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鸣虫 鸣虫是指鸣叫声洪亮、动听悦耳,令玩者喜爱的昆虫 鸣虫分为秋虫和冬虫,这是玩者几百年来在玩赏鸣虫的实践中划分的秋虫是指立秋以后从自然界逮来的鸣虫,除了蛐蛐儿外还有其他如蛉虫类等冬虫指的是冬天人工份养、怀揣聆听其鸣叫声的鸣虫 鸣虫从昆虫学上讲可以分为两类,即蟋蟀类:如蛐蛐、金钟、油葫芦、梆子头以及南方各种蛉虫类,大约1000多种;螽斯类:包括蝈蝈、扎嘴和纺织娘一类蝈蝈是螽斯类鸣叫昆虫的主要代表我国的疆土辽阔,以上两类鸣虫全国各地都有栖息北京朋友将蟋蟀、金钟、油葫芦、蝈蝈称为“京城四大鸣虫” 蟋蟀的名称很多,品相复杂,有普通蟋蟀——中华斗蟀,古代称为“促织”,北方玩者叫蛐蛐,全国各地均有栖息虫源雄虫叫二尾儿(尾儿,音yir“乙儿”),雌虫叫三尾儿,属阴虫,喜阴暗,在田野、庄稼地和洞穴生活,因鸣叫声动听,又有天生好斗的习性,誉为“第一虫”,雌虫不打斗历代鸣虫玩赏家和昆虫学家对蟋蟀用途多有论述,是玩者喜爱的鸣虫之一冬天人工份养的蟋蟀行内称它为“白虫”,幼虫呈白色,只能聆听鸣叫,很少用来打斗蟋蟀在昆虫学属直翅目的蟋蟀科昆虫,以鸣叫悦耳动听而闻名 金钟是北方玩赏者的叫法,金钟的鸣叫声如同寺庙里铜鈡的敲打声;南方爱好者叫马铃,和马儿辔头摇晃时的铃声相似,非常动听。
金钟在南北方都有栖息虫源,金钟喜欢在阴暗潮湿的乱石下在京城玩赏者中一直流传着昌平明陵是金钟产地、随着旅游开发渐渐稀少 金钟和油葫芦是蟋蟀类的直翅目鸣虫叫昆虫,它的栖息地全国各地都有,怡养的、冬天聆听其声的金钟,人工份养的很多 油葫芦人工份养的、各色齐全的虫源不易找到,据说寇双堂份养的油葫芦红眼、紫色、黄色叫声为佳有“十三忧”之称(养鸟的朋友为给鸟压叫,说油葫芦有十三忧),金少山、余叔岩、谭氏家族专门选玩寇家份养的油葫芦 螽斯类的蝈蝈也分夏虫和冬天人工份养的冬虫蝈蝈南方叫“哥哥”、“蛐子”,古人叫“蛞蛞”螽斯类昆虫是最佳的鸣叫昆虫,品种较多,我国大江南北、黄河流域都有丰富的虫源在螽斯类的鸣虫中,以蝈蝈为代表的佳虫,体型大,偏扁触角丝状,超过体长,胶质化较脆弱,前缘向下倾斜,有长翅和短翅之分 我国的气候条件复杂,蝈蝈的种类与分布也不一样,如黑蝈蝈(铁蝈蝈)、绿蝈蝈黑蝈蝈大部分分布在京北的燕山山脉,像密云、房山(鞍山沟)、平谷都是黑蝈蝈虫源地绿蝈蝈主要分布在京津平原地带,其叫声不如黑蝈蝈声音浑厚,但是欣赏价值较高,品种豆绿、翠绿和草白等近几年河北省易县每年七八月份有蝈蝈市场据天津罐家讲,山东省沂蒙山区也有丰富的蝈蝈虫源。
《诗经》最早记录了《促织》一文,而“蝈”字最早见于《周礼秋官蝈氏》,释为“蛙”,明代蝈蝈还叫“蛞蛞”,到了清乾隆时期,认为《周礼》为误注,“蛞蛞”由此变为“蝈蝈”,按北京话蝈蝈要加儿化音,自此北京西山、燕山、鞍子沟、大以“京蝈蝈儿”的诨号风靡于市 冬天孵化份养的蝈蝈,怀揣鸣叫都以北京地区的为佳虫 蝈蝈是一年生的昆虫,最多到秋尽,可活三个月,也叫百日虫人工份养在生物学上,属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也叫三变态份养的冬虫是从当年秋后采用的雌虫产下的卵,低温储藏到第二年7月8月,在温房加温,经过七次脱壳成虫人工份养蝈蝈要比份养蟋蟀、油葫芦难度大,都属三变态孵化过程 内容提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鸣虫的生物学特征与习性、鸣虫的鸣声、蟋蟀类鸣虫、蝉类鸣虫、鸣虫选养与捕捉等 章节目录 鸣虫小史 《诗经》中的鸣虫 金笼蟋蟀与仙虫社 京师人嬉虫 鳌山蛩声 少年子弟好畜秋虫 清代的鸣虫生意 鸣虫的生物学特征与习性 生活史 交配与产卵 孵化与蜕皮 洞穴 食性 趋性 昼夜规律 体色适 鸣虫的鸣声 鸣虫为什么鸣叫 鸣虫的鸣叫原理 鸣虫的鸣声分析 鸣声的调理 蟋蟀类鸣虫 蟋蟀释名 蟋蟀的身体构造 蟋蟀类鸣虫的品种 螽斯类鸣虫 螽斯释名 螽斯类鸣虫的品种 蝉类鸣虫 蝉释名 蝉的身体构造 蝉的一生 蝉的种类 食用与药用价值 鸣虫选养与捕捉 挑选 畜养 捕捉 装虫 鸣虫的人工孵育 古代育虫法 现代育虫法 幼虫的饲养 鸣虫虫具 虫具概述 笼 盒 管与筒 罐 虫具的制作 葫芦虫具 蟋蟀葫芦 蝈蝈葫芦 制作工艺 范制技术 配置 鉴别与收藏 诗词中的鸣虫 咏蝉 咏蟋蟀 咏螽斯 绘画中的鸣虫 古籍中的草虫图 唐宋绘画中的鸣虫 元明清绘画中的鸣虫 齐白石笔下的鸣虫 后记 主要参考征引书目 本帖最后由 突破 于 ____-10-19 15:31 编辑 中国鸣虫简介(一) 鸣虫种类较多,如蟋蟀、油葫芦、蝈蝈、竹蛉(学名树蟋)黑金钟、绿金钟﹑扎嘴儿、金铃子。
前三种有三大虫之称,自然环境下,秋虫的寿命一般不过四个月,最晚活不过十二月底而京城春节前后鸣虫市场上出售的冬虫,是“虫儿把式”在暖洞子里“份”出来的如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种有钱有闲阶层的稀罕物,也被普通百姓所喜爱 三大虫之首的蟋蟀,又名促织、中华斗蟋、北京俗名蛐蛐它是秋天鸣虫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属阴虫,喜阴暗,在田野、庄稼地和洞穴生活此昆虫的雄虫即爱鸣又好斗,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以观其打斗来获取乐趣,因而又被称其为“斗蟋”和“将军”此虫饲养者最多,市场最大因此独占熬头被誉为“天下第一虫”蛐蛐全身呈褐色,有很长的触角后足大,善于跳跃雄虫体长20_25毫米,有2根尾须,俗称“二尾(读音yir“乙儿”)儿”雌虫在2根尾须中间还有一个产卵管,俗称“三尾儿”蟋蟀头顶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黄色纵纹雄虫前肢长达腹端,大多数个体无后翅,也有少数雄虫有后翅,并能飞翔雄虫发音镜略呈长方形,鸣声洪亮音节匀称,略有施音发音时,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摩擦而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能连续鸣叫不已此虫不仅会叫出悦耳的声音,而且有好斗的习性,因而被人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一种玩赏虫,屡斗屡胜的蟋蟀常可被炒至极高的价值。
中国蟋蟀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北虫主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为主,著名产地有山东宁津,宁阳,长青,乐陵等地,河北的保定,蓟县等地北京是中国蟋蟀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明清时代还产有好品种,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西山,十三陵,苏家坨等地都出好虫,在内成的故宫、北海、天坛,护城河也能捉住七八厘的大虫,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但受现今城市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建筑工程,人口的稠密等因素,蟋蟀数量减少,品种也严重退化天津本地极少产出名虫,但斗养之风远远超过北京,养虫水平在全国屈指可数 北方其他省产的也可算北虫,但不出名南虫主要是指江、浙两省及上海、安徽等地产的蟋蟀,广东沿海各省产虫亦属于南虫之列 蟋蟀是昆虫中的田间歌手,由于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惹人喜爱,属于昆虫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蟋蟀不但善鸣,而且更喜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流传至今蟋蟋到冬天作为鸣虫畜养的时候一般不叫蛐蛐,而称为“白虫”,白虫的鸣声相对来说变化不多,但有宏亮刚烈的特点,在连续不断的情况下,颇像蝈蝈的叫声饲养蟋蟀可听其鸣,看其斗每到中秋时节各地都有斗蟀大赛,还有南北大赛等等。
使蟋蟀文化大大发展 其二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葫芦是冬季鸣虫中最常见的一种,也称“黑虫”畜养的人也最多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象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体长20_30毫米,宽6_8毫米,触角褐色,长20_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油葫芦在蟋蟀中是个头较大的一种,野生油葫芦体长约二厘米半;而人工孵育的由于多代选优培养,个头要大一些,体长可达三厘米体色有黑、褐多种,有油光,腹部为黄褐色头部呈球状,顶黑色,复眼四周、头正面及两颊为黄褐色,有带状纹油葫芦常见种类,从体色上看,有黑油葫芦,体色漆黑闪亮,鸣声幽雅且富于变化,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种对这种油葫芦,玩家讲究的是体色乌黑纯正,不带一点杂色,观赏价值高。
其中有一种翅长超过尾端者,俗称“翅子”,是为珍品有一种俗称“花镜”者,据说是从南方传来,体大健壮,浑身乌黑油亮,闪闪发光,十分受看挑选油葫芦以个大、翅长、头小、项阔为原则老年间有十二字名言“飞翅美,长翅贵,琵琶响,玻璃脆油葫芦分布很广,南北各地均有每年7-8月在田地里,瓦砾下,草丛中都能听到它发出“吉-悠悠悠” 略带金属颤音的鸣叫,其“悠”可拉长到5至6个长者可达9次以上,被爱好者称为“九转油铃”,视为极品更有甚者可达12-13个“悠”以上,是罕见的珍品,美名“十三悠”在玩界广为流传另外,油葫芦的叫声还是画眉,百灵,靛颏及黄雀儿叫口中不可缺少的一口尤其黄雀儿叫口中,一只能发出红子,喜鹊,油葫芦音黄雀儿将属上品,身价百倍许多养鸟者往往会饲养其为爱鸟压口油葫芦叫声幽婉动听而且还承担着鸟教师的作用,故将其排名第二 其三,蝈蝈又称鸣螽、叫哥哥、叫蚰子,古人称”聒聒”或“蛞蛞”,是螽斯类鸣虫中最著名的鸣虫它全体长35_50毫米,全身呈绿色,触角细而长,身体粗壮前胸特别大,腹部也较膨大,翅膀较短,仅能遮盖腹部的一半,后足比前、中足长此昆虫头大,颚齿坚硬强劲,有60毫米长的触角,色黄褐。
其卵管长而大,像剑的形状,在土中产卵蝈蝈的体色除绿色者外,可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按照玩家的习惯,蝈蝈可分为黑蝈蝈、绿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四种黑蝈蝈是最受北方鸣虫玩家欢迎的一种蝈蝈,又称“铁皮蝈蝈”主要特征一是色重、二是体大,三是鸣虫声佳行家认为,正宗铁皮蝈蝈为北京西山的特产,幼时通体深灰色,腹部淡粉,红牙,颜面发蓝;愈老体色变得愈重,直到最后全身为乌黑油亮,外观给人以深沉凝重之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绿蝈蝈是特指那种通体绿而发翠,双翅金黄,不带丝毫杂色的蝈蝈这种蝈蝈也是冬虫爱好者的宠物,在清代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它的身体曾在铁皮蝈蝈之上绿蝈蝈的鸣声不见得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上山青蝈蝈其实也是广义上的绿蝈蝈,因其体色实以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