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季吟诵教学第一课PPT演示课件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5.50KB
约13页
文档ID:579287527
季吟诵教学第一课PPT演示课件_第1页
1/13

20152015年春季吟诵教学第一课年春季吟诵教学第一课一、复习复习吟诵的规则二、学习《声律启蒙》下平一先1 吟诵的规则•吟诵的规则:一本九法•一本:声韵涵义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九法:入短韵长、虚实重长、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这是吟诵的九个方法2 1、入短韵长这是所有的汉诗文的所有的声音形式都遵守的规则:入声读短、韵字读长 2、虚实重长这是文赋的读法字分实、虚、入,音分短、重、长我们的汉诗文,历来就是长长短短、高高低低、轻轻重重、快快慢慢的,而且一般是长中短、上中下这样三分的3、平长仄短这是吟诵时音长方面的规则,而且仅限于吟诵格律诗文吟诵的时候,音长分长、中、短三种:诗文的句子中的第二、四、六等偶位字,如果是平声字,则是长音句尾的韵字,是长音入声字一律读短音其余的字是中音3 4、平低仄高平低仄高,是汉语的特性造成的上古音、中古音都是平低仄高的但是,在吟诵的时候,本来不一定平低仄高的,因为还有旋律在啊,还有重音在啊事实也是这样那么平低仄高出现在什么情况中呢?就是近体诗词,尤其是近体诗中。

为什么呢?因为近体诗有固定的格律,总是在重复,就容易形成旋律的反复,结果在一句之中,句调即句旋律,很容易形成平调,或者近似的平调在平调中,自然按语音高低,平低仄高5、依字行腔4 6、依义行调依字行腔,说的是每个字怎么唱,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旋律从哪里来?从字音声调来怎么组合?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所谓“义”,对汉诗文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字义、音义、文化涵义7、模进对称平长仄短是吟诵的音长规则,依字行腔是吟诵的旋律生成规则,而“对称模进”是吟诵的旋律发展规则,也就是以乐句为单位的旋律关系古体诗的旋律发展是模进规则,近体诗的旋律发展是对称规则5 8、文读语音自从切韵体系建立,平水韵出现以后,文人写诗文基本上就都是使用这个音韵系统了吟诵也是这样尽管吟诵的对象有上古的、中古的、近古的,但是都使用平水韵系统吟诵真正传统的吟诵是使用当地文读系统的读音9、腔音唱法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之一,即音的轻重、疾徐、高低等等始终都在变化之中,不像近现代的西方音乐那样,音与音之间是跳跃的,每个音本身又是固定不变的吟诵的时候,使用腔音唱法,会比较有韵味,才是传统的吟诵比如说,橄榄型吐音,即昆曲式的把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依次发出的方法。

6 仄起五绝的吟诵举例一• 辛夷坞 •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7 仄起五绝的吟诵举例二• 行 宫• 唐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8 平起五绝的吟诵举例一• 题袁氏别业 • 唐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9 平起五绝的吟诵举例二• 访袁拾遗不遇 • 唐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10 声律启蒙下平一先•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11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鸢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12 •离对坎,震对乾。

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