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临河滨河路分支道路(一期)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御临河滨河路分支道路(一期)1.2工程概况御临河滨河路分支道路(一期)道路总体呈东西走向,西起三板溪东侧富 盛路二期,东至现状以横向东延伸段,道路长度993.488m, 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 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30km/h1.3工程范围本次设计为上述道路范围内的低影响开发设计,包括生物滞留带及人行道透水铺装设计2.设计依据2.1设计规范、标准(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2016.11)(3)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1)(4)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T51345-2018)(5)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DBJ50/T-365-2020)(6) 《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GB55027-2022)(7)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4-2021)(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9)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05-2012)(10)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11)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2002)(12)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 (DBJ50/T-296-2018)(13)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2016)2.2设计资料(1)我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 《两江新区海绵城市近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3) 《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8)(4)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5)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6)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7)业主提供的项目周边用地红线图。
3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023年9月15日,取得关于御临河滨河路分支道路(一期) A 段建设项 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23]63号),原则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并提出深化设计意见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补充完善雨水豁口的布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完善图中的雨水豁口详见图纸LID-044上位规划要求设计下垫面分析表序号名称面积(m²)面积占比径流系数1人行道700521.8%0.32车行道2175767.5%0.853生物滞留带23797.4%14绿化带10693.3%0.155合计32210100%0.72根据《两江新区海绵城市近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控制指标表中无 御临河滨河路分支道路(一期)的相关数据本次设计道路宽度为26m, 路侧 带宽度为10m, 可参照下表3.1中同等规格的道路进行指标控制故本次设计道路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5%进行控制表3.1道路控制指标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宽度(m)路侧带宽度(m)年径流 总量控 制率P:污染物 去除率Pw推荐LID设施推荐生物 滞留带宽度 ( m )推荐渗透 式排水沟 深 度 ( m22佳美路261075%55%21.5—23佳盛路261075%55%≥1.5—24江港路261075%55%≥1.5—25嘉港路261075%55%≥1.55下垫面分析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车行道径流系数取0.85,人行 道透水铺装径流系数取0.3,绿化带径流系数取0.15设计,生物滞留带自身直接接收降雨面径流系数1。
经加权平均,本次设计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6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 LID 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 LID 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车行道路面上的降雨通过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系统,人行道透水 铺装负责收集透水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 LID 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 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7设计目标本次设计道路设计目标如下表所示:适用道路路侧带宽 度比年径流总量控制 率 P t污染物去除率PwLID设施御临河滨河路分 支道路(一期)0.3875%55%生物滞留带、透 水铺装8设计参数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不同年径流总量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如下表所示:不同年径流总量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60%70%75%80%85%12.718.121.926.833.49 设计方案9.1.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沟、渗透塘等。
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 去除率 ( 以 S S 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铺装O●◎◎O●@◎√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OO◎OOOO◎√—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OO◎OO0◎√高中80-90——绿色屋顶OO◎◎O●◎√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O●◎◎O●◎②√—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 设施O●◎◎O●◎√—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 设施O●◎●O●◎●√ 中低70-95好渗透塘O●◎◎O●◎—√中中70-80一般渗井O●O◎√√低低湿塘●〇O●—√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〇●●●√√高中50-80好蓄水池●O◎O●◎√高中80-90雨水罐●OO●②√一低低80-90调节塘O○●◎O〇●—√高中—一般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 去除率 ( 以 S S 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调节池OO●○〇O●O—√高中——转输型植草沟◎OO◎◎O◎√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O●O●O√—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OOO●●OO●√中低好渗管/渠O◎OO●◎O◎√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OOO●—OO●√—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 施◎○O●OO●√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OO●OO◎√高中75-95好注:1●——强◎- -较强 O——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 (Center ForWatershedProtection,CWP) 的研究数据。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O◎绿色屋顶●OOO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O渗井●●O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O◎O雨水罐●OOO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O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O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O人工土壤渗滤OOO◎道路LID设施的主要功能依次是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雨水径流峰值、减少径流产量,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宽度为5m, 在保证行人通行基础空间 基础上,经综合比选,本次设计选用宽度为2.75m的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铺装这两种LID 设施9.2总体控制指标计算本次设计选用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铺装这两种LID设施,经计算, 可控车行道和生物滞留带年径流控制率为85%~90%,本次设计取85%;人行 道的年径流控制率为70%~90%,本次设计取90%;绿化带的年径流控制率为 85%生物滞留带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70%~95%,本次设计取70%;透水铺 装单项污染物去除率为80%~90%,本次设计取85%。
道路范围内指标计算如下表: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²)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物去除率生物滞留带237。