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一、 (甲):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晚游六桥待月记》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解释下列词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从流飘荡: (3)梅花为寒所勒: (4)尤为奇观: 2、翻译下列句子(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下面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B.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 C. 皆生寒树 皆在朝日始出 D.梅花为寒所勒 歌吹为风 4、《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 二、【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 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 (2) 于斯已办 _______________ (3) 窥谷忘反 (4)孤峰限日 2、 翻译句子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遂葺宇其上4.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文中都有把静止的丛山峻岭写活的句子,甲文是 ;乙文是 5.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礼愈至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主人怪问衡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B弗之怠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 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 ) ②录毕,走送之( ) ③益慕圣贤之道( )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3翻译句子(6分)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三、【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 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 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