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况: 建筑名称:吉巴欧文化中心建筑师: Renzo Piano, Paul Vincent, A. Chaaya, D. Rat建造年代:1991年一1998年建筑物的用途:作为Kanak的文化中心,包括长期的和暂时的展览馆,多媒体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 空间和主题场景总建筑面积:(主要部份建筑物加上单体)7,650 m2长期的展览空间:650 m2暂时的展览空间:580 m2400位子内部剧J场:800 m2多媒体图书馆:300m2入口 : 120 m2餐厅:310 m2儿童宿舍:250m2艺术家工作室:220m2总占地面积:8公顷总造价:2亿法郎设计手法:伦佐•皮阿诺设计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时,研究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 境亲和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式皮亚诺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 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构筑模式,同时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文化中心的总体规 划也借鉴了村落的布局,10个平面接近圆形的单体顺着地势展开,根据功能的不同,皮亚诺将他们分做三 组并以低廊串连吉巴欧文化中心不是一幢有一些主题组成的现代建筑,皮阿诺称其为“由植物伪装过的坦克”,不 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包括气候和地理位置,他的设计与计划浑然一体。
当地的传统文化、他对未来的热切 渴望、设计技巧以及建造的技术实践,都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群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很有开 放性,封闭的意识很淡且不明显,好似微风拂过植被中心因为当地人生活在热带的户外,几乎只有在晚 上和恶劣的天气中才会回到茅草屋中,入口被组织在一条被覆盖过的,随着半岛边缘轻微弯曲的路上进行, 路长约230米在任何一边,包含了主要空间的例子都集中分布在三个小村中,和封闭植被中的建筑几乎 完全一样皮亚诺的这一组建筑,巧妙地将建筑思路上的原始情结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并融入对生态学、 实际操作可能性和本土文化的考虑它毫不造作地为大众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文化、建筑和地理情形等 诸多因素的自然和谐中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其在功能上已超越了遮风避雨的气候调节作用,在表达了设 计师对当地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崇拜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设计师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融入自然,融入宇宙,并 且和谐地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相处对卡纳克本土文化传统的展现,是皮亚诺创作的出发点他认为艺 术往往要借鉴已有的价值,建筑也不能无视历史、传统和语境但他在设计中最担心的又是坠入对地方民 俗的简单模仿和媚俗之中在地区文化和现代化,全球性和地方性之间,皮亚诺所追求的是其所引用的一 段话一一 “记忆与忘却之间的平衡”。
要达到这种平衡,不仅需要建筑师对特殊性的地方文化背景有充分 的认识和体验,更需要建筑师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对文化中心先后两天的亲身体验, 使我感受到这种传统卡纳克地方文化与时代脉搏“之间”神奇的共鸣不过,也许卡纳克人的感受才是最 具权威性的据说在奇芭欧文化中心建成后,一群卡纳克人在设计者的引导下,走过“卡纳克之路”来到高耸的 象征卡纳克传统棚屋的“容器”前,设计者介绍说:“这就是你们的棚屋”卡纳克人先是一阵迷惑,接 着是用土语讨论了一番,最后,一位长者代表大家发言:“它像是用茅草覆盖着我们的棚屋,他思考了一 下接着说:“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但它仍然是我们的一位设计参与者感慨地说:“这是我所听到 关于这个建筑最美妙的评价了1.通风系统:基本上,单元体所装备的被动式通风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系统,每一根弯曲的外部肋板都被联 编为一垂直统一的整体, 该结构形成了单元体周边的附属空间弯曲的肋板带有水平线的条板, 用于修正 风向 而内部的情况则被由安装在周围墙壁底部和在结构体反面上的百叶窗所形成的被动式系统所控制 这些百叶窗依照风向和风力而打开或关闭, 随着微风通过促使空气沿着屋顶的最高点被排出。
2.双层皮系统: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皮亚诺设计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 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 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用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而设在顶部的天窗 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当有微风的时候,天窗打开以促进 通风而当风力变强时, 天窗关闭3.外部的肋板结构:覆盖在外部肋板结构上的水平条板不只是为了装饰,其分布和间距为了引导和控制自然通风而经过 特别的设计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板条,其间距相对较大,而位于中部的水平板条间距则相对较小如 此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位于底部的水平条板间距相对较宽,使得气流可以水平通过在中部,由于水平条 板密集,迫使水平流动受阻的空气在两层肋板之间上升而顶部水平条板间距也相对较宽,其水平空气的 流动形成的低气压正好产生了将两层肋板之间空气向上吸的效果气流顶部形成低气压,底部形成高气压4.内部的肋板结构:内部的垂直肋板上安装有水平的百叶窗靠近屋顶的百叶窗被设计为固定打开的,以便平衡持室内 外的压力差,避免屋顶被室内的高气压托起而位于底部的百叶窗则被设计为可调节的,它的开闭可根据 风力调节,并受电脑控制。
5.不同风力情况下的通风情况:由于该建筑被设计为利用当地的信风形成自然通风,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风力情况,建筑物的不同 部分将在不同的风力条件下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每个单元体由倾斜的屋顶、双层的维护结构组成,连同单元体外的由走廊串联的庭院,构成了一个 可调节适应不同风力情况的有机整体单元体内墙上靠近屋顶的部位安装有固定式百叶窗,其下方安装有 更大面积的可调节式百叶窗,而位于单元体和走廊之间的隔墙上则安装有调节幅度更大的百叶窗通常情况下,当有主导信风吹过时,可调节式百叶窗打开(但其开启程度仍受控制,以通过改变风 速来控制通风总量)微风穿过内外层的水平板条进入单元体,再经由单元体和走廊之间阁墙上百叶窗进 入走廊,最后通过庭院屋顶上的孔洞排出如果使位于单元体和办公室、展览区间的百叶窗 也开启,则自 然风同样能促进这些空间的空气流通当自然风非常微弱的时候,自然通风就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单元体中的热空气沿倾斜的屋顶上升并 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而另一股位于位于内外维护结构之间的上升热气流也通过吸力促进空气向 上穿过百叶窗来加强这一空气流通的过程当风力变强时,安装于单元体屋顶下方的感应器会自动关闭所有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强风 穿过建筑。
而当有从海上吹来的飓风时,屋顶下方会形成一个低气压,空气将通过顶部的百叶窗被迅速吸 出单元体,从而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室内热环境:由于当地的气候非常炎热,双层的屋顶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外层屋顶上方达到 50 摄式度时, 内层屋顶上方只有大约30 摄式度两层屋顶之间的空气层有助于减缓室内温度上升的时间此外,覆盖在 屋顶上的铝复合板互不连接或覆盖,以便为空气流动提供必要的空隙而庭院上方的屋顶也是由带孔洞的 铝复合板组成所有这些都是控制室内温度和自然通风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室内声环境:建筑的墙壁由多层隔声材料组成主体为一中间带有40 毫米厚空腔的混凝土墙外部覆盖有木制 的水平板条内部镶嵌有木制的面板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声的功能,而内部的面板甚至还具有吸声的功厶匕能结构对飓风影响的应对:整个建筑由木材和金属建成组成单元体维护结构的肋板,是由钢制核心外加经过层压的木材构成 的考虑到建筑会受到由飓风产生的巨大风荷载,所以经过了特别的加固措施木制的肋板由钢制基础拉 节和固定肋板间又由水平钢索拉接,水平钢索形成了一根根规则排列的水平弧线而每三根水平钢锁间 又有钢索将内外层肋板拉接如此的加强装置就是为了抵抗飓风的影响。
此外,每个钢制支脚的底部都采 用木材隔绝,以避免水的渗透视觉、听觉与环境的融合:由于建筑的所在的基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太平洋小岛,所有为了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建筑师将设计 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面对礁湖的一面更多的向环境开放与简单模仿高大的棕榈和松树所不同的是, 建筑更倾向于与当地的场景和植被相融合,以便与周围的植被建立一个密切的视觉联系通过开放的空间 和种满植物的庭院,该建筑更象是供人休闲散步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博物馆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到 的,屋顶铝复合板并不重叠相反,它们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使阳光通过这些缝隙照射进来而阳光在 地上投下的班驳的阴影就象是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使建筑更显生动其被动式通风系统在使空气循环的同时,赋予了建筑一种声响这种声音就象是海风吹过树林时所 形成的一种特别的声响,它就是Kanak的村庄和它的森林所特有的声响缺点与不足:建筑师想要汲取自然风进入建筑,促进建筑内的空气流通但风洞实验证明实际的效果并不完全如 设想的一样,而且自然通风通常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建筑的某些部分还需要适量的空调设备作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