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微分方程与运动稳定性_第三篇

野鹰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2MB
约81页
文档ID:28148457
常微分方程与运动稳定性_第三篇_第1页
1/81

1,第三篇 定性理论,2,第一章 奇点 第二章 相平面法 第三章 极限环,内 容,3,第五章 奇 点,第一节 常点与奇点第二节 一次奇点第三节 非线性项对奇点的影响,4,第一节 常点与奇点,研究二维方程组,(5.1),反之,如 X(x0,y0), Y(x0,y0) 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则此点称为(5.1)的常点性质:过常点有唯一解,但奇点处解至少不唯一,5,由于任何奇点都可借助坐标平移而将它化为原点,因而总认为原点是(5.1)的奇点 在原点邻域内将 X, Y 展为泰劳级数,得:,则此奇点称为一次奇点,反之称为高次奇点第二节 一次奇点,6,(5.5),研究以下线性系统,7,(1) q < 0, 此时λ1,λ2异号,其解为 设λ1> 0,λ2< 0, 则其轨线在原点领域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这样的奇点为鞍点根据特征根的各种可能情况,对奇点进行分类:,p16,p17,p30,8,o,λ 1, λ 2 为 相异负实根,若λ2<λ1<0,则积分曲线在原点与 x 轴相切,如图示。

反之,若λ1<λ2<0,则积分曲线在原点与 y 轴相切 —— 奇点称为稳定结点,对于q > 0,p 0,λ1、λ2为相异正实根,积分曲线方向远离原点 ——奇点为不稳定结点,p17,p20,p16,9,q>0,p>0,p2-4q0, v>0,将(5.5)化为:,(5.10),其解为r= r0 e -ut,θ=θ0+ v t,相应的轨线如图 ——奇点为稳定焦点,q>0, p<0, p2-4q<0:λ1,λ2为共轭复根但实部为正 ——奇点为不稳定焦点,p17,p16,10,(a) 初等因子是简单5.5)可化为:,(5.12),(4)q>0, p>0, p2-4q=0, λ1λ2为一对负重根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b) 初等因子是重的5.5) 可化为:,p17,(5.13),p16,11,所有轨线在原点均与轴相切,如图所示—稳定退化结点,q >0, p<0, p2-4q=0:λ1,λ2 —— 一对正重根  不稳定临界结点和退化结点,p17,12,(5) q>0, p=0:λ1=-λ2 =vi,为一对共轭纯虚根,其解为r=r0,θ=θ0+vt, 其轨线如图 ------奇点称为中心,13,奇点分类如下:,q0, p>0, p2-4q>0, 两根相异负实根―稳定结点; q>0,p>0,p2-4q=0, 两根为相等负实根―临界结点或退化结点。

q>0,p0, 两根为相异正实根―不稳定结点;q>0,p0,p0,p0,p=0, 两根为共轭纯虚根―中心.,14,汇,源,15,第三节 非线性项对奇点的影响,则原点(零解)若是(A2)的鞍点,正常结点、焦点,也是(A1)的鞍点,正常结点、焦点(解的结构相同),且稳定性保持不变;但(A2)的临界或退化结点,对(A1) 来说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16,定义2:设O(0, 0) 为孤立奇点,若点列 An(rn,θn),当n→∞时,rn→0 ,θn→θ0 ,且αn→0 ,αn为An点的方向场向量与向径夹角的正切,称θ=θ0为特征方向 显然,若θ=θ0为固定方向,则必为特征方向,3.1 奇点的性质定义1:设 L 为轨线, 其上的点 A(r,θ),当r→0时,θ→θ0 (t→∞ ),称L沿固定方向进入奇点O(0, 0).,鞍 点: 0,/2, 3 /2,结 点: 0,/2, 3 /2,焦 点: 无退化结点: /2, 3 /2 或 0,临界结点:任意方向,p7,p8,p9,p10,p11,17,定义3: 轨线L与θ=θ0相交于P ,若P点向径与方向场夹角为: 0 < αp <  ,则为正侧相交; < αp < 2 ,则为负侧相交。

/2 < αp < 3/2 ,则为正向相交;-/2 < αp <  /2,则为负向相交①正侧正向②正侧负向③负侧负向④负侧正向,18,定义4:O为奇点,扇形域 由OA, AB与弧AB围城,称为正常区域, 上满足:除点O外没有其他奇点, OA, AB为无切线段;任意点的向径与方向场向量不垂直;最多包含一个特征方向, 但OA, AB不是特征方向.,结论: 轨线L与OA (或OB) 相交只能是同侧同向:即: 0 ‾  或  ‾ 2 因此有三类正常区域:,I,II,III,19,结论: 轨线L与OA (或OB) 相交只能是同侧同向:即: 0 ‾  或  ‾ 2 因此有三类正常区域:,引理:若Δ为正常区域 I ,从 OA, AB与AB上出发的轨线都进入O(当t→∞时);若Δ为正常区域 II , AB上有一点或一段闭弧,从其上出发的轨线都进入O(当t→∞时);,,若Δ为III , 有两种情况: (1) 没有轨线进入O; (2)  POA或 AB: POA时, OP上出发的轨线都进入O; PAB时, QOAAP, 从Q出发的轨线都进入O,20,其中F2,G2 是 x, y 二次以上的函数,且满足(A3) 。

令 x=rcosθ, y=rsinθ,运算可得:,(A4),考虑结点为稳定时, 非奇异变换,将 (A1) 化为:,1. 结点情况,p7,dθ/dt = 0  θ = 0, /2,  , 3 /2 ----特征方向,21,o,1,  2 – 微小量;∵λ2<λ1 < 0  r  0  dr/dt  0.,①, ③--正常区域 II; ②, ④--正常区域 I,结论:当1 → 0, ①, ③内只有一对轨线当t → ∞时沿y轴方向趋于原点;其余轨线则均沿x方向趋于原点  原点为稳定结点p8,总之,若线性奇点为结点,加上非线性项之后仍为结点,并且稳定性保持不变p8,22,鞍点情况两特征根均为实根:设λ10,,23,鞍点情况两特征根均为实根:设λ10,,①, ③--正常区域 II (t→∞) ②, ④--正常区域 II (t→-∞),结论:当ε→0, ①, ③内只有一对轨线沿y轴趋于原点(当t→-∞时); ②, ④内只有一对轨线沿x轴趋于原点(当t→∞时).  原点为鞍点,24,焦点与中心的情况,焦点情况与结点、鞍点相似:线性部分为焦点时,加上非线性项仍为焦点且稳定性不变;,对于线性部分为中心的情况,加上非线性项后,可能依然为中心,但也可能变为(不)稳定焦点;,25,,,若满足: X(-x, y)= X(x, y) Y(-x, y)= -Y(x, y),,若满足: X(x, -y)=-X(x, y) Y(x, -y)= Y(x, y),(A1),26,能否给出判断稳定性的依据?? ---问题实质:如何确定奇点的性质与(A9)系数之间的关系。

按照线性部分特征根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27,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两特征根为实根或共轭负根,此时奇点将为稳定或不稳定结点,焦点或不稳定鞍点;两特征根为一对纯虚根,线性奇点为中心,加上高次项后,为中心或焦点;两特征根一是零根,另一个正实根,奇点为不稳定;两特征根一是零根,另一个负实根,这是所谓Lyapunov第一临界情况;两特征根全为零根,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初等因子是简单的,化为齐次方程研究; 初等因子是非简单的,奇点为不稳定28,第一节 保守系统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带有参数的保守系统 第三节 耗散系统 第四节 轨线的作图法,第六章 相平面法,29,,第一节 保守系统的基本性质,一、保守系统 ----能量(机械能)保持守恒的系统单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p32,由(6.2.), 系统的奇点为: y=0,f(x)=0 (6.4),——系统奇点(若有的话)分布在 x 轴上,30,由(6.3),当 f(x)=0, y≠0时,有 =0,即轨线切线水平由(6.3)求得积分曲线的方程:,h 为常数----其力学意义为机械能守恒,(6.5), 在 h –V(x)≥0 的 x 区间内才有积分曲线, V’(x0)= f(x0)=0 ---系统奇点x0对应势能的极值,31,在奇点x0邻域内将V(x)展开为泰劳级数(取到二次项):,(6.7),V˝(x0)>0  V(x0) —极小值 (6.8) —椭圆方程奇点 x0 为中心;V˝(x0)<0 V(x0) —极大值 (6.8) —双曲线方程,故奇点为鞍点; V˝(x0)=0  V(x0) —非极大极小 拐点, 此时, 若 V (3)(x0)≠0, 积分曲线可近似表示为,p7,32,(6.9),对应中心鞍点型奇点: 一半中心,一半鞍点(高次奇点---线性部分的特征根出现零根)。

将(6.2)中的f(x)也在这一点邻域内展开,得:,33,在一般情况下,对于V(n)≠0,当n为偶数时V为极值,当n为奇数时V为拐点积分曲线为较复杂的高次曲线,如图(6.2)所示( y>0, x’>0; y<0, x’<0),p28,34,方程中不含速度项,为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方程中含有速度项,而速度项前的系数为常数或定号函数,为非保守系统;方程中含有速度项,而速度项前的系数是变号函数,则不能确定是否保守系统35,第二节 带有参数的保守系统,36,f(x, λ)=0, 在平面内为一曲线,如图(6.4),,假定阴影区: f(x, λ) 0可看出,当参数λ增大时,奇点数目随之变化f(x, λ) > 0,,λ,37,由于Vxx” (x, λ) = fx’(x, ),因而在奇点x处:Vxx” (x, ) > 0 (fx’(x, )>0)时,V-极小  中心;Vxx” (x, ) < 0 (fx’(x, ) < 0)时,V-极大 鞍点;Vxx” (x, ) = 0,但Vxx”’ ≠0时 中心鞍点与不含参数的保守系统相同,38,,λ,沿 x增加方向看f(x, )的变化,判断fx’(x, )的符号,2 , 3 , 5 –分岔点(奇点数目变化),f(x, λ) < 0,39,解: 由质点的动量距定理,可得小球的运动微分方程为,例1. 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沿一半径为 r 的大环滑动,此大环以匀角速度绕铅直轴而转动。

设小球与大环之间无摩擦,试研究小球的运动.,(6.17),40,曲线如图(6.6): 阴影区--- f (φ,λ)0平衡位置:  =0, φ=(0, ± ), 当|  |> 1时; =0, φ=(0, ± , ± cos-1 ),当||<1时41,相平面内轨线的分布情况(φ:-π  π ):,,,,,,|λ|<1,42,此时共有三个鞍点(φ=0,±π)与两个中心(φ=±cos-1λ);A,B分别为通过ω=0,φ=0与ω=0,φ=±π 的分界线,其方程为,(6.20),43,耗散系统属于非保守系统,其运动微分方程通常可表示为,第三节 耗散系统,(6.21),将 各项乘以 得,44,------由(6.22)知 y=0时 g(x, y)=0,因而耗散系统(6.25)的奇点分布,与和它对应的保守系统的奇点分布相同,但奇点的性质却可能改变(中心变成焦、结点)45,例2. 考虑阻尼作用单摆的运动耗散项:,对应的保守系统为,共有三个平衡位置(中心,鞍点):,由于    ,故系统为耗散系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