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简介 生物药剂学特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生物药剂学特点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了各自均能作为独立恒速释放单元的多微囊技术 根据25mg50mg 100mg和200mg不同剂量 每片含数百至上千个直径约0 5mm或更小 25mg型 球型微囊 1600 1800个 100mg 每个微囊内核为活性药物琥珀酸美托洛尔 由不被蛋白酶水解的乙基纤维素多聚体外膜包裹 将这些数百成千的微囊和无活性的赋形剂压缩在一起 形成了可掰开使用的缓释片 一掰为二的每一部分仍保持稳定的缓释特性 药片进入胃内迅速崩解 微囊释放并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 每个微囊都作为独立扩散单位传输药物 其方式为 体液经外膜渗入囊内溶解琥珀酸美托洛尔形成饱和溶液 并以恒速持续不断向囊外释放 供机体吸收利用 这一释放吸收过程持续 20h 只要囊内存在未被溶解的药物 溶液即一直维持饱和度 释放速度也保持恒定 当24h后囊内所有药物均被溶解 溶液被稀释为不饱和液时 其释放速率才随之降低 生物药剂学特点 这一药物释放过程十分稳定 不受进食 体液pH 肠蠕动等生理因素影响 为获得缓慢而持久释放美托洛尔的目的 缓释片采用了琥珀酸盐替代平片的酒石酸盐 使其在37 水中的溶解度 270mg ml 显著低于后者 700mg ml 从而显著延缓了溶解速度 琥珀酸美托洛尔 分子量652 82 比酒石酸美托洛尔 分子量684 82 少了两个氧原子 总分子量小了32 约为5 因此 平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 50mg 100mg的美托洛尔含量相当于倍他乐克缓释片 琥珀酸美托洛尔 47 5mg 95mg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正是由于美托洛尔缓释片具有持续20h的药物恒速释放系统 加上药物本身3 4h清除半衰期 因此 qd给药即可维持24h平稳均衡血药浓度和持续理想 1阻滞作用 与平片和其他常用 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等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显著不同 突出表现如下 吸收过程更加稳定持久美托洛尔平片入体后95 被迅速吸收 因肝脏 首过清除效应 生物利用度为50 60 但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如与进食同时服药 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最大达40 左右 而缓释片吸收速度缓慢而均衡可持续20h 生物利用度为30 40 十分稳定 几乎不受进食或其他因素影响 这除了制剂工艺先进外 更重要的是消化道的绝大部位 尤以十二指肠和结肠为主 都可吸收美托洛尔 使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药物均被吸收利用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吸收过程更加稳定持久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比平片低20 30 的原因在于 肝脏首过清除效应具有饱和性 平片吸收迅速使首过清除效应短时达饱和 致部分药物入体循环 而缓释片吸收缓慢单位时间内通过肝脏药量较少 不能使首过清除效应饱和 被清除药物较多 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尽管缓释片总生物利用度低于平片 即相同日剂量时24h总药 时曲线下面积 AUC 比平片小 但总 1阻滞作用却并不低 甚至更高 总药 效曲线下面积 AUEC 相同或更大 因此 缓释片替代平片通常采用日剂量相同原则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血药浓度更加均衡一致健康志愿者服用美托洛尔平片50mgbid 100mgqd和缓释片100mgqd达到稳态后AUC和AUEC比较显示 平片吸收迅速 达峰时间 Cmax 1 2h 短 代谢迅速 清除半衰期为3 4h 6 8h后出现明显谷浓度 Cmin 因此 24h血药浓度波动指数 FI 较大 从而使药物效应波动指数 FIE 也相应增大 不利于临床治疗 而缓释片吸收缓慢均衡 服药后3 7h达最大血药浓度后可均衡保持24h 达峰时间显著后移 药 时曲线呈 高原平台状 没有明显的Cmax和Cmin FI和FIE较平片显著下降 因此 尽管三种给药方法的日剂量相同 但50mgbid和100mgqd平片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比100mgqd缓释片分别高3倍和6倍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1阻滞效应强度和选择性更加理想美托洛尔是选择性 1受体阻滞剂 与非选择药物相比 对 2受体介导的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骨骼肌血管舒张 肝糖原分解和胰岛素分泌等干扰较小 但其选择性是相对的 当血药浓度高于治疗范围时即消失 美托洛尔血药浓度只有分布在适宜的 治疗窗 45 400nmol L 内 才能既保证对 1受体的有效阻滞 又不使阻滞过度 且不干扰 2受体效应 如果血药浓度低于下限则会丧失不可或缺的重要的 1阻滞作用 高于上限既导致 1受体过度阻滞又干扰 2受体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1阻滞效应强度和选择性更加理想美托洛尔缓释片血药浓度可24h均衡分布于治疗窗内 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 1阻滞效应也越强 50mg美托洛尔平片单次给药血浆峰浓度与200mg缓释片相当 260 280nmol L 分布在治疗窗内 说明两者均保持 1阻滞的选择性 但前者仅维持数小时 而200mg缓释片则覆盖整个24h给药间期 将平片单次剂量增到100mg 尽管延长了作用时间 但峰浓度常 600nmol L 甚至高达1100nmol L 因此 此时段不仅出现过度 1阻滞效应 还干扰了 2效应 而谷浓度水平虽比50mg时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治疗窗下限 此时段同样也失去了必需的 1阻滞作用 若把单次给药剂量降至50mg并使日用药次数增加到3 4次 可克服这些缺点 但给药次数的增加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 因此 只有50 200mg缓释片才既可维持持续24h 1阻滞效应的选择性 最大浓度时又不导致过度阻滞 1受体 而50mg平片虽具有 1阻滞选择性 但持续时间较短 剂量增大至100mg时选择性又部分消失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1阻滞效应强度和选择性更加理想对哮喘病人的研究显示 服用100mgqd阿替洛尔和100mg 200mg美托洛尔缓释片 吸入 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 阿替洛尔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而服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组则不变 表明100mg阿替洛尔 1阻滞的选择性部分消失 而两种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仍维持 多项观察抑制运动诱发心动过速 运动高峰时产生下肢疲劳感和对 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诱发低血钾 高血糖作用对 受体选择性影响的研究均得到相同结论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降压效能更加突出尽管qd服用相同剂量的美托洛尔平片和缓释片的24h总治疗作用 AUEC 相似 但治疗效能却并不一致 表现为缓释片qd给药可获得持续24h均一的 1阻滞作用 而平片往往在峰浓度时产生过度阻滞且干扰 2受体 谷浓度时又会丧失治疗作用 说明缓释片的治疗效能也像其他长效制剂一样常高于平片 但不同长效 1阻滞剂的治疗效能也并非完全一致 100mg美托洛尔缓释片与10mg比索洛尔 1阻滞作用相当 表现为qd给药 24h总AUEC相等 但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治疗效能却优于比索洛尔 服用比索洛尔约1 3h后可出现明显的药物峰浓度 以后血药浓度平稳下降 清除半衰期为10h左右 而服药24h后的最低血药浓度水平常不足峰值的25 美托洛尔缓释片不仅达峰时间延迟6h 且曲线呈高原平台状 并无明显峰值 平台期时限可长达20h 服药后24h的最低血药浓度仍为峰值 50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降压效能更加突出因此 虽同为qd的长效 1阻滞剂 但美托洛尔缓释片提供了覆盖整个24h的均一血药浓度 而比索洛尔药物谷 峰浓度波动相对明显 服药24h后谷浓度水平更低 这些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也转化为临床效能的区别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研究显示 qd100mg美托洛尔缓释片组在治疗4w和8w时 给药12h和24h后 无论是运动心率下降的百分比还是血压降低程度都显著低于10mg比索洛尔组 治疗8周后 倍他乐克缓释片组的静息舒张压 给药后24小时 90mmHg的患者数明显高于比索洛尔组 97 和57 P 0 01 持续维持24h降压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体血压常常具有周期性昼夜节律波动 夜间睡眠时较低 约凌晨6时始突然激增 8 10时时达高峰 这种晨间血压急剧升高常伴急性心梗 猝死和急性卒中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增加 因此 控制晨间血压急剧升高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 改善临床预后 合适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qd给药即可提供24h均衡的血压和心率下降 对控制晨间血压急剧升高 降低心血管事件有显著疗效 药理作用 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的 1受体阻滞剂 其对心脏 1受体产生作用所需剂量低于其对外周血管和支气管上的 2受体产生作用所需剂量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选择性是剂量依赖的 由于缓释片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低于同剂量的普通平片 使该剂型有相对更高的 1受体选择性 美托洛尔无 受体激动作用 几乎无膜激活作用 受体阻滞剂有负性变力和变时作用 美托洛尔的治疗可减弱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有关的儿茶酚胺的作用 降低心率 心排出量及血压 在应激状态下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美托洛尔不会妨碍生理性血管扩张 在治疗剂量 美托洛尔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弱于非选择性的 受体阻滞剂 该特性使之能与 2受体激动剂合用 治疗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明显的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美托洛尔对胰岛素释放及糖代谢的影响小于非选择性 受体阻滞剂 因而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与非选择性 受体阻滞剂相比 美托洛尔对低血糖的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速的影响较小 血糖回升至正常水平的速度较快 对于高血压患者 琥珀酸美托洛尔可明显降低直立位 平卧位及运动时的血压 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 美托洛尔治疗开始时可观察到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 然而 长期治疗获得的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心排出量不变 对于男性中 重度高血压患者 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应避免与下列药物合并使用 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 对戊巴比妥作过研究 可通过酶诱导作用使美托洛尔的代谢增加 普罗帕酮 4例已经使用美托洛尔的患者 在给予普罗帕酮后 美托洛尔的血浆浓度增高2 5倍 其中2例发生与美托洛尔有关的副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在8例健康志愿者中得到证实 对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可能的解释是 普罗帕酮与奎尼丁相似 可通过细胞色素P4502D6途径抑制美托洛尔的代谢 由于普罗帕酮也具有b受体阻滞效应 其与美托洛尔的联合使用很难掌握 药物相互作用 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与b受体阻滞剂合用时 已有与阿替洛尔 普萘洛尔和吲哚洛尔合用的报道 有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胺碘酮 一例报道显示 同时使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 有可能发生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胺碘酮的半衰期很长 约50天 这意味着在胺碘酮治疗停止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使用美托洛尔仍有可能发生两药的相互作用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与b受体阻滞剂有相加的负性肌力作用 故在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中 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也应避免同时使用美托洛尔和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丙吡胺和美托洛尔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明确的资料证明 药物相互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 抗风湿药 NSAID 已发现NSAID抗炎镇痛药可抵消b受体阻滞剂的抗高血压作用 在这方面 经过研究的药物主要是吲哚美辛 b受体阻滞剂很可能不与舒林酸发生相互作用 在一项双氯芬酸的研究中 未发现b受体阻滞剂与双氯芬酸有相互作用 苯海拉明 在快速羟化代谢人群中 苯海拉明使美托洛尔通过CYP2D6转化代谢成 羟美托洛尔的清除降低2 5倍 美托洛尔的作用因而增强 苯海拉明可能抑制其它CYP2D6底物的代谢 苯丙醇胺 苯丙醇胺50mg单剂给药能使健康志愿者的舒张压升高到病理的水平 美托洛尔通常能拮抗这种由苯丙醇胺引起的血压增高 但是在接受大剂量苯丙醇胺治疗的患者中 可反常地引起高血压反应 在单独使用苯丙醇胺治疗的过程中 也有发生高血压反应的报道 其他 利福平可诱导美托洛尔的代谢 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降低 若与西咪替丁 肼屈嗪 选择性的5 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SSRI 如帕罗西汀 氟西汀和舍曲林合用 美托洛尔的血浆浓度会增加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