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理论》读后感《佃农理论》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学生时代的论文习作,也是现 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尽管在此书出版四分之一个世纪内销量仅有两百余 本,但张五常这本论文集主要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 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奠定了现代合约经 济学的基础,因此论文一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佃农 理论》之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 开山之作,而且《佃农理论》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 济学的经典之作 《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 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 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 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 果能够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 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 作为产权理论大师阿尔奇安入室弟子又熟读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科斯著作的 张五常,这时便尝试着用产权理论来解释这种情况:首先,土地是地主的私有 财产,劳动力是农民的私有财产,所以要从私有财产的局限性入手对此进行解 释;其次,佃农分成制度是一种合约,它与任何合约一样,其中的条件是由双 方议定的;再次,农民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展开竞争,地主之间也有竞争,因此 佃农合约中的条件(包括分成的百分比),是在私有财产竞争的这两种局限下 决定的。
所以在佃农制度下,农民与地主的投资,佃户租种土地面积的大小与 耕种劳力的多少,以及地主与农民分成的百分比,都是由上述三个理论基础决 定的这些被决定的项目,就是佃农合约的条件了 从上述理论出发,张五常很容易地推断出地主在土地上的分成收入与固定租 金、雇用农民、自耕自种等不同形式的收入大致相同因为,竞争的局限条件 是大体一样的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张五常又进一步研究了在资源的运用与 收入的分配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合约安排的问题,从而导致 了在今天大行其道的合约经济学的研究在上述理论做得满意以后,张五常又 加入台湾土地改革中的约束地主分成的百分比,于是,他很快就把台湾土地改 革中,当局对地租施加限制,但农产量不降反增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了: 这是因为这约束是在市场决定的地主分成之下,农民的收入会高于他们另谋高 就的收入,所以在竞争下他们必须增加劳力,使地主在较低的分成率中因为生 产的增加而有点补偿这样一来农产量自然就上升了这就是张五常独特的佃 农理论 张五常把产权及交易费用观念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不仅推翻了传统佃 农理论(传统理论认为,佃农在分成租佃制下,劳动者的劳动收益会小于其边 际产出,因此,这种制度安排是低效率的或无效率的),而且为佃农理论研究 开创了新的视角。
更为重要的是,张五常从个案研究中引申出一般性的结论, 不仅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现代经济 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开启了活水源头这种方法既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所开创的案 例研究相得益彰,又成了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动因 张五常在他的佃农理论中一再强调了产权在经济运作中的重要性,强调交 易费用对产权运作的重要影响,认为如果不把产权界定清楚,不用市场的价格 机制来界定产权,或否认个人产权的存在,或政府过多地干涉资源的配置,其 结果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以上都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因此, 张五常对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与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张五常成为现代新 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原因所在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去研究合约问题在《佃农理论》中,张五常深入地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合 约的本质以及交易费用的关系他认为,合约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资产流转的形 式人们要进行各种交易,就必须通过当事人双方以一定的合约方式来实现 由于交易物品或劳务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特点,因此,在交易的方式与条件、交 易的时间与频率、交易的地点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交易的合约 形式安排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合约当事人总是会在自己的局限条件下千方百计 地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合约形式安排,以使自己的效用实现最大化正是这种 研究奠定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基础,也使《佃农理论》成为现代合约经济学的 开山之作值得一提的是,80 年代以来,张五常以纯粹的制度分析对中国的农业改革、 城市的企业改革、金融改革以及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这些理 论不仅启发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思路,而且奠定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他 也因此成为率先将新制度分析方法运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的第一人,为我国改 革开放以来的转轨经济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