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理解 新人教版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KB
约5页
文档ID:20017991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理解 新人教版_第1页
1/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懂得课文导学懂得【学习导引】历史再上溯到1861年,那是一个让全部主持正义的人们愤慨的岁月:有两个强盗大摇大摆闯进了圆明园,公然进行大肆劫掠,并放火焚烧了这一世界珍宝,他们甚至无耻地将劫掠的赃物在他们欧洲本国展出;闻名作家雨果对他们的罪行愤慨地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你会再次领会东方珍宝圆明园的壮丽,更加痛恨劫掠者,从而激发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仍要留意把握书信的特点,尝试学写书信;【学习目标】1.品尝文章具有想像力、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3.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行;【基础学问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材料作者简介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创作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雨果表达了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对中华民族的敬重,我们可以从中悟到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喜爱;二、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雨果怎样评判圆明园?精品.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确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位置;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庞大的典范;然后,详细叙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详细再到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摆设、装饰、园林景观;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最终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2.写法精讲本文是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烧毁了圆明园的罪行的愤慨的声讨;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其一,高度评判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位置,作者以丰富的想像描画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其二,对毁坏这座艺术宫殿的入侵者进行了愤慨的声讨;作者把法兰西与英吉利比作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认真品尝本文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入侵者罪行的声讨,对被入侵、被掠夺者的庞大怜悯;法国闻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特别明确,态度特别鲜明;他愤慨声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慨声讨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怜悯中国所遭受的空前灾难;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要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成功”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情,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3.难点精讲雨果声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精品.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风光的,杰出的,光荣的,他们期望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成功赐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美丽”“丰功伟绩”“收成庞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终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格声讨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问题全解为何说从今文中可以看到作者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行?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声讨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假如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特别了不得的;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假如雨果有一点奴颜媚骨,迎合巴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行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入侵与被入侵,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原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简单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简单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平的立场是难能珍贵的;雨果之所以难能珍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分,“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久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士气的;雨果之所以难能珍贵,仍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敬重人类文明的制造者;他指出,“岁月制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特别透亮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究竟,是属于全人类的;正由于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制造者特别敬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制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怜悯,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由此可见,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行;【学习方法指导】精品.语文学习过程中讲求方法与习惯,通常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指: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达到阅读的成效;其中“画”,就是指边读边在书上画,不必誊写,实际上就是用圈点法精读;此后对所画内容品尝,隐性摸索,不必表达,只要求心里有所领会就达到了目的;【拓展训练】1.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抱负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示,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处集》;1861 ~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凄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责;《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庞大精神力气;《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凄惨遭受,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奇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责统治者的斗争;仍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2.维多利亚女王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女王(1819 ~1901),英国女王(1837 ~1901),印度女皇(1876 ~1901),在位期间,英国工商业快速进展,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这一时期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几乎享有对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位置;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3.拿破仑皇帝指拿破仑三世(1808~1873),即路易波拿巴;法兰西其次帝国皇帝(1852 ~1870);拿破仑一世之侄;第一帝国崩溃后长期流亡国外;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回国,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1851年12月发动军事政变,实行独裁;次年12月称帝,建立法兰西其次帝国;曾参与克里米亚战争,并发动入侵中国、越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战争;4.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精品.英法联军之役,又称其次次鸦片战争,是1856 ~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大事,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靠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訢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掌握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入侵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丢失领土和主权;5.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邻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围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仍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物;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院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协作!精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