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

繁星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3.50KB
约53页
文档ID:40894666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全册_第1页
1/53

1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期 九 年级年级 作文 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科科目目作文教学教学 班级班级九(2)教科书名教科书名称及册数称及册数人教版新课标九上上课上课 日期日期每周每周 节数节数1总授课节数总授课节数16考试次考试次数数2周周次次时间起讫时间起讫预预 定定 进进 度度备注备注18 月 25 日 8 月 28 日雨的诉说28 月 31 日 9 月 4 日学生作文39 月 7 日9 月 11 日微笑着面对生活 ——怎样写演讲稿49 月 14 日 9 月 18 日学生作文59 月 21 日 日 9 月 25青春随想69 月 28 日 10 月 2 日学生作文710 月 5 日 10 月 9 日好读书 读好书——怎样写读后感810 月 12 日 10 月 16 日学生作文910 月 19 日 10 月 23 日1010 月 26 日 10 月 30 日1111 月 2 日 11 月 6 日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1211 月 9 日 11 月 13 日学生作文1311 月 16 日 11 月 20 日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如何写好如何写好““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文章的文章1411 月 23 日 11 月 27 日学生作文1511 月 30 日 12 月 4 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巧用警言佳句评点历 史人物 1612 月 7 日 12 月 11 日学生作文1712 月 14 日 12 月 18 日真情实感 ,娓娓而谈——学写书信1812 月 21 日 12 月 25 日学生作文19.2012 月 28 日 1 月 15 日2九年制学校学年度第九年制学校学年度第 一 学期学期 九 年级年级语文 学期教学目的学期教学目的教 育教 养一、教学内容1 在学生原有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锻炼写作的基本能力,达到基本写作要求。

2.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除了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鼓励写作个性化,鼓励作文要创新,提倡个性鲜明,在实践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重点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好 6 篇记叙文,以及若干篇日记、读后感、随笔等,同时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体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重点 1 主题; 2. 构思; 3.选材剪材; 4.表达方式; 5. 记叙顺序;6. 语言表达; 四、教学设想 1.、 端正学生写字态度,改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2、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出手写作文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 3 教师引导学生多用眼观察生活,多用心体验生活,增强人生感悟,丰富语言表达,能有感而发,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4、每周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平时的思想火花,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视界,加强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体验,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倾吐心声的园地,写出真情实感带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1、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以感悟为基础,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写作材料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积极引导学生每个月起码要看完一本文学著作,并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体会——表达——修改——反思”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留下痕迹,让写作发生奇迹” ,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2、在写作上创设一个较轻松的愉快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写出好文章 3、 加强写作技巧和理论的指导如:主题和题材的关系;构思与选材;表达方式的多种运用和主题的关系等 4、对学生作文的新颖性从几个方面来作 第一 选材应当与时俱进,要学生平时每天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第二 把陈旧的东西改过来,延伸拓展,逆向解读,转换视角,从切入角度上创新 第三 鼓励学生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物,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他们登台,这也是一种创新3九年制学校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学设计单元(章) 名称、课 题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4课时划分2 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总备课数第 1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 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教学 重点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教学 难点1.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2.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教法 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学法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 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2.有条件的可以制作课件,以创设课堂情境 3.选择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课上范读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准备: 1.查找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散文、音乐、图画等 2.选择“雨”的一个特点,进行思考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一、交流资料,进入活动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教师指导: 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文自读。

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 3.围绕“雨”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它的形象和5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 4.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形象与现实 形象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陈述观点和 说服他人的练习 教师活动 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主动出示自己查找到的“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 诗歌、散文、图画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展示:a.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 ”b.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新 ”c.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雨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密密地斜织着 ”d.戴望舒的《雨巷》 、歌曲《雨中曲》等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1.结合所查找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 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 不同特点去描写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以及作家从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度描写雨 2.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如此,雨才 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人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 感受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思考:哪些作者的作品借助雨 传达自己的情怀?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如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角 度,写什么内容?要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初步想 法,然后组织讨论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 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 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雨和从艺 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本课总结: 作为诗歌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6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设计灵活、丰富, 开展活动的空间很大课后反思课题学生作文学生作文课时划分2 课时教学课时第 2 课时总备课数第 2 课时7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 1.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 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教学 重点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能够流利、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教学 难点写作指导教法 讲解、练习学法练习教学 准备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写作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雨的诉说雨的诉说----------怎样写景、状物、抒情怎样写景、状物、抒情一、一、[ [写作导航写作导航] ]同学们: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 “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8受到了某种雨趣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

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借景抒情” 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如本单元的《雨说》 ;同样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里的“秋风秋雨”实际上象征了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环境,所以才“愁煞人” 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来用好运用这两种方法呢?前者的关键是以物传情,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带上你的心中情,写出你的眼中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在字里行间能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与其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 ,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与其说“春雨把我淋湿了” ,不如像下面罗兰文章中写的那样:“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 后者的关键就是观物思理,如何做到这一点?学会思辨,并对这种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例如:张晓风在观察“立在城市飞扬的尘土里德行道树身上” 思考联想到了奉献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 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 在春雨的韧劲这一特点中,进行思考,联想到了自己在小小 的挫折面前应不气馁,文章就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