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教材(供参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2011年3月第一部分山洪灾害基本概念一、山洪灾害的概念1、山洪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石多、破坏力大等特点我省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5%,90%数以上的县都有山区,因此,山洪现象极为普遍2、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毁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3、山洪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御是指在山洪灾害发生时依靠现有的工程措施,通过强化行政首长责任制、基层岗位责任制以及制定预案、宣传培训、监测预警、应急转移等辅助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社会行为二、山洪灾害的类型1、溪河洪水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是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生暴涨暴落洪水溪河性河流因其流域面积和河网调蓄能力都比较小,坡降较陡,洪水暴涨暴落,一次洪水过程短则几十分钟,长也不过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因此溪河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短,但涨幅大,洪峰高。
2、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3、滑坡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4、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三、山洪灾害的特点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是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我省5-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全年山洪灾害的90%以上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特别是暴雨中心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公路中断、耕地冲毁、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而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四、山洪灾害的成因1、气象水文因素我省汛期降雨丰沛,强降雨天气频发,局部地区短历时强降雨往往造成地表径流迅速汇聚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2、地质地貌条件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地质构造强烈,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山体边坡稳定性差,土壤抗蚀性较弱,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3、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外因,也是诱发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山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乱砍滥伐森林,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或侵占河道建房,农村建房选址不当等等人为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第二部分我省山洪灾害防御的严峻形势一、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我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全省山洪灾害危险区总面积7.1万平方公里,涉及到96个县1611个乡镇594.05万人二、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山洪灾害2001年,市绥宁县“6.19”特大暴雨山洪导致12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年,市临武县“5.13”特大暴雨山洪导致24人死亡,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0.25亿元。
年,市安化县“6.23”特大暴雨山洪导致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48亿元2003 年,“5.31”特大暴雨山洪袭击市、市局部地区,洪灾导致84人死亡,37人失踪,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2.98亿元2004 年,发生在湘东南的“7.15”特大暴雨山洪,因灾死亡417人,失踪109人,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1亿元2008年,“6.25”特大暴雨山致使临武县金江镇林森村解秽堂自然村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三、山洪灾害防御面临的严峻形势我省由于暴雨引发发山洪、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每年都有发生,防御山洪的任务非常繁重,形势也十分严峻1、从我省的特殊省情看防御山洪的长期性我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这一区域正处在全国东西部高低地过渡的易灾带上,自然致灾因素多全省总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00米以上的丘岗、山地占80%左右,东、西、南三面环山,成一“凹”状复式马蹄型地形;境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有5分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为主支的向心状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左右的河流1264条,这些河流一般处于高山峻岭中,山坡陡、比降大,一遇暴雨,汇流迅速;气象上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多、强度大,境暴雨中心区多达5个,全省多年平均降雨1427毫米,其中汛期就占70%左右,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471.5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132毫米。
这些自然特征,是无可改变的客观现状,是我省特有的省情,决定了我省是一个山洪多发地只要生活、工作在,都应该把握这个特殊的省情,增强防灾意识,尤其是广大山丘区的干部群众,更应该认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自学树立防御山洪、确保安全的思想2、从山洪造成的损失看防御山洪的必要性我省山丘区面积大,分布广,历史上这些地方都曾发生过山洪,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冲毁、农田沙压、交通中断、桥梁垮塌、河流改道等等随首气候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山洪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洪涝灾害,山洪造成的年均受灾面积由50年代的11.8万公顷上升到90年代的61.6万公顷,其中90年代因山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分别占同期洪涝灾害总数的63.1%和87.9%,特别是山洪造成的损失程度,往往都是毁灭性的,恢复难度极大,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山洪灾害还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同时,山洪灾害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和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都是巨大的,短期也难以消除,已经成为威胁山丘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大隐患,成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瓶颈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水环境支持,对山丘区而言,就必须把防御山洪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确保人员安全。
3、从防汛抗灾面临的突出问题看防御山洪的紧迫性必须清醒地看到,山丘区水利建设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防汛抗灾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病险水库多全省1.3万多座中小型水库,各类病险水库达1万多座有一部分度汛保安存在较大的问题,成为山丘区防汛保安的最大隐患二是中小河流抗灾能力薄弱全省大部分中小河流没有有效治理,并且人为侵占河道严重,抵御暴雨洪水能力低,“小河流大洪水”现象经常发生三是水文、气象等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存在监测“盲区”,小围短历时的强降雨得不到实时监测第三部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要求一、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明确了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应当全面遵循:1、要坚持以人为本;2、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3、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4、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及时转移、伤亡最小为目标二、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1、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众安全避灾难的问题突出。
山洪灾害易发区往往在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一般3~5户一个村落,村落之间相距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加上山高坡陡,交通不畅,通讯落后,难以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式救人而山洪暴发往往猝不及防,致使组织群众转移十分困难,人员伤亡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群众居住、生产、发展的条件与减灾避灾的措施之间矛盾突出山洪灾害易发区大多是高山峻岭和深切的河谷,群众建房和生产不是在山坡下,就只能在河床边,很难找到一块平坦安全的地方供他们生活而当前的避灾措施十分有限,要求他们远离危险区域,这其中矛盾很大3、山丘区水库防洪和抗旱难以兼顾山丘区独特的地质状况导致水库蓄水能力差,洪灾过后一般是旱灾,呈现出防汛与抗旱的对立性和矛盾特征对于山丘区来说,防汛往往存在两难抉择,山塘库坝不蓄水怕遇干旱,不空库怕遇洪灾而且大汛之后的往往是大旱,水库一旦放干,一遇干旱,湖区抗旱尚有水源,而山区则人畜饮水都很困难,这就增加了山丘区防汛的后顾之忧山丘区水库调度与湖区防洪也存在着矛盾,在主汛期湖区水位高的情况下,湖区需要山丘区关闸蓄水,拦洪错锋,减轻下游压力;而山丘区则希望降低水位,加大泄洪,减轻上游压力,而暴雨过程往往一个接一个地来,这时矛盾具有普遍性,常常令决策者左右为难。
三、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要点1、要组织全社会力量集中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全省山洪危险区的面积大,涉及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防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实质上是对山丘区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布局、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布局因此,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防汛指挥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调,明确各部门的防灾减灾职责,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加快防御工作进度2、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程建设:一是要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力度我省还有一批中小型水库存在比较严重的病险,成为山区防灾的心腹之患,要通过规划论证,分清轻重缓急,逐年消除病险二是抓好中小河流的治理和保护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河道管理,加强堤防建设,依法打击滥采乱挖乱建行为,大力开展河道清障扫障工作三是抓好重点山体滑坡体、崩塌、泥石流源的治理对明显出现滑坡迹象的山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隐患,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区,要采取工程措施,使泥石流发生时能顺利通过或堆积到预定区域,减少泥石0流的^破坏3、要突出非工程措施建设建设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完备的法规管理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经济布局,减少山洪地质灾害损失,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省在这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要加快建设山洪灾害危险区的预警预报系统,努力提高实时监测能力,提高预测预报精度,提高预警水平;要针对山丘区建设管理混乱,人为活动加重山洪灾害的现状,加快制定完备的法规体系,严格管理,规人类活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侵害;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充分考虑山洪灾害的影响,合理调整地方经济布局,努力减轻灾害损失4、要研究制定一些利于治理山洪灾害的政策山洪防御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确保防御工作按规划实施,在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例如制定一些引导政策,包括相关的生活安置和生产扶持的政策等,鼓励山洪危险区人员外迁同时,对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河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措施和其它工程治理措施的,要制定诸如投资补助、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确洪治理措施的实施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快山洪治理步伐还要制定规人们在山洪影响区生产、生活的相关政策,将一些山洪频发的地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