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驾驭了文言文学问的重要标记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旧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新唐书韩愈传文言文节选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新唐书韩愈传》原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嘉奖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跑舍施生怕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给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翻译: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嘉奖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当过宰相的郑余庆很观赏他,主动地赞扬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特长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看法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怜悯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也许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款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旧称呼裴锷的字。
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当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出入(或进入)皇宫,于是(或趁机)(向宪宗)诉说(控告)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吩咐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变更看法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出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举荐他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当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经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韩愈)却很能引导激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旧态度温和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嘉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
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挚友的孤女出嫁的总共有十人之多 【附】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十个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驾驭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开下列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 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 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失误缘由: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驾驭不牢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精确把握,缺乏依据语境说明词语的实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 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2007年高考广东卷) 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惊奇,拿着纸来告知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惊奇,拿着纸来告知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 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胜利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2007年高考山东卷) 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辞,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应付某人或某种状况而预先支配的方法、策略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而;政策;是个现代词语,它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肯定时期的路途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经济政策等。
这里古今意义不对应,误用现代词语 应译为:钟会讨伐蜀国,路过王戎时与其告辞,问(他)有什么计策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2007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生气,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吹胡子瞪眼,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依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样整体上看是肃穆的书面语,而;吹胡子瞪眼;明显是口头用语 应译为: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生气,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特别生气,逮捕了主帅并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五、不辨感情色调 例5.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2007年高考重庆卷) 误译:无业人员,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经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征收商税 解析:;游手之徒;,有明显的贬义,而;无业人员;则是中性的,应译为;游手好闲的人;;;网罗;一般状况下译为;搜集;,是中性词语,但这里有贬抑色调,;征收;则指政府依法收取财物等,这里译为带有贬抑色调的;搜罗;;搜取;;索要;比较合适 应译为:游手好闲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人的名义,经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出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2007年高考福建卷) 误译:假如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解析:译文把最终一句处理为陈述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示孟子挽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念,;五百的必有王者兴,其间必出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剧烈的反问,应译为;……呢?; 应译为:假如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七、误译语法关系 例7.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年高考浙江卷) 误译:莫非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遗忘(报效)君王吗? 解析:;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这句话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窘况的情状,用;终身不用;这个被动句表达这里翻译为主动句,将责任归咎于杜甫;不利用;是错误的 应译为:莫非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遗忘(报效)君王吗? 八、误译分句关系 例8.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