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4KB
约9页
文档ID:252678858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_第1页
1/9

经典五言古诗赏析大全 【篇一】经典五言古诗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闲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其次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头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由于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明显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缘由,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固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漂浮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终点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消遣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很简单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劝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认,又好像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怜悯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经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惊奇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隐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示意、比方、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简单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到达“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篇二】经典五言古诗赏析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唐代: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孤独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是写过宋之问旧庄,后二句则写对旧庄而有感 第一句“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是交代大事和地点,用场景的描写勾画出萧瑟零落的场景,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其次句“枉道祇从,吟诗许更过”,是全诗的主旨杜甫之所以枉道过宋庄,而且那么匆忙,主要在于他相当敬重宋之问的诗作,所以他说:为了吟诗,或许会再一次访问这位诗坛前辈的故居宋之问媚附张易之等权贵,以善写应制诗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其人杜甫是不取的,所以全诗只及其诗,不及其为人杜甫能做到不因人废诗 第三句,“淹留问耆老,孤独向山河”,是说访宋之问的子孙家世,对着依旧如故的山河,感到非常冷落、孤寂为宋之问“迹在人亡”而感到哀痛 末句“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是通过将军树来借景抒情,增加了悲凉的颜色,通过该句把悲凉的气氛勾画出来,悲凉之情呼之欲出 【篇三】经典五言古诗赏析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宏伟磅礴的景象,热忱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风光,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认真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理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快乐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赞叹仰慕之情,特别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究竟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殊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奇妙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气,这力气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立刻布满了雄浑的力气,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这奇妙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用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风光表现得更为形象鲜亮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还未曾离去其中隐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喜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最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意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概,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肯定要”假如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精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展比照,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宏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行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始终为人们所传诵的缘由正由于泰山的崇高宏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固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予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篇四】经典五言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终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独立自破,自破独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始终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涯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喧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究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究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临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准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行测,*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慢慢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似乎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乎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终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究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终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简单情感外表看来,诗人真能得意其乐,可是反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久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

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