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4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含解析202105211107

1726****8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8.65KB
约41页
文档ID:292981581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4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含解析202105211107_第1页
1/41

专题练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5分)爬 山宗 璞我喜欢爬山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黄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能上去吗?”家人问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很快,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一前一后。

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缀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

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好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了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抬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上来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会到的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来了我在平天矼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

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底远看石笋矼,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中联想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到达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我喜欢爬山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练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天矼、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1)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3分) (2)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3分)3.本文记述了攀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5分)寂寞书院冷叶文玲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②驻足流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部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所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⑦我无法得知书院当年的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被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流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流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地,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有改动)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⑤段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阳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失望,对功利世俗的不满B.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比拟、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C.文章第⑨段抓住古柏这一意象,写它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嵩阳书院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厚重而富有底蕴。

D.全文紧紧扣住“寂寞”和“冷”来写然而在书院的寂寞冷清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火热的内心,以及她对书院的矛盾忧思5.文章第⑧段画线句中的“根”和“功德”具体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进行概括分析6分)6.作者为什么说“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5分)聆听鸟语赵 丰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是它,唤醒了大自然的沉寂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始祖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打开《诗经》,我聆听到了那么多的鸟语《诗经》三百零五篇,七十六处写到鸟,提到的鸟儿有三十三种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我听到了相伴在河中小洲的雎鸠在“关关”和鸣,听到了黄鸟在灌木丛中的“其鸣喈喈”,听到了燕子目睹亲人别离时的“泣涕如雨”,听到了雉飞向远方时的“下上其音”,听到了“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些鸟语,将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