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2.24KB
约10页
文档ID:262930034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_第1页
1/10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陆燕 王小虎 潘斌清 俞良 钟卫国 兰国防 王雪刚 季向东 孙菊英 端木银熙摘要    常优998是用优质晚粳不育系常386A与偏籼型恢复系CR-99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常优998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根据制种实践,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并建立了父母本对应叶龄回归方程并全程预测花期,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常优998;亲本特性;制种技术    S511.038            B   1007-5739(2020)06-0018-03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一直以来都是水稻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发展迅速,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走在前列,他们利用粳型不育系与偏籼型恢复系配组,即利用“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水稻选育的育种路线,育出了“甬优系列”和“春优系列”亚种间杂交水稻并在生产上应用[1-4],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5]。

近年来,江苏省各育种单位育成并审定的杂交粳稻组合基本上都是“粳粳交”组合,目前还没有“籼粳交”杂交水稻组合通过审定[6]但是,纵观近些年江苏省杂交粳稻参试的组合,“籼粳交”组合占比较大,大多数“籼粳交”参试组合来自于浙江省由于该类型组合在产量和抗性水平上高于“粳粳交”组合,因而“籼粳交”杂交水稻组合通过审定的几率很大,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各育种单位的主要育种方向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长期致力于三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工作,已先后育成了常优1号、常优2号、常优3号、常优4号、常优5号、常优粳6号等6个“粳粳交”杂交粳稻常优998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晚粳不育系常386A与偏籼型恢复系CR-99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于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90017、国审稻20190153)该组合表现为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生物学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和安徽的粳稻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常优998亲本的特征特性、选育过程及高产制种技术,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亲本的特征特性1.1    不育系常386A常386A是2009年用武运粳7号A为母本,盐粳320237/徐稻3号的F5代稳定品系为父本,经本地与海南连续回交7代,于2013年育成,2018年9月14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该不育系主茎总叶片数16~17张,地上部伸长节间5~6个,生长清秀,无包颈,成熟时秆青籽黄、熟相好穗长16~17 cm,穗总粒数140粒左右,成熟时半直立穗,保持系谷粒椭圆型,千粒重26 g左右,谷壳黄色,颖尖有短芒略带淡红色繁殖异交结实率40%左右(行比2∶6);花期相遇好,天气正常情况下,制种异交结实率45%左右,较易脱粒太湖稻区正常栽培,播种至始穗90 d左右,与保持系同步抽穗,齐穗至成熟32 d左右,全生育期125 d经逐年套袋及观察鉴定,不育株率、不育度均达到100%,套袋无自交结实,不育性稳定镜检调查花粉败育类型,染败型占75.2%,圆败型占22.1%,典败型占2.7%开花时间集中,开花高峰明显,开颖角度大,柱头不外露,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期基本同步,单穗花期6~7 d,单株花期9~11 d,群体花期12~13 d始穗后第3天开花,见花后3~4 d进入开花盛期,第5~6天达开花高峰,高峰期内开花量占总颖花量的75%左右。

晴或多云天气,10:30—11:00始花,11:30—12:00为开花高峰,13:00—13:30终花,历时2.0~2.5 h,开花时间较保持系迟10 min左右,阴天开花时间较晴天迟1 h左右开颖角度30°~35°,开闭颖历时45~60 min1.2    恢复系CR-998纯粳型恢复系,穗型不大,配制组合杂种优势不强,产量和抗性水平不突出,已逐步被穗型大、花粉量足、抗性强、配组优势强产量高的籼粳中间型恢复系所取代CR-998系2011年从A41/F8585(2011年扬州大学农学院从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杂交后代中通过系谱法,本地与海南连续选择和测恢,于2014年育成CR-998株型紧凑,生长清秀,成熟时秆青籽黄、熟相好主茎总叶片数16张,穗层整齐,着粒密度适中,每穗总粒数200~250粒,千粒重25 g左右,结实率90%以上穗型大,花粉量足,配制组合优势强2    常优998的特征特性2014年春季在海南用常386A与CR-998配组,2014—2015年正季在常熟本地进行杂交粳稻新组合比较试验,经室内考种、米质测定、抗性鉴定,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抗性好等特点。

2016—2018年参加江苏省晚杂粳组、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2019年3月、11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审定2.1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334 kg/hm2,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4.88%;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10 771.5 kg/hm2,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5.98%;2年区试平均产量11 053.5 kg/hm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299.5 kg/hm2,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6.02%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040.0 kg/hm2,较对照嘉优5号增产18.2%;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11 394.0 kg/hm2,较对照嘉优5号增产12.2%;2年区试平均产量11 217.0 kg/hm2,较对照嘉优5号增产15.1%;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99 kg/hm2,较对照嘉优5号增产6.6%2.2    稻米品质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组区试中,常优998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整精米率73.5%、垩白粒率13.0%、垩白度3.2%、胶稠度70.0 mm、直链淀粉含量14.8%、长宽比1.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在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联合体中,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17.7%、垩白度2.5%、直链淀粉含量16.7%、胶稠度75.7 mm、长宽比1.9,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三级2.3    抗性表现在江苏省杂交晚粳组区试中,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年稻瘟病鉴定结果,稻瘟病损失率5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联合体中,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5.0、3.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2.4    主要农艺性状常优998苗期植株矮壮,移栽后不易败苗,返青快,分蘖力较强,营养生长旺盛,茎秆粗壮,茎叶挺拔,叶片上举,剑叶挺,受光态势好,抗倒性较强群体整齐度好,抽穗集中,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饱满,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常优998作单季晚粳栽培,有效穗数225万~250万穗/hm2,株高120~125 cm,穗长18~20 cm,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95%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全生育期160 d左右2.5    籼粳属性以典型的杂交粳稻组合常优4号及其母本武运粳7号A、父本CR-25和典型籼稻黄华占作对照,利用程氏指数法[7]对常优998亲本的籼粳属性进行测定,母本常386A的程氏指数总评分为19,属粳型,父本CR-998的程氏指数总评分为13,属偏籼型。

而不育系武运粳7号A、恢复系CR-25及其所配组合常优4号的程氏指数总评分分别为20、19、22,均属粳型;而黄华占的程氏指数总评分为3,属籼型说明CR-998不是典型的籼型或粳型恢复系,属于籼粳中间型恢复系,进而确定常优998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常优998的程氏指数16,属偏粳型(表1)3    高产制种技术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4年制种生产实践,常优998制种父母本最佳抽穗扬花期为8月底,母本在5月25日播种,父本分2期播种,第Ⅰ期5月20日播种,第Ⅱ期5月30日播种,父、母本播插期相差5 d父母本秧田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旋耕机翻耕2次父本水育秧播干种量150~225 kg/hm2,母本水育秧播干种量300~375 kg/hm2播后隔日,用30%苄嘧·丙草胺675 g/hm2兑水750 kg/hm2小机喷雾防治杂草,用拱形竹片撑好棚架,并用无纺布或防虫网覆盖父本施断奶肥尿素75.0~90.0 kg/hm2,母本施断奶肥尿素112.5~150.0 kg/hm2,插秧前5~7 d,揭开无纺布炼苗,拔秧前2~3 d看苗施起身肥,父本一般不施起身肥,母本看苗施尿素112.5 kg/hm2。

喷好起身药,重点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3.2    適时移栽,插足基本苗早插早管,适时移栽,父母本秧龄控制不超过25 d,移栽叶龄为4.5~6.0叶,厢宽2.5 m,父、母本行比2∶12,父本株行距为26.7 cm×16.7 cm,母本株行距为16.7 cm×15.0 cm,基本苗母本控制在120.0万~150.0万穴/hm2,父本控制为37.5万~45.0万穴/hm23.3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在插秧前,大田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375.0 kg/hm2,分蘖肥移栽后5~7 d,施尿素75 kg/hm2+30%苄嘧·丙草胺675 g/hm2,普施;7月上旬和7月底分别施尿素150.0 kg/hm2(偏施母本行内,注意放干水下午天气凉爽后施肥,施好后隔天早上再上水);移栽后保持一定水层,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发生,够苗后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终花保持浅水养花,灌浆期切忌断水过早,保持田间湿润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减少空秕粒防病治虫除常规用药外,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后重点防治稻曲病2次,在9月底至10月初防治蚜虫、稻飞虱3.4    花期预测及调节方法制种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受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秧苗素质不好、移栽时秧龄大小、栽插密度不同、肥水管理不当、气候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为了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必须进行花期预测因此,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应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调节3.4.1    叶龄回归方程预测通过建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对应叶龄回归方程预测花期相遇,对杂交粳稻制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4年的制种生产实践,积累了常优998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对应叶龄资料,依据4年对亲本生育特性的观察,结合父、母本播始历期、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常优998制种花期相遇的父、母本叶龄回归方程为y=1.200 1+0.840 2x(r=0.995 7**,P<0.01)式中,y为父本叶龄,x为母本叶龄在制种过程中,如栽培条件和肥水管理稳定,父母本播差期安排及花期预测可参照回归方程进行如遇不利天气或制种田块变化,y值与实际调查观测值相差较大,则表明花期相遇不理想,应及时采取肥水促控措施,控快促慢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幼穗分化期进行田间幼穗剥查预测,以保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