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1、计算行星的半长轴GMP2a 3 =4r 2其中: a 为公转半长轴G 为重力常量P 为公转周期M 为绕行的行星及被绕行的恒星质量之和(其中,因 为恒星质量太大,往往占总质量的 99%以上,行星质量基 本可以忽略)简易计算方式:设地球至太阳长半轴 a=1AU(1.5x1011 米),周期 P 为1 年,求任意行星的长半轴: aGM P 2a 3 二 e e0 4^2—GMP2a 3 =4k 2推导得:a = M P其中:a是以AU为基础单位,P是以年为单位的量2、计算观测角度D2D3计算公式:sin d其中:D1=D3 ;a=sinaD1为观测者到横行的距离、D3为观测者到行星的 距离D2 为行星和恒星之间的距离a为观测者观察到的恒星和星星的夹角在实际计算中,D2以AU为单位,D仁D3等于秒差距 (即3光年),a为角度(1度为60角分、1角分等60角 秒)例题:经过观测,天狼星的运动周期为 40 光年,地 球距离天狼星为 3 秒差距远,已知其表面温度为 10000 度, 求观测着与天狼星和其所绕行的恒星间的夹角推论:假设恒星质量M=M (太阳),已知M和P , 由半长轴公式可得半长轴a ,而a近似于D2 ,已知D3 ,可 求得夹角。
3、 太阳系内系统组成1、 太阳2、 内行星(类地行星)3、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4、 外行星(类木行星)5、 外海王星天体(柯伊伯天体)6、 外部区域(奥尔特云,多为尘埃和冰块等固体物质, 如彗星)4、 观测恒星附近的行星的方法(1)行星运动的重要公式(牛顿第一定律)M(行星)V (行星加恒星)V (恒星) D(行星)V (行星=D(恒星)V (恒星)其中:D为双星距离质点的距离,行星和恒星绕质点 运动一周的周期相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测到恒星围绕某个点,进行转 动,可以证明行星的存在2)多普勒效应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相对运 动的影响,如果波远离观测者或者观测者走进波,则会使 波长变长,如果靠近观测者或者观测者走进波源,则会使 波长变短补充知识:波长一次渐变顺序为:红外线、红光、橙 光、黄光、绿光、蓝、青、紫、紫外线、宇宙射线在观测恒星的波长时,恒星的波长呈现正弦图像变化,这就是因为小形象的存在,导致横向在绕每一只点运动, 当恒星远离我们时,波长边长,当恒星靠近我们的生活, 波长变短判断椭圆运动的形象,是因为横向的运动呈现周期 变化,近似于正弦的图像)(3)凌日现象当观测者、行星、恒星处于同一平面、一条直线上时, 由于行星的遮蔽,会导致恒星处于周期性光强减弱的现象。
根据光线减少的百分比,可以计算出凌日行星的表面 积,进而求出半径而通过长半轴计算,可以算出质量, 所以可以求出密度补充知识,大轨道的行星不易发生凌 日现象,因为轨道越大,对恒星光线的遮蔽效果越小,不 易观测)5、了解行星的元素组成在观测恒星时,光强会周期性的增强或减弱,这是由 于院子跃迁释放出或吸收能量造成的,而每种化学元素, 其光谱是不同的,通过这个方式,可以精确的了解到恒星 的元素组成同时,通过观测静止元素的波长,对比恒星的同类元 素的波长,可以计算出恒星多普勒效应的大小6、热木星在观测中,发现木星类星体,质量非常巨大,有冰块、 尘埃等物质组成,但是他们距离恒星非常近,而且运动速 度非常快表面温度近似为 1000 度关于热木星的形成,存在迁移理论:热木星在外太空 形成,进入内太阳系轨道,由于体积较大的东西升温较慢, 散热也较慢(物体接受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体积而非质量, 体积越大与环境进行温度的交换的量越少,这就是极地动 物较大的原因)同时热木星接近内圆轨道,导致 1、类地 行星被撞出原有轨道;2、类地行星成为热木星卫星补充定律:V(行星)V(恒星、行星质量和)£号)a该公式说明:行星运动轨道越短,速度越快例题:求木星对太阳造成的移动,在半人马座上能看 到吗?已知:1m(木)=2x1027 = m(太阳)1000半人马Q-太阳=1PC(秒差)a 木=5AUa (太阳)=m xa (木星)=5x10-3AUm (太阳)D2arsec= 二D1=(秒差)=0.005度现有的天文学只适用于轨道更大、质量更大的行星运 动。
7. 黑洞 定义:1.逃逸速度大于或等于光速的物体2.半径小雨史瓦西半径的天体(半径越小、逃逸速度越大) 太阳的史瓦西半径:Rs 二 2^ 二 2 * 7 *10 一11 * 2 *10 30 二 3000 m C 2 (3*10 8 )2即太阳质量的恒星,黑洞的史瓦西半径为 3000m恒星在坍塌过程中,受力为重力和压力PV = nRT公式:其中,P为压力,V为体积,n为单位体积内例子数目,R为常数,T为温度在恒星内部,密度不同,内部压力不同,而密度增大,质量增大,同时重力增大,导致重力和 压力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恒星内部必须更热,才能维持 重力和压力的平衡而热力学定律指出:温度由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该定律同样适合恒星,内部的高温传到外部,然后再以射 线的形式释放若内部温度下降,重力和压力的平衡被打破,恒星则 会继续坍塌,所以其内部必定有一个能量源,补充丧失的 热量即核聚变)在高度情况下,存在一种“电子简并压力”(又名费米压 力),他将恒星稳定在地球大小即白矮星以太阳为例:2 *10 304” * (3*10 6)3=10 9( kg/ m 3)太阳的生命尽头为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支撑它的存 在。
在 1990 年,钱德拉发现电子简并压力并非总是起作用, 部分情况下会继续坍塌原因是:电子和质子结合形成中 子和中微子(中微子发散逃逸),恒星内部全部由中子组 成,称之为中子星大于 1.4 倍的太阳质量,电子简并压 力不起作用)事界:定义:1、光是宇宙的绝对速度2、 V (逃逸速度)二C (之所以叫事界是因为物体 运动无法超越光速)3、 事界构成宇宙边界4、 所有小于史瓦西半径的天体,所有物质在有限 的时间内塌缩至一个点,这个点有物质而没有体积,无限 密度大的点,称之为奇点8. 狭义相对论1r 称之为相对效应程度,他是运动的函数,牛顿的运动 原理假设在v远小于C时,r=1 ;而相对效应假设v>=c , r 趋于无穷当运动速度足够快的时候:M = m(静止)• r讨论:当v>=c时,以F=ma推得a=F/m,责不论加多 大力,a始终为0 ,除非F无限大,大过m,而无限大的力 是不存在的,所以速度不可能大于 c由相对效应公式推得:(利用无穷级数概念)1v 2/1、 1 V 2二(1 - )匕)二 1 + - +....c 2 2 c 2二〉M =mr1 v2=m (1+ - )2 c 211=m + _ mv 22 方E二 m + 一c2由该公式可以推出很多重要公式:1. V2/C2=0,符合牛顿力学2•当V2/C2=1,光是速度的极限3. 当 v2/C2<<1 , E =mc2狭义相对论讨论:(狭义相对论之所以称之为狭义, 是因为它只讨论平直空间)。
在速度足够大的情况下,长 度、质量、时间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我们 应该关注不变量四维空间坐标,分为:1、三个轴(x、y、z ); 2、一 个时间坐标对不同的两个事件间隔:(Ar)2 = (Ax)2 + (Ay)2 + (Az)2 - c2(AT)式中:用(ct)的平方把时间换成了光年的单位,所求 结果变成了不同事件的间隔,称之为度规两点间距离不同,两不同的事件间隔可以为正,也可 以为负,也可以为零若为 0,则表示用光年表示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与以 年表示的时间间隔相同若为负,表示用光年表示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小于 以年表示的时间间隔称之为类时间隔若为正,表示用光年表示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距离大于 以年表示的时间间隔称之为类空间隔度规的定义:一个没有质量存在的空间狭义定义:只在平直空间运动度规:dr)2 二(dR)2 + R2(d0)2-c2(dT)2(Q=sin a da d卩表示两个角度一个距离)广义定义:弯曲空间(即史瓦西度规)史瓦西度规允许在坐标中心,即R=0的位置,存在单 点质量度规:d「)2 = (dR)2 + R2(d0)2-C2(l-RS )(dT)2~R其中Rs为史瓦西半径、R为空间坐标其中:2GMRs= C2如果 Rs/R 趋于 0,度规是平直的,原因无非:物体 质量趋于0,或者R非常大,即物体距离天体非常远。
意 味着类空间属性增强即不能跨空间交流)当 Rs/R 趋于 1,即 dR 非常大,空间间隔趋于 0, 意味着类时间属性增强,没有时间间隔穿越事件这样就 解释为什么不能穿越事界(黑洞),因此节能光不能穿越 等于史瓦西半径的 R总结:在史瓦西半径内,当RvRs,dR为负,(空 间项)、 R/Rs 趋于 1,间隔正,(时间项)后牛顿引力效应:指0
红移解释:即发光体在远离我们时,光线的波长会变 长,光线最终呈现红色脉冲星定义:旋转的有磁性的中子星脉冲星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从磁南极和磁北极发射电磁波脉冲星周期变化:(与多普勒效应差不多)AP 二 -1 〜VR9. 黑洞超大质量黑洞:1.星系中央的黑洞普遍为超大质量黑 洞2.引力波正在探测中知识点:X射线不能穿过大气层,X射线为大能量光子(波长极短),这些大能量光子来自极热星体(几百万度 甚至更高)气体等其他物质围绕高密度天体运动的大圆盘,其中致密天体转速极快,产生摩擦,导致: 1.气体温度增加, 天体温度增加2 气体轨道变小所以释放出大量 X 射线致密天体:中子星不是黑洞,理论上,中子星质量小于3 倍太阳,观察致密天体伴星,可以知道致密天体质量公式:PK3 M((致密)*sin3 i2“ GM恒、(1+ M 密 2发现黑洞的方法:1.在一个系统中, X 射线突然爆发2•—段时间后,X射线消失了(一般几个月内),当X 射线消失后,吸积盘消失了3.如果计算质量大于三倍太阳,则是黑洞中子星和黑洞不同的地方:1. 气体进入中子星,释放大量的光和热2. 气体进入黑洞,直接被吸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