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湖莲参妙谛,五蕴皆空悟禅机,排座禅香冉冉云,千年古刹颂太平南通市观音山太平公园工程设计第一部分 主题篇规划主题一花一叶一菩提,山水草木透禅机——观音山镇因传说观音飘过而命名,镇中千年古寺太平禅寺使得佛教文化与这片土地同生息,共繁荣方案以此为依托,将禅机佛理融入景观,对传统园林、佛教景观进行现代演绎,创造慰藉人性的禅意空间 第二部分 背景篇【项目区位】观音山太平公园位于南通市观音山镇,地块东临太平南路,西接胜利路,南至青年东路,北侧是规划支路,设计范围 96780 平方米场地内包含东华塔陵园、文天祥义马祠与千年古刹太平禅寺第三部分 规划(一) 规划理念四大主题理念:禅境、休闲、健康、生态禅境:充分挖掘观音山地区佛教文化渊源,创造禅意的景观体验 休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活动和空间设计健康:有利于当地居民身心健康的景观规划和空间设置生态:以绿色作为大背景的自然空间二) 总体布局 景观延续场地布局分为一主、三副、五区的总体格局一主:由入口广场、观音阁、碧水莲池、大方广佛、水月空门、渡桥、雾森、雁沙广场连接而成,形成贯通太平禅寺南北的禅境景观主轴功能构想:依据太平禅寺建筑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展开,通过水面与陆地景观的结合与转换,形成了一个高低起伏,动静结合的主景观通廊。
三副:由岚影广场、临水石砌、特色雕塑、碧潺、塔林、陵园入口广场组成的文化景观副轴由观音阁、不语禅、阳光草坡、樱花台组成的生态景观副轴以及由树荫广场、无字壁、佛光涅舍、临岸台矶、陵园入口广场形成的陵园景观副轴五区:由雁沙广场、雾森、芥子须弥、渡桥、水月空门、大方广佛等构成的渡化景观区 ;由岚影广场、碧水莲潭等主要景观组成的佛影莲香区;连接东华塔陵园的凝翠清音区;以及东华塔陵园北面的商业广场区和太平禅寺东部的禅意体验区组成第四部分 主要景观区域、节点分析一、渡化景观区方案以“观音慈航化度众生”为主题,设计一个故事性的景观序列主要景点包括雁沙广场、雾森、渡桥、水月空门、大方广佛等 1、 雁沙广场:太平禅寺原为雁沙寺,此处作为太平禅寺的入口广场,强调游人的出入和集散功能2、 雾森:以佛教的“卍”字为元素,拓展为一个雾喷水景水雾的渲染、空间序列化的转换,强化心灵沉静和精神空间的营造3、 渡桥:以佛教“普渡众生”为灵感,设计一处连桥链接水中小岛暗指芸芸众生“尔登彼岸”之意4、 水月空门:“禅茶佛语悟空性 ”以佛教“空”作为进入的涅槃之门体会佛法中放空一切的心态,进而感悟禅理5、 大方广佛:水月之门后,为一个高低起伏的“无边界”景观石阵。
意指“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 二、芥子须弥此处设计在雁沙广场的最西端,暗指西方极乐以“芥子纳须弥”的佛家经典为依托,利用环列的石阵来意指佛教中的须弥山, 用散落的石子来比喻芥子三、岚影广场“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的诗词使得人们把云和寺庙联系在一起本次设计中的岚影广场模仿白云自由舒展的形态,自由连绵的空间布局使得整个广场凸显出舒展、活力的气质,形成“山与云”相依相绕的景观视觉四、碧水莲池“水系以聚为主,以散为辅” ,沿岚影广场形成一池碧池水,绕华东塔陵园出公园与外水系相通,方案通过“水尾”和多样性驳岸的设计强化水之不尽之意并以“一池三岛”进一步展现传统园林和禅境空间,在丰富的亲水之余感受人与自然的契合方案设置环通的水系,并结合地形的变化,形成“隔河远千里”的意境,使陵园和公园空间相对分隔五、迷局景观结合绿篱、景墙、漏窗等元素对场地重新塑造,营造出一个有趣的游园空间狭小的出口与开场空间的转换,强化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和心灵感受六、佛光涅舍在东华塔林入口广场前,星星点点水中灯光,犹如佛陀舍利散落在一池碧水中形成与东华塔陵园的呼应,保佑一方水土七、曲境此处设计为一条曲折的道路名为“曲境”而非“曲径” ,表达的不仅仅是曲折的空间与园路,而是表现人生如修禅一样要经历的精神上的曲折。
第五部分 设计手法1. 意境空间景观的营造结合场地特点,延续与扩大场地的空间,营造一种物质以外的精神空间通过解读场地语言,来强化和塑造场地精神方案结合中国传统园林、佛教景观及现代城市景观塑造一种以“幽” 、 “逸” 、 “静” 、 “新”为特点的景观来抚慰人们心灵,让人有精神皈依感的空间意境2. 多样性景观空间的营造水景的变化、地形的起伏、时间的改变、季节的转换,最终是人的变化以及人对多样性城市空间的渴望方案真正做到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观的视觉空间,一个可用的行为场所,一个可栖的心灵家园和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3. 强调自然生态、文化和人们参与性的统一 在大统一和整体性的前提下,设计中采用细腻的小空间、景观设施、有机的铺装;虚实结合的水景、光环境设计,结合城市雕塑完成细腻的人文环境避免大而空的空间,充分体现人的使用和参与第六部分 植物设计1) 尊重生态规律 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观音山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植物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
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如染、冬季有绿3) 植物配植与整体环境氛围的创造绿化对整个环境气氛的渲染非常重要,植物配置应以生态的理论为出发点注重植物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强调复层混交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种“小群生态” 第七部分 专项设计方案对其它专项设计:包括交通、竖向、照明、铺装、家具小品、服务配套设施、雕塑布置、活动策划等也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分析南通市观音山太平公园工程”将大大改善现有区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形成禅境、传统和现代景观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区域的文化核心地位和景观标识体系的完善,进而培育出新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并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