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
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
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六)板书: 第2篇:《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第3篇:咏雪教学设计 《两则》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2016年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