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标题: 华工和暨大会计性价比调查 你觉得华工的会计实力更好某些 5 (10.20%)你觉得暨大的会计实力更好某些 14 (28.57%)你觉得华工的会计竞争更剧烈某些 9 (18.37%)你觉得暨大的会计竞争更剧烈某些 6 (12.24%)你觉得华工会计的就业更好某些 5 (10.20%)你觉得暨大会计的就业更好某些 10 (20.41%)平心而论,在中国范畴,暨南的会计要比中大的好,但中大的会计比暨南分高而接下来 其实广商都不错,但重要学校的名气一般般广外的会计跟华工差不多,但各有所长,毕竟是重英语的,自然会计也是英语方向的华工不理解因此不好评价广东高校本科生就业率超九成 就业竞争力10强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引中心发布的数字,截至11月初,广东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达到了88.74%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超过了九成,达到了90.66% 那么,目前广东各所重点本科院校就业形势、就业竞争力状况如何?近日,时报记者抽取了10所广东地区的本科高校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中山大学 80%毕业生进入名企和机关 该校学科门类广阔齐全,拥有一系列名牌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例如,该校医学类中的口腔医学、护理等专业就业率已达到100%,应用心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哲学、档案、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该校就业指引中心还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富余的岗位选择,还开通了中山大学就业网和职业测评,毕业生资料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都可通过就业网完毕 记者点评:学校半数以上毕业生在广州就业,与在深圳、珠海及珠三角其她地区就业的合计比重超过80%与此同步,学生的就业质量连年保持高水平,其中每年进入IBM、埃克森美孚、沃尔玛等世界500强公司、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中国名公司和全国各大医院、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因此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占80%左右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公司家摇篮学校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该校不仅被公觉得是“中国南方工科实力最强的学校”,还是“公司家的摇篮”,培养了大批有成就的公司家华工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05%,在全省重点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华工始终非常注重通过特色服务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相结合的就业指引模式来提高就业指引服务水平,协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记者点评:华南理工大学不仅毕业生就业出路好,并且始终坚持“重人品,厚基本,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引思想,积极摸索“宽口径、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暨南大学 兼中西文化毕业生受欢迎 据理解,澳门七成的医生从暨大毕业,30多名毕业生任澳门政府高层司厅级官员,不少校友在香港政界、公司界及新闻媒体工作,总体就业率95%以上暨南大学在1997年就建立了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的“就业指引网”,在全国高校中是最早的一批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基本上是到广州、深圳和珠三角地区就业,另一方面才是上海和北京,而“去西部省区的屈指可数”今年,大概有60%的毕业生留在广州,20%选择了深圳 记者点评:暨大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左右,并且毕业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接触广泛的文化,自然而然地进行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了知识面广、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语专业就业率100 ,该校将有41个本科专业方向、4个双学位专业方向共3461名毕业生,其毕业生也将维持一贯的水准,综合素质高,外语运用能力强。
该校毕业生就业范畴波及外交外事、经贸、金融、旅游、教育、科研等领域,近三年来,到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世界500强公司、出名国有企事业和“三资”及民营公司单位就业的比例达80%以上,平均薪酬水平为3500~5000元据记录,该校外语(涉及小语种)外贸类、金融类、管理类、法学类、信息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接近100% 记者点评: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培养涉外向型人才的广外连年保持着90%以上的高就业率 汕头大学 传媒、商学、医学就业质量高 学校持续4年来,汕头大学都保持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4%、最后就业率达到98%以上的记录,位居广东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高等学府,重点发展传媒IT、商学、医学三大领域,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通过跨学科、国际化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能力、知识并重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重要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都市为主,在潮洲、汕头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局限性10%该校的毕业生试用期后的平均起薪为2800~3000元 记者点评:在应届毕业生中,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多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
而汕头大学医学院已经持续5年获得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第一的成绩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专业省内外出名 目前,该院共有17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一般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34100名据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历来是该校的品牌专业 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制建立了完整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记录数字,广东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数量共达8654名,初次就业率达到92% 记者点评:近年来,该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每年的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 广州大学 面向珠三角培养应用人才 作为广东省拥有最多二级学院的广州大学,始终实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已办成纺织服装学院、城建学院、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市政技术学院等4个校外二级学院和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两个独立学院该校既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八大门类,在校本科生19500人该校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伙关系。
记者点评:去年、今年毕业生的最后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广州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 广州中医药大学 面向行业培养中高层人才 学校是一所专业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培养类型最齐该校近四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医药类专业就业重要面向医药卫生行业,涉及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合资医药公司等,近三年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约为60% 记者点评:据理解,该院的制药工程、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始终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广州美术学院 培养高层次美术精英 学校不管是老式美术精英还是应用型高素质设计新锐人才,均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培养的高层次美术设计精英人才仍然供不应求毕业生重要就业方向是:各类美术机构、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网络媒体、房地产公司、服装公司、大中专院校、美术培训机构等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自主创业 记者点评:立足华南的广州美术学院,在保持美术重点专业学科老式的基本上,在全国率先开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以创新、尚美为特色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广东金融学院 穗金融业人才培养基地 该院设有金融、国际金融、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保险、商务英语等26个本专科专业或方向,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干的专业构造体系与优势学科开办57年来,该院诸多的校友已经在经济金融部门担任了领导职务和业务骨干,被誉为“金融界人才的摇篮” 记者点评:据理解,该校重要为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经济部门(公司)输送人才,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好用、顶用、实用”口碑,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来源:信息时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单位代码:11910地 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北校区)邮政编码:510420会计学 学科代码:11 所属学院代码: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拟招生人数: 20 阐明: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后下达招生人数为准,此处仅作参照,也许会有调节 学科简介(含复试阐明) 研究方向导师初试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01 会计与资我市场 柳絮 林丹丹 张端明 杨海蓉 王安国 ① 101 政治理论(含法律研究生) ② 201 英语(含法律研究生) ③ 303 数学三 ④ 815 管理学 939|会计学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 938|《记录学》(同等学力加试) 02 财务管理 刘小清 孙家和 苏力 ① 101 政治理论(含法律研究生) ② 201 英语(含法律研究生) ③ 303 数学三 ④ 815 管理学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 938|《记录学》(同等学力加试) 03 融资构造与公司治理 刘中华 余鹏翼 ① 101 政治理论(含法律研究生) ② 201 英语(含法律研究生) ③ 303 数学三 ④ 815 管理学 940|《会计学》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 938|《记录学》(同等学力加试) 04 税收筹划 李建英 ① 101 政治理论(含法律研究生) ② 201 英语(含法律研究生) ③ 303 数学三 ④ 815 管理学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 938|《记录学》(同等学力加试) 初试参照书目 · 815|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措施》,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复试参照书目 · 940|《会计学》:(1)《财务管理》,主编:陈玉菁、宋良荣,清华大学出版社,8月版 (2)《财务会计学》,主编: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38|《记录学》(同等学力加试):《商务管理记录学》,何海燕,张红元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