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

艾力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71MB
约37页
文档ID:35845367
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_第1页
1/37

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 辽 宁 省 环 境辽 宁 省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院科 学 研 究 院 二○一三年二○一三年七七月月 2 1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华润锦州电厂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处辽西走廊,南距锦州市 21km,总装机容量 6× 200MW,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 3× 200MW 机组和二期工程3× 200MW 机组分别于 1984 年和 1988 年投产发电受现役机组技术性能制约及设备老化的影响,煤耗高、大气污染严重,不仅成为电厂节能减排和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影响了城市的对外形象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上大压小”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方针和政策,配合辽宁省锦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现役机组设备老化、煤耗高、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拟拆除全部现役 200MW 机组(4#~6#机组已分别于 2009 年 10 月 31 日、2010 年 3 月 31 日和 2010 年 8 月 8 日拆除) ,并在拆除后的场地新建 2× 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湿冷机组,同步建设烟气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

2012 年 5 月 16 日,国家能源局以《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 (国能电力[2012]144 号)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相应关停辽宁省 85 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容量不足部分占用辽宁省火电建设规模 10.6 万千瓦 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的建设,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符合国家“上大压小”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辽宁电网“十二五”末期的缺电局面,有利于提高辽宁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运行性能;可充分利用老厂的人力、技术及其他资源,可使锦州电厂的原有职工得到合理安置,对稳定职工队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工程基本组成工程基本组成 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建设 2 台 660MW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配备 2 台 2060t/h 超超3 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配套建设生产供水管线,改造现有铁路专用线和事故贮灰场等工程本期工程总投资 476241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59170 万元) ,建设期 24 个月;劳动定员 220 人,其中生产人员 206 人;采用连续工作制,锅炉年运转时数 5500h。

本期工程基本构成见表 1-1 表 1-1 本期工程基本构成 项目名称 辽宁华润锦州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 华润电力(锦州)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 新建工程 建设地点 华润锦州电厂现有厂区内 项目投资 476241 万元 规模 项目 单机容量(MW) 台数(台) 总容量(MW) 本期 660 2 1320 规划 660 4 2640 主体工程 2 台 660MW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式汽轮 机 2× 2060t/h 超超临界变压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布 置、固态排渣、四角切圆或前后墙对冲燃烧,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П 型燃煤锅 炉 辅助工程 给排 水系 统 水源:水源:生产主水源为锦州市北控水务有限公司下属的锦州市污水处理厂 再生水,经长约 21km 的管线送至厂区;生产备用水源、生活水源为锦 州电厂现有自备水源 中水深度处理系统:中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石灰凝聚澄清过滤系统,处理能力 2600t/h,作 为循环冷水处理系统补水和其它工业用水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以循环系统排污水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水源, 采用超滤+反渗透+一级除盐+混床处理工艺。

循环水处理系统: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带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 8000m2)的再循环扩大单元制供水系统,利用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循环 冷却补充水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各自独立的分流制系统 燃料 及贮 运系 统 煤源:煤源:采用内蒙古锡盟白音华煤田 1#露天矿褐煤作为设计煤种,采用白 音华煤、阜新煤和元宝山煤的混煤(5:3:2)作为校核煤种 运输: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设计白音华煤在白音华矿区东站装车,经霍 林河——通辽——新立屯——阜新——义县——八角台——电厂站,运 距约 871km;校核阜新煤经阜新——义县——八角台——电厂站,运距 约 99km, 校核元宝山煤经元宝山——叶柏寿——朝阳——北票南——义 县——八角台——电厂站,运距约 320km 贮存:贮存: 设置两个条形煤场, 为折返式布置; 总贮量 27 万吨, 可供 2× 660MW 机组燃用 15 天 4 除灰 渣系 统 除灰渣防方式及运输:除灰渣防方式及运输:采用灰渣分除,干式排灰,机械除渣的方式干 灰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的方式输送至灰库,采用封闭罐车运至综合利用厂 或事故贮灰场。

灰库灰库:2 台炉设 3 座 Ф12m 灰库,2 座粗灰库,1 座细灰库每座灰库有 效容积为 1630m3,粗灰库可储存一台锅炉燃烧设计煤种约 31.2h 的粗灰 量,细灰库可储存 2 台锅炉燃烧设计煤种 62.4h 的细灰量 渣仓:渣仓:每台炉设有一座 φ8m 的渣仓,其总有效容积为 204m3,可贮存锅 炉满负荷时设计煤种 37.5h 的渣量 环保工程 脱硫 系统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 GGH 和烟气旁路) ,脱硫效 率 95%石灰石粉购于凌海市益达石灰石采石厂,利用现有公路运输 除尘 系统 采用除尘效率 99.8%的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结合石灰石湿法脱硫除尘 (效率按 50%计) ,总除尘效率为 99.9% 脱硝 系统 采用低 NOx 燃烧技术+SCR 脱硝工艺,每台锅炉配置 2 台 SCR 脱硝反 应器,催化剂层数为 3 层,脱硝率大于 80%脱硝剂液氨购于锦州博鸿 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由黑山天成化工产品运输有限公司负责运至厂内 脱汞 措施 采用烟气脱硝+电袋复合除尘+湿法烟气脱硫的组合技术进行协同控制, 脱除效率为 70% 排烟 方式 两炉合用一座 240m 高、10m 内径烟囱。

贮煤场 贮煤场设有喷淋装置,同时四周设置防风抑尘网,抑尘网高度 16m 事故 贮灰场 采取防渗及干贮灰方式,贮灰时采用洒水、碾压等防尘措施 配套工程 铁路 专用线 利用锦州电厂现有铁路专用线,对厂区内进行改造铁路专用线长 2.126km,其中厂外长 0.466km,厂内长 1.660km 供水 管线 生产主供水管线长 21km,其中间段(小齐村——大业河段)已由锦州市 自来水公司负责铺设完成;其余两端由锦州电厂投资与本期工程同步建 设,其中小齐村至锦州市污水处理厂段 3.6km,大业河至电厂厂区段 4.0km 生产备用水和生活水供水管线利用锦州电厂现有自备水源供水管 线,长 6.27km 事故 贮灰场 将锦州电厂现有大、小峪沟水灰场的小峪沟在沟内灰渣清理完毕后改造 成本期工程事故干灰场,将大峪沟沟口、5 级子坝前干滩区改造成本期 工程临时事故干灰场 小峪沟事故干灰场占地约12.59hm2, 当堆堆灰标高90m时, 库容为113.91 万 m3,满足本期工程 1 年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的库容要求 大峪沟临时事故干灰场占地约 9.97hm2,当堆高 10m 时,库容为 79 万 m3,满足本期工程 1 年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的库容要求。

备 注 年发电量 7.26× 109kWh,年供电量 6.199× 109kWh 1.3 与法律、法规、规划相符性分析与法律、法规、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期工程在锦州电厂现有厂区内建设 2 台单机 660MW 超超临界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 》中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四条(电力)中第 3 条: “单机 60 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 ,符合、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5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位 TSP 日均浓度、PM10日均浓度,各监测点位 SO2、 NO2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各监测点位 PM2.5除兴隆村点位外,其余点位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兴隆村点位最大值出现在 1 月 18 日,占环境标准值的 100% (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2009~2011 年大凌河张家堡断面例行监测数据中,pH、砷、氟化物、硫化物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CODCr、BOD5、高锰酸盐指数、 石油类、 氨氮和总磷均有不同程度超标, 其中石油类最大标准指数最大,超标 4.6 倍。

沿途经过多个区域,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业河锦州电厂厂排污口下游 500m 断面, 除 CODCr有不同程度超标外, 其余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Ⅳ类标准;CODCr最大标准指数 1.66,超标 0.66 倍沿途经过多个区域,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电厂厂区共布设地下水监测点 13 个,主要超标因子为铁、硝酸盐氮铁超标率 15%,最大超标 0.93 倍(Z15、Z16) ,其超标原因主要为地下水原生沉积环境所致;硝酸盐氮超标率 23%,最大超标倍数 3.77 倍(Z12) ,其超标点分别为小兴庄(Z11) 、八角台(Z12) 、魏家(Z13) ,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村民生活污染所致厂区及周边地下水主要受附近村庄生活污染和地下水原生沉积环境影响,硝酸盐氮、铁、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存在超标,厂区生产活动暂未对该区域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 灰场区共采集水样 8 个,超标因子为硫酸盐、总硬度硫酸盐超标点 4 个,6 超标率 57%,最大超标 1.75 倍,超标面积 0.43m2,影响限于截流沟下游 974m范围内;总硬度 3 个,超标率 43%,最大超标 1.18 倍,超标面积 0.45m2,影响限于截流沟下游 822m 范围内;氟化物仅在截流沟下游 174m 的 Z1 点超标,含量为 1.3mg/L,超标 0.3 倍,影响限于截流沟下游 355m。

东港电力水源地水质较好,仅铁、亚硝酸盐氮略有超标,主要受该区域地下水受原生环境影响,其余评价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限值,水质良好 (4)噪声环境质量评价 各厂界监测点位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 类标准;藏西村、电厂招待所和家属区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4a 类和 3 类标准 专用线边界昼间和夜间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 类标准,香味楼食府昼间和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a 类标准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为半径的圆本期工程设计煤质和校核煤质 NO2的 D10%分别为 6.3km 和 6.5km,结合电厂厂址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确定评价范围为以本期工程烟囱为中心,半径为 7.0km 的圆形区域 事故贮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