富有弹性7.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有:TR=P?Q1)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2)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8.税收分摊 (1)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
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消费者承担多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2)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二、学习要求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要注意正确理解三个问题);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1)需求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含义;(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最重要的是(1)(2)(5)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3)注意掌握用公式计算;(4)会用图形说明这个问题◆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薄利多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2)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掌握:◆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2)计算需求收入弹性的一般公式;(3)根据弹性的大小划分商品的类型:a.收入弹性为正值的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是低档商品;b.收入弹性大于1的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1的为必需品◆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 (2)计算需求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3)根据交叉弹性的大小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正值:替代关系;负值:互补关系◆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供给弹性的含义; (2)计算供给弹性的一般公式;(3)供给弹性与时间的关系:短期中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中供给富有弹性了解:◆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
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消费者承担多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一、重难点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3.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