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说 明明一、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一、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⒈ 设计标准:(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 设计洪水频率:大桥 1/100,涵洞 1/100;(3) 桥面宽度:①泉南主线桥:左(右)幅 0.5 米(防撞栏杆)+11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②长深主线桥:左(右)线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③匝道桥:0.5 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 (4) 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按Ⅶ度设防⒉ 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体系编号JTG F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体系编号 JTG D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体系编号JTG B0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体系编号 JTG D63);(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 D62—91;二、吉山枢纽互通工程地质:二、吉山枢纽互通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吉山枢纽互通位于永安市吉山村,地貌上属丘陵区侵蚀地貌,植被发育,山坡坡度 10~20°,最低标高 170.0m;互通区桥址主要位于山间沟谷地带。
吉山互通主要地层:山间沟谷地段分布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亚粘土、圆砾等,两侧山坡地段分布坡残积成因的粘性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坂头组沉积地层,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间夹砂岩,未见大面积软土等不良岩土分布及大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适宜构筑物建设HYK3 与 HYK4 及 HCK2 与 HCK4 在吉通板业厂房中无法施工,建议施工时补充施工钻2.水文地质特征吉山互通桥址区地下水主要有赋存于沟谷处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圆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风化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低洼处排泄冲沟沟谷地段的孔隙潜水与冲沟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富水性较差~中等,水位埋深 0-2.0m,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两岸山坡地带的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水位埋深较大,水位变化幅度在 1.0m 以内场地为II 类环境,本场地含水层以弱透水层为主,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桥址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性(PH 值 7.37、侵蚀性 CO2 7.67mg/L、HCO3-1.05 mmol /L、总矿化度 119.75)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附录 D,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3.工程地震安全性据福建省地震工程勘察院《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 ,场区属地震基本烈度 6 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标准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
近期未发生过较大地震,经调绘,互通桥址区没有断层及活动性断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为一单斜构造,分布地层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该桥的建设三、桥梁设计概况:三、桥梁设计概况:本互通有 17 座桥梁,共长 3778.5 米分别为:1.泉南主线泉南主线 1 号桥为整体式桥梁左幅起点桩号为 MK210+044, 终点桩号为MK210+421,桥长 377 米;右幅起点桩号为 MK210+044,终点桩号为 MK210+421,桥长 377米桥型布置左幅桥为(4×25)+ (32.5+2×40+32.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5×2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右幅桥为(4×25)+ (27.5+37.5+27.5)+(30+22.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5×2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12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左幅桥在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4 号及 8 号第 2 页 共 3 页第 2 页 共 4 页- 2 -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右幅桥在 7 号、9 号及两桥台处均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4 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
泉南主线 2 号桥为整体式桥梁左幅起点桩号为 MK210+631,终点桩号为MK211+068.5,桥长 437.5 米;右幅起点桩号为 MK210+631,终点桩号为 MK211+068.5,桥长 437.5 米桥型布置左幅桥为 4×2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3×35)+(4×30)+(3×3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右幅桥为 4×25 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3×35)+(4×30)+(3×3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 12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柱式台,14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4号、7 号及 11 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2.长深主线长深左线 1 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 ZK209+671.434,终点桩号为ZK209+919.434,桥长 249.5 米桥型布置为 4×25+4×3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
标准桥面宽度为 12.2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 U 型台,扩大基础,8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4 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长深左线 2 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 ZK210+126.5,终点桩号为 ZK210+288,桥长 161.5 米桥型布置为 5×3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标准桥面宽度为 12.2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5 号桥台采用 U 型台,扩大基础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型伸缩缝长深右线 1 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 YK209+643.5,终点桩号为 YK209+931,桥长 287.5 米桥型布置为 7×25+3×3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
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板凳台,10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 型伸缩缝,在 7 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长深右线 2 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 YK210+160,终点桩号为 YK210+391.5,桥长 231.5 米桥型布置为 3×20+3×25+3×3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 12.2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板凳台,9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在 3 号墩及两桥台处均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5 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长深右线 3 号桥为整体式桥梁起点桩号为 YK210+613.5,终点桩号为 YK210+751.5,桥长 138 米。
桥型布置为 40+50+40m 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11.2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板凳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3.C 匝道C 匝道 1 号桥起点桩号为 CK0+143.659,终点桩号为 CK0+381.159,桥长 237.5 米桥型布置为 5×25+3×3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 10.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板凳台,8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5 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C 匝道 2 号桥起点桩号为 CK0+987.26,终点桩号为 CK1+185.76,桥长 198.5 米桥型布置为 4×30+3×2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
标准桥面宽度为 10.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 7 号墩垂直于 B 匝道桥轴线布置,其余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0 号桥台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在 4 号、7 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 D160 型伸缩缝4.D 匝道D 匝道 1 号桥起点桩号为 DK0+120.446,终点桩号为 DK0+259.446,桥长 139 米桥型布置为(20+30+20)+3×2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 10.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6 号桥台采用 U 型台,扩大基础在 0 号、3 号墩和 6 号桥台处均设置一道 D-80 伸缩缝 3 -D 匝道 2 号桥起点桩号为 DK0+850,终点桩号为 DK0+976,桥长 126 米桥型布置为3×20+3×2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 。
标准桥面宽度为 10.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 D80 型伸缩缝D 匝道 3 号桥起点桩号为 DK1+092,终点桩号为 DK1+158,桥长 66 米桥型布置为3×2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 梁(预制) 标准桥面宽度为 10.5 米,其横向布置为 0.5 米(防撞栏杆)+9.5 米(行车道)+ 0.5 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