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温酒斩华雄”看烘托的妙用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0KB
约2页
文档ID:23705685
从“温酒斩华雄”看烘托的妙用_第1页
1/2

从“温酒斩华雄”看烘托的妙用贵州省道真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 韩忠彧《三国演义》第五回叙述十七镇诸侯歃血结盟,公推袁绍为盟主,联合讨伐董卓一开战就遇到了董卓麾下大将华雄,联军方面连折上将四员各路诸侯尽皆失色,徘徊观望,畏缩不前,在此危局下,关羽请缨出战,小说接着写道:“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曹)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催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神勇,首先极力铺叙联军士马精强,猛将如云而鲍忠、祖茂、俞涉、潘凤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勇将,然而顷刻之间四将都命丧华雄刀下,华雄已成了联军可怕的煞星此时关羽不过是一名卑微的马弓手而已难怪袁绍等辈担心关羽的出战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联军貽羞于人其结果是关羽不费吹灰之力便斩了华雄,其神勇令人莫测高深《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对关羽的神勇事先一字未写,却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奇效果其奥妙就在于采用了特殊的技巧。

俄国画家列宾在一次参观中看到《邦具城的末日》一画时,曾被它“辉煌的技巧”感动得落泪,他说:“艺术中主要的东西就是技巧的魅力和美妙的手法而“温酒斩华雄”正是运用了许许多多技巧中颇具魅力的“烘云托月”这一手法清人金圣叹在《西厢记》评点中说:“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烘云托月”的说法即脱胎于此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法,常可收到正面描写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古今中外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是善于运用烘托这一手法的典范《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历来被认为是最有名的佳句通过反衬烘托,“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薑斋诗话》)深得艺术中的三昧,令人回味无穷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同样是使用烘托手法来加强艺术表现力长诗把本来只诉诸于听觉的音乐状写得活灵活现,使人的神思跟着曼妙的乐音飞翔翱游诗人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番琵琶的演奏之后,接着写道:“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音乐戛然而止随后笔锋一转,推出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画来加以烘托,把听者的物我两忘、如痴如醉及古曲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鲁迅的小说《药》中,写道华大妈上坟时,有这样一段:“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小说的结尾写道:“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这里景物环境的描写简练而传神,准确地烘托出了华大妈、夏四奶奶悲哀、惊惶的心态,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我跨过凳子,马上坐到座位上我从惊慌中稍稍定下神来,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常礼服,领口系着折迭得很精致的领结,头上戴着那顶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套装束,只有在上头派人来学校视察或学校发奖时他才穿戴的此外,整个教室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的气氛老师服饰的变化,预示着某种重大事件的发生,烘托出一种非同寻常的紧张气氛文学作品如此,其他艺术也常常采用此法唐代画家阎立本作的肖像画——晋武帝司马炎像,把站立两旁的侍者画得比较小,以此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威严气势此外像戏曲中的锣鼓,电影中的音乐,园林艺术中的衬景等等,同《三国演义》中表现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所使用的均是一法,都起到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作用。

发表于《贵州教育》1998/6;〈国际标准刊号:ISSN0451-0038;国内统一刊号:CN52-1030/G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