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答:金属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位错障碍越多,需要协调的具有不同位向的晶粒越多,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越高,从而导致金属强度和硬度越高金属的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同时参与变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变形越均匀,推迟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使得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在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的情况下,金属在断裂前消耗的功增大,因而其韧性也比较好因此,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2. 冷塑性变形金属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随变形量增加,空密度增加④由于晶粒由有利位向而发生几何硬化,因此使变形抗力增加随变形量增加,亚结构细化,亚晶界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答:①晶体内部存在位错源,变形时发生了位错增值,随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加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变形抗力增加3•某厂用冷拉钢丝绳吊运出炉热处理工件去淬火,钢丝绳的承载能力远超过工件的质量,但在工件的运送过程中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其原因答:冷拉钢丝绳是利用热加工硬化效应提高其强度的,在这种状态下的钢丝中晶体缺陷密度增大,强度增加,处于加工硬化状态在淬火的温度下保温,钢丝将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组织和结构恢复软化状态。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冷拉钢丝的加工硬化效果将消失,强度下降,在再次起吊时,钢丝将被拉长,发生塑性变形,横截面积减小,强度将比保温前低,所以发生断裂4细化晶粒方法1•在浇注过程中:1)增大过冷度;2)加入变质剂;3)进行搅拌和振动等2. 在热轧或锻造过程中:1)控制变形度;2)控制热轧或锻造温度3. 在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和冷却工艺参数利用相变重结晶来细化晶粒4. 对冷变形后退火态使用的合金:1)控制变形度;2)控制再结晶退火温度和时间5、试说明滑移,攀移及交滑移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并阐述如何确定位错滑移运动的方向解答:滑移:切应力作用、切应力大于临界分切应力;台阶攀移:纯刃位错、正应力、热激活原子扩散;多余半原子面的扩大与缩小交滑移:纯螺位错、相交位错线的多个滑移面;位错增殖位错滑移运动的方向,外力方向与b—致时从已滑移区一未滑移区相反,从未滑移区一已滑移区6•将经过大量冷塑性变形(>70%以上)的纯金属长棒一端浸入冷水中,另一端加热至接近熔点的高温(如),过程持续一小时,然后完全冷却,作出沿棒长度的硬度分布曲线(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如果此金属为纯铁时,又会有何情况出现例题解答:(I)T〈T再,回复,硬度略下降(II)再结晶硬度下降较大(III)晶粒长大进一步下降沿棒长度的硬度分布曲线示意如图。
在整个棒的长度上,由于温度不同,经历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过程I)T
8材料的强化方法有哪些分析他们的本质上的异同点材料常用的强化方式:固溶强化、沉淀(析出)强化、弥散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相变强化1)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造成了点阵畸变,其应力场将与位错应力场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化学交互作用和静电交互作用,并阻碍位错运动是通过合金化对材料进行的最基本的强化方法2)沉淀(析出)强化是通过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第二相微粒,第二相与位错相互作用;(3) 弥散强化一一是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加入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硬质第二相形成复相,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起强化作用4) 细晶强化一一霍尔佩奇公式;细晶强化是唯一的使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的强化方法5) 加工(形变)强化一一塑性形过程中,位错发生增值,位错密度升高,导致形变胞的形成和不断细化,对位错的滑移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可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显著升高6) 相变强化一一相变时新相和母相具有不同组织结构,在相变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晶体缺陷9在室温下对Pb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但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弯折,Pb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为什么(Tm(Pb)=327°C)例题解答:在室温下对Pb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发生了加工硬化。
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弯折,Pb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已发生了回复和再结晶因丁再=・Tm(Pb)〜・(327+273)—273=—33°C10. 钢丝绳吊工件,随工件放入1000C炉中加热,加热完毕,吊出时绳断原因例题解答:冷加工一加工硬化一钢丝绳的硬度和强度f一承载能力高一加热一发生再结晶一硬度和强度J一超过承载能力一钢丝绳断裂11单滑移是指只有一个滑移系进行滑移滑移线呈一系列彼此平行的直线这是因为单滑移仅有一组.多滑移是指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滑移系同时或交替地进行滑移它们的滑移线或者平行,或者相交成一定角度这是因为一定的晶体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滑移系,而这些滑移系的滑移面之间及滑移方向之间都交滑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移面沿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地滑移它们的滑移线通常为折线或波纹状只是螺位错在不同的滑移面上反复“扩展”的结果在铁碳合金中主要的相是哪几个两个最主要的恒温反应是什么其生成的组织是什么它们的性能有什么特点答:铁碳合金相图中共有五个基本相,即液相L、铁素体相F、高温铁素体相§、奥氏体相A及渗碳体相Fe3C在ECF水平线(1148C)发生共晶转变+Fe3C转变产物为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形态、数量的奥氏体的机械混合物(共晶体),称为莱氏体,以符号“Ld”表示,性能硬而脆。
在PSK线(727°C)发生共析转变+Fe3C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数量、形态的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共析体),称为珠光体,以符号“P”表示珠光体的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根据铁碳相图对铁碳合金进行分类,试分析不同铁碳合金成分、室温平衡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答:由Fe—C相图可将铁碳合金分为以下几类:①工业纯铁:wCW%,组织为F+Fe3CIII亚共析钢:%
合金中组织的不同引起的性能差异很大,这与Fe3C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当他与F(基体)构成片层状的P组织时,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而当Fe3C以网状分布在晶界上时,不仅使塑韧性降低,也使强度降低;当Fe3C以粗大形态存在时(Ld'或Fe3CI),塑韧性和强度会大大降低从铁一碳相图的分析中回答:(1) 随碳质量百分数的增加,硬度、塑性是增加还是减小答: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塑韧性降低;因为随含碳量增加Fe3C数量越来越多2) 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对强度、塑性的影响怎样答:对基体产生严重的脆化,使强度和塑性下降3) 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答:钢是以塑韧的F为基体,而白口铁是以硬脆的Fe3C为基体,所以钢有塑性,而白口铁几乎无塑性4) 哪个区域熔点最低哪个区域塑性最好答:共晶白口铸铁熔点最低A区塑性最好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1) 含碳量为%的钢比含碳量为%的钢硬度高;答:因为钢的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2) 在室温下含碳量%的钢其强度比含碳量%的钢强度高;答:含碳量超过%后,Fe3C以网状分布在晶界上,从而使钢的强度大大下降3)低温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答:因为低温莱氏体是由共晶Fe3C、Fe3CII和珠光体组成,因此比起但纯的珠光体来说,其塑性要差。
4)在1100°C,含碳量%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量%的生铁不能锻造;答:因为在1100C,含碳量%的钢处于A单相区,而含碳量%的生铁处于A+Fe3CII+Ld';(5)钢铆钉一般用低碳钢制成;答:钢铆钉需要有良好的塑韧性,另外需要兼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因而使用低碳钢制成;(6)钳工锯%C、%C、%C等钢材比锯%C、%钢材费力,锯条容易磨损;答:%C、%C、%C中的含碳量高,组织中的Fe3C的含量远比%C、%C钢中的含量高,因此比较硬,比较耐磨;(7)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铸造成型;答:铸铁的熔点低,合金易熔化、铸造过程易于实施;钢的含碳量比铸铁低,通过加热可进入单相固溶体区,从而具有较好的塑性、较低的变形抗力,不易开裂,因此适宜于压力加工成形第3章工程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思考题与习题P813、金属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晶粒的大小P67〜P68答:机械工程中应用的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多晶体同样的金属材料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晶粒越细,晶界数量就越多,晶界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越大,同时晶粒的变形也越均匀,致使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因此,在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晶粒越细越好。
晶粒度的大小与结晶时的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有关形核率越大,在单位体积中形成的晶核数就越多,每个晶粒长大的空间就越小,结晶结束后获得的晶粒也就越细小同时,如果晶体的长大速度越小,则在晶体长大的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晶粒数目就越多,因而晶粒也越小细化晶粒的方法有:1)增大过冷度——提高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比值,使晶粒数目增大,获得细小晶粒;2)加入形核剂——可促进晶核的形成,大大提高形核率,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3)机械方法——用搅拌、振动等机械方法迫使凝固中的液态金属流动,可以使附着于铸型壁上的细晶粒脱落,或使长大中的树枝状晶断落,进入液相深处,成为新晶核形成的基底,因而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6、室温下,对一根铁丝进行反复弯曲—拉直试验,经过一定次数后,铁丝变得越来越硬,试分析原因如果将这根弯曲—拉直试验后的铁丝进行一定温度的加热后,待冷至室温,然后再试着弯曲,发现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